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陈刚:学校同样需要一种精气神
文摘
2024-11-27 22:01
浙江
文丨郁剑
还在学校任教的时候,三五个要好的同事有机会坐在一起聊聊天、喝点小酒,大家伙儿三句话不离本行,谈论最多的都是自己的学生怎么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怎么了。说起那些让人头疼的事,有劝慰的,有支招的,有感同身受的……我当时就很受触动,不管他们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了哪种方式,
不论外界如何评价,有好多老师
还是将自己的大部分心思放在了学生身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当然对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更是乐见其成。像这样,始终将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的,教学质量自然差不到哪里去。我想,这或许就是一所学校的精气神所在吧。
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几乎走遍了全区所有的学校。尽管,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以及特岗计划、人才引进计划的落实,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教师队伍年轻化成为了一种趋势,课程落实也是有模有样、日益规范。但说句实话,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学校并不是很多。当然,我不能说这些学校就办得不好。
有了对比,就会
发现了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教师们普遍关注什么,能够清晰地折射出一所学校的教学风气。
深入交流,校长们貌似都很有些“想法”,也有诸的多困难和需求,唯独不在意师生的真正需求在哪里?我说好像缺了点什么,校长们立马半开玩笑说就是缺钱,我并不完全赞同。
上个世纪初,陶行知先生毅然创办了晓庄师范,在设施极为简陋的茅草房中,竟奇迹般地孕育出了中国的现代教育,为乡村教育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教师。到了八九十年代,一群民办教师仅凭一腔热情,领着难以糊口的微薄薪资,手握一支粉笔,站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用有限的知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师生,还不是照样书写了乡村教育的传奇篇章。然而,时至今日,尽管我们的教学环境得到了持续的改善,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提升,但区域教育所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大家还在一个劲儿地抱怨硬件条件不行。症结究竟何在?
这些年我们一直主张构建校园文化,许多学校整些拾人牙慧的词句挂在醒目处,好像学校就有了深厚底蕴一样。有一回,省厅的领导督查项目,来到我们的一所乡镇学校,看到教学楼上挂着一行醒目的烫金大字——“国际视野、民族情怀、乡村气息”。乍一看,格局不错,从句式表达和内涵表现上都无可挑剔,挺像那么回事。领导就问校长:“我很好奇,你们的这个国际视野是如何培养给学生的?”当然,我们并没有看到教育的过程,急于否定的评价就显得有些武断了。
将校园文化简单意义上理解为墙壁文化、橱窗文化、口号文化、流行文化,这是相当一部分学校管理者的“底层逻辑思维”,这个出发点本身就有问题,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在盲目跟风、复杂繁琐、千篇一律之后,一些学校挂在墙上的所谓理念早已丢到了爪哇国,一本厚厚的办学章程也是蒙尘已久。回过头来,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凝练出自己的核心精神,没有形成师生的共同愿景。话说活理学校,我们始终走不出一任校长“创新”一套办学理念的怪圈,如同混沌初开,许多个体置身其中茫然失措,也找不到可以依托的精神家园。
后来,有人一直提倡校园文化的极简主义,实际上就是反对外在形式上的过度装饰、以及内在逻辑上的刻意求新。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教育最终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此,我们应以课程为载体,挖潜、整合一切有利于人的成长的积极因素。同时,我们需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应该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一字皆有故事,毕竟润人总是悄然无声的。我觉得,这并非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一种意识上的真正觉醒。当然,对于这个观点,我们还是可以进一步商榷的。
十月份,市局组织观摩了邻县的一所实验小学,我们看到楼道墙面上大面积留白,看到丰富多彩的课程,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你总不能说人家没有文化。
在走访多地学校之后,我发现了一个共性特征,凡是把“人”放在第一位,始终围绕“人”做足文章的学校,最后都成了我们仰望的存在。就
如谢家湾学校的“六年影响一生”,用至简的理念办出了不简单的教育。
我一直秉持着一种朴素的教育理念,那就是作为教育者,我们的眼里要有人,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我
最近读了许多教育系统的公众号文章,其中既有学校统一编发的教师随笔,也有一些教师在个人公众号上的自由抒发。凡真情实意者,无一例外,他们将学生都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从文字中我看到这些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能够写出来,缘于他们捧起了书本,带来了思考,有了表达的冲动。更重要的是,许多人把思考植入实践,产生了新的启迪。
读、思、行、写,这种极具价值和意义的教研文化正在多所学校悄然形成。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家长也愿意参与进来,讲述自己的家庭教育故事,当然也会反思自己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得失缺憾。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许多人因为新教育行动,重新审视自己的相关过往,这是我从教多年来未曾见到的景象,我们的教育太需要这样的氛围了。
回答最初的问题:我们校园里最稀缺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那种洋溢在师生脸上的精气神,那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我以为,这才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所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MDYxNDMyOQ==&mid=2247516493&idx=2&sn=4f8e415d546ae84dec5fe51a990d679a
詹大年私号
詹大年认为:家庭教育教人文,学校教育教科学,社会教育教规则,自我教育教信仰。
最新文章
詹大年/ 感恩,不要让孩子生得卑微,活得愧疚
【李镇西】 别强迫学生对老师“感恩”
詹大年/老师,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工具人,而是温暖的教育人
陈刚:学校同样需要一种精气神
詹大年/所谓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家里可以安全地做个孩子。
康自权:不能把焦虑砸向孩子
詹大年/艺术,只是“借口”;出彩,才是真相
真诚信任温暖治愈——教育的力量
詹大年/ “学生上课睡觉,学校扣老师的钱”......
张雪:重新看待关系:已所甚欲,亦勿施于人
詹大年/只有孩子,没有“教育”——好教室应该是这样的
【李镇西】孩子疲惫、家长焦虑、教师痛苦的教育要持续到何时?
詹大年/这个教育局,四位局长都写公众号
詹大年/ “校长......你最不像校长”
不要轻易给学生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
不劝了!强调了3年,依然有家长听不进去...
詹大年/ 做学生最喜欢的那种班主任
詹大年/办一所温暖的学校(6)——“公约”比“制度”更有温度
“生命成全”的常态是“普通”
詹大年/初阳书院——一所最适合称作“书院”的学校
关系与交流 | 改善思维习惯,建立与伴侣和孩子之间更好的沟通:卡尼曼思维模式的启发
詹大年/ 干活美如李子柒,当年何必苦寒窗!
【李镇西】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教我们做好老师的
詹大年/回忆我的高中老师曹守民先生
学校管理的五个走向
期中全军覆没!悬着的心终于…
詹大年/家庭,抑郁孩子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詹大年/今天的孩子的特点是什么?
窦桂梅:追寻教育的“理想国”
詹大年/为什么都喜欢“听话”的孩子
【李镇西】四双眼睛看“差生”
别再逼孩子努力了!扎心真相:班上第一名和倒数,差的不是成绩,而是……
詹大年/家庭教育不是“家长教育”
詹大年/“因材施教”不是“因‘分’施教”,“全面发展”也不是“全科发展”
教育的伟大在于真实
詹大年/找到了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才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心理咨询|初一男生行为问题咨询报告:动机、需求与最佳利益的角度
詹大年/生命最怕“被教育”
儿童、青少年抑郁,“社会兴趣”是急需补上的致命短板 | 成长议题
双十一限时返团,即将下架:中小学刚需,真的是刚需!
詹大年/没有“优生”,也没有“差生”,只有学生
詹大年/在冰川峰顶,差一点遇险……
詹大年/把控了这“三大预警”,校园欺凌就可以得到有效遏制
好的校长,是什么样的?
詹大年/川西有个“奶子沟”
茅卫东:成年人要尽可能摆脱“刷题思维”
詹大年/“升学压力”不能成为碾压学生的借口
【王丹凤·李镇西】关于“问题学生”及其教育的问卷调查报告(全)
【李镇西】无视“问题学生”的存在,是一种教育“鸵鸟政策”!(欢迎争鸣)
詹大年/本来想着是要“登”泰山的,最后却只是“爬”了一半。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