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品茗”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人将农历的八月称为“桂月”,因为桂花通常是在这个月里盛开、飘香;农历的九月叫“菊月”,这是菊花开始唱大戏的月度。
今天,农历的八月三十日,“桂月”的最后一天,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桂花期才进入到了盛花期;明天,九月初一,“菊月”的第一天。
桂,出现在中国古籍中是很早的。如今在许多地方作为绿化美化香化树种的桂花,在古代倒是叫“木犀”的。
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桂”。
就像人会有同名,甚至同名又同姓一样,植物也有同名不同科属的情形。桂皮、肉桂、月桂与桂花,虽然都有个“桂”字,也都很香,从植物学分类来说,属于不同的品种,不是一家“桂”。
桂皮、月桂、肉桂是樟科植物;桂花,则是木犀科木犀属的植物。桂皮、肉桂都同属樟科樟属,月桂则是樟科月桂属。它们都与香樟树是近亲。目前正在盛开的桂花,和它们连远亲都算不上,就是陌路人。
百药之长、香料之王的桂皮。 我印象中的桂皮是与八角、茴香一样,要在中药店里去买的,在厨房做菜的时候使用。
桂皮,表面通常是瓦状。
广义上来讲,桂皮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树皮的通称。从国人生活常识的角度来说,我们日常烹饪用的桂皮是肉桂的树皮。无论哪一种桂皮,一般都是采用树皮的干制品,晒干后的桂皮厚度都远超木犀科桂花鲜树皮。
肉桂又被叫做桂、木桂、玉桂,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云南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中广西产量最多。广西简称为“桂”,原因之一是当地自古盛产肉桂。
甜香的肉桂。 西方或是东南亚国家所用的肉桂,也是用其树皮的干制品,且人为地卷成蛋卷状,厚度倒是与中餐用桂皮相当,约为2至8毫米。
肉桂与桂皮的用法不同,常被磨成粉用作香料。在印度,人们用其和藏红花一起炖牛肉;在欧美很多国家,人们常将其添在鸡肉制品和甜点中;还有些地方,人们习惯于煮咖啡时放些肉桂,肉桂还被人们用于花茶里。
优胜者的荣耀,去腥的神叶——月桂。 十多年前,我在新建成不久的校园里发现了两棵树,几经查证,并向时任后勤主任的一位生物老师请教,确认是月桂,就是可以用细枝编制成花冠的“桂冠树”,也是中餐香料中常用到的“香叶树”。
这种树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灌木岩石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
古希腊人视月桂为圣物。在竞技运动中的获胜者,诗文创作的优秀者,会授予桂冠,以示荣誉。后世欧洲大学中亦以此赠予学者。如今,奥运场上的优胜者,诺贝尔奖等重大国际奖项的获得者,虽然不再被授以桂冠了,但人们还会在相关的报道中用“桂冠”一词来赞誉他们。
一周前,新浪财经引用《环球市场播报》的一篇报道,题目是《香港夺回亚洲第一金融中心桂冠 新加坡排名下滑》。在现代体育赛事的报道中,“桂冠”一词也时常被用到。9月25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的2024年全国游泳锦标赛(25米)女子50米蝶泳决赛中,江苏选手张雨霏以25秒16的成绩获得冠军。就有媒体报道中在标题用到了“桂冠”一词,《全国游泳锦标赛 张雨霏夺女子50米蝶泳桂冠》。
桂冠一词,在中国的古籍中也出现过。三国魏繁钦《弭愁赋》:“整桂冠而自饰,敷綦(qí)藻之华文。”这也是用月桂的枝叶编制的?那个时候,月桂是不是已经传入中国了?待考。
中餐厨房里常用的香叶,就是月桂树的干燥茎叶,其香气兼具花香和木质香,微甜。中国人常在炖肉、炖鱼时放一两片香叶提鲜去腥,或是将其过油炒出香味再放其他肉类食材烹饪。
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的桂花。 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花卉了。现代园艺工艺的进步,已经突破了木犀科桂花北纬33度的北限,在更北的地区也能有桂花飘香了。就像我生活的地区,恰好是在这个北限的边缘,在我18岁到苏州读大学之前,是没看到过桂花树的。现在,在更北的地方也有桂花的种植。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花色是桂花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现在的桂花花色主要有乳白、浅黄、黄、金黄、橙、橙红,甚至还有浙江最新选育的桃红色的桂花。
与上面说到的三种“桂”在厨房里用树皮、树叶不同,木犀桂花,用的是花。桂花入馔,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也是民间盛行不衰的。
小时候,腊月里,母亲会腌制一小盆脂油丁,猪板油切丁,加糖、桂花。大年初一早晨吃用它包成的大汤圆子,甜甜的、油油的,有桂花香。
“吴刚捧出桂花酒”。桂花酒,倒是妻的老家常熟王四酒家的特色产品之一。常熟人过年时做的糕,重阳节做的重阳糕,也会有桂花洒在上面。
(图片选自网络)
说到桂花糕,在宋朝文人中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广寒糕。南宋文人林洪《山家清供》中有这样的记载:
采桂英去青蒂,洒以甘草水, 和米舂粉炊作糕,大比岁,士友咸作饼子相馈,取“广寒高甲”之谶。又有采花略蒸,曝干作香者,吟边酒里,以古鼎燃之,尤有清意。童用(师禹)诗云:“胆瓶清气撩诗兴,古鼎余葩晕酒香”,可谓此葩之趣也。
那个时候有科举应试者及亲友彼此赠送广寒糕祝福的习俗。广寒糕用鲜桂花、甘草水和糯米粉混合蒸制而成,后世的桂花糕应该就是在此基础上改良制成的。
长按下图中的二维码,或是在微信搜一搜中输入“品茗”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