点击上面“品茗”二字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二是相同年号太多。中国历代帝王共使用过八百多个年号,由于选用的多为吉祥字,重复使用的现象很普遍。汉明帝、晋惠帝、北魏宣武帝都曾使用过“永平”年号,东汉光武帝、晋惠帝 、晋元帝、后赵石虎等都使用过“建武’年号;甚至同一朝前后二帝使用同一年号,唐高宗、唐肃宗同时使用过“上元”年号,元顺帝、元世祖同时使用过“至元”年号。
后人为了避免混淆,以示区别,通常会将皇帝的庙号、谥号和帝名,再加上年号。如宋真宗赵恒的“大中祥符”宋徽宗赵佶的“建中靖国”,宋欽宗趙桓“靖康”。
到明清二朝,就是一帝一元一年号,中途不再更改,人们便习惯上用年号来代替皇帝的庙号和谥号,像我们儿时常听说的“朱洪武”,前些年电视剧中常亮相的康熙、乾隆等都是年号,反而比他们的帝号更有名气。
辛亥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废除宣统年号,引入并改用公元纪年,行中华民国纪年。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国纪年与两千多年的年号纪年有着很大的不同,即除了用了民国的年号,年、月、日,都是采用公元纪年,还引入了星期的概念。
如《新华日报》创刊号的报头,日期是“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一月十一日,星期二”。这一天就是公元1938年1月11日。
再来说说干支纪年。
这可以说是最具中国特色、沿用时间最久的纪年了。
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现有文献能确定的是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春秋·隐公》:
(二年)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这些都是用干支纪日的。
据文史学者的考证,用干支纪年,则是与年号纪年相后行,也是始于汉代。汉代开始用干支纪年了,也就有了用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的生肖相属,即:子鼠、丑年、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这十二种生肖。在民间,人们更多地会记得这一年是属什么的,倒未必能记得这一年的干支是什么。
干支纪年倒是在近代许多重大事件中用得多的。如“甲午中日海战”“辛亥革命”等。
回到开头的问答,如果这样问答:
“今年属什么?”“今年是什么年?”
“今年属龙,龙年”;“明年,蛇属蛇,蛇年。”
那也就没问题了。
长按下图中的二维码,或是在微信搜一搜中输入“品茗”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