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成全”的常态是“普通”

文摘   2024-11-19 22:00   湖北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女儿李文秀:“你看,我虽然笨手笨脚,但我还是个有用的人,对不对?”

妈妈张凤侠:“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是不是?”

张凤侠的话看似朴实而平淡,实则蕴含着生命成全的大智慧。这部剧由央视黄金档呈现给大众,引起许多人的共鸣,无疑是对当下教育内卷、精神内耗的一个治愈。这启迪我们: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快乐、幸福、健康地生活!而这种“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需要我们一起用生命成全生命,用智慧点亮孩子的人生,承认并接受孩子成为普通人!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把这个观念阐述得更加明了通透,她曾做过一场关于教育的演讲——《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这个弥漫着学术气息的标题,被自媒体改为《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后,迅速火遍全网。刘瑜教授是从一名家长的视角,谈论了今天中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和成功焦虑。

她说:“我一个朋友说的一句话令我印象很深——要坚信自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这句话就是我作为一个母亲的座右铭,所以我一开始就把自己从‘虎妈’的战车上解绑了,获得了做母亲的自由。”

有人对刘瑜说:“刘老师你别假谦虚了,你们全家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你也上过‘藤校’,你家孩子肯定很优秀啊。”

刘瑜教授说:“我想告诉你们,我孩子在清华附小上学,她同学们的家长都是‘学霸’,清华满是‘藤校’毕业的老师。那又怎么样呢?一个班里还是只有一个第一啊!整个北京,清华北大的录取率是千分之五左右,能上美国‘藤校’的更是凤毛麟角,你凭什么认为自己的孩子会是中彩票的那一个?”

刘瑜教授说:“这不科学。这也不是谦虚,这是一个理性人对概率学的尊重。当然了,万一我女儿是个旷世奇才,我肯定也会偷着乐。但是到目前为止,我那个朋友说的是对的,我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这便是刘瑜教授承认并接受的一个事实。

我看过一个实验,是英国科学家高尔顿的研究成果。如果父母有高成就,孩子能维持这种高成就吗?实验结果是:父母有高成就,孩子也有高成就的概率只有36%。尽管这个概率比普通家庭孩子有高成就的概率高一些,但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回归平凡常态的趋势。

正如教育专家所说,所有父母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99%的孩子,最终都会走向平庸。

曾经,在过去的老一辈人那里,“想当解放军”“想当驾驶员”“想当老师”“想做劳动能手”甚至“想进城当个工人”,是许许多多农村青年最大的梦想……

这些梦想都很平凡,都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人。到今天孩子的“我想得第一”“我要去太空旅行”“我要成网红、明星”“我要成为发明家”……每个孩子的梦想,都不平凡,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似乎都比老一辈人的更“精彩”、更“宏大”。

曾有一同人与我分享了他去一小学观看《放飞梦想》演讲比赛的经历。他说,现在的孩子能说会道,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梦想和追求五彩缤纷:有想当官为民作主的,有想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有想办大企业、开大公司的,有想做科学家为人类造福的……十几个孩子依次讲完,他发现竟没有一个孩子选择去工厂当工人,到农村当农民,也没有想当快递小哥和保安的。

比赛结束后,他带着疑虑,和现场负责老师攀谈起来,问她学生是不是都不愿当工人、农民等普通劳动者。这位老师有些尴尬,当即就红了脸。后经过了解,初赛时学生的几十篇稿子中,有愿意当农民种庄稼让我们有饭吃的,有愿意当工人把中国制造推向世界的,有想穿制服当保安威风凛凛的……但这些都没有被选中。他说,这不是演讲水平的问题,而是内容问题,是教师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只要卓越,不愿平凡。

是啊,我们的学校现在真的有太多“势利”,有太多的宣扬、表彰“尖子”“冠军”“第一名”。广播、横幅、板报、电子屏、班队会……都是“成功学生”的名字和事迹,老师多缺乏接纳平凡的从容态度,总是逼着学生去拼搏竞争。学生一旦有异状,老师便训斥、教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好好学习,将来去厂里打工,回农村种地。”如此这些,是不是与我们的教育方针背道而驰呢?

诚然,孩子有远大梦想,不但没有错,而且我们还应当培育、激励与鼓励。但是,在远大梦想之下,我们不应脱离做“普通人”的轨道。正如张桂梅刻在女孩们心中的“梦想”一样:“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样的“梦想”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斗志昂扬!

但是,她们在远大梦想之下却是脚踏实地,拼尽全力。这样的努力,只是想成为一个能摆脱贫苦命运和底层盘剥、在更公平更辽阔的平台上工作与生活的普通人。

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总是把太多期许寄托在孩子身上,渴望他们考第一,渴望他们变得出类拔萃,却忘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做第一的天赋。如果孩子发自内心地认同和向往“平凡”与“普通”,那作为老师、父母的我们,何不接受他们的平凡和普通?如果不能杰出,至少可以善良;如果不能拔尖,至少可以平和地接受一切。就让孩子做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圆满?

诚如作家周国平所说: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善良,是有恻隐之心;丰富,是不以单一的标准评判他人;高贵,是恪守原则,无愧于心。当一个孩子具备以上条件,他的人生已经无须用分数来定义。

平凡才是生活的常态、人生的常态。

电影《芳华》有句名言:“曾经芳华灿烂的人,最终也会变得平庸。”

路遥也曾说:“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是属于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但也永远是一个伟大的世界……”

因此,接纳平凡应是我们教育的应有之义、应有之责。

春夏秋冬各有其美,万紫千红各有其色,同样,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我们作为家长,就是要沿着孩子的独特性,帮他们找到他们所欢喜的事,发掘他们“独特”的优势。我们作为教师,就是要接受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普通孩子的事实,把小树培养成参天大树,把小草培养成健康美好的小草,而不是非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参天大树。

当然,接受平凡,并不是说,对待孩子,我们要放任不管,而是要根据孩子本身的特点,生出更合理的期望值。因为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就像拔苗助长一样,最终会让孩子适得其反,走向不可挽回的境地。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理想的教育,就是实现对生命的成全。生命成全的常态应是“普通”,让我们用智慧去引导每个孩子走上适合自己的道路,让每个生命活出各自的精彩。



来源:《教师博览》原创版2024.10
编辑:柏  岚      初审:余   华  
复审:方心田     终审:詹   斌
投稿邮箱:1340863327@qq.com
声明:本号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微信留言,我们将及时删除。
《教师博览》温暖你的教育人生!
热诚欢迎扫码订阅2025年《教师博览》!

2025年《教师博览》,全面扩版,全新感觉
《教师博览》邮发代号及定价:
文摘版44-70,15元/期,180元/年;
原创版44-76,15元/期,180元/年;
科研版44-32,15元/期,180元/年。
————————————————
《教师博览》,教育品牌!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jsblzzs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如喜欢,欢迎推荐到朋友圈
欢迎扫码订阅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旗下优秀期刊
《教师博览》《江西教育》《高中生之友》《初中生之友》
《小学生之友》《开心幼儿》《开心》《聪明泉》《科普天地》


詹大年私号
詹大年认为:家庭教育教人文,学校教育教科学,社会教育教规则,自我教育教信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