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我为什么贷款20万给孩子补课?

情感   情感   2025-01-04 22:24   浙江  


今天去菜场买菜,和猪肉铺的老板娘闲聊。


她说她儿子初三,目前正在补课,全部一对一,机构的老师来辅导,540元一节补习费,这一年大概要花掉20多万。

我说班里其他同学补课情况如何,她说人人都在补课,班级里有户人家还贷款了20万在给娃补课。

毕竟初三了,冲刺阶段马虎不得。

而这一对一还不是在校老师,有些家庭经济条件宽裕的,直接请当地名校老师来辅导,一个小时2000元。

这个总额一算就是天价了。

虽然我知道中考分数线已经卷到天际,周边熟悉的朋友孩子都在补课,但是价格卷到这个程度,一年普通家庭都要二十多万,实在把我听懵了。

毕竟我是肯定不会付这么高昂的补课成本的。

之前看到看过中考的蘑菇云现象的一组图。
最上层的孩子每次都考的遥遥领先,而最下面的彻底摆烂,中间的孩子很难拉开差距,一团一团拥挤在一起。
最艰难的就是这些孩子和家长。

不得不硬撑着补课,试图以微弱的分数赢得同层次的孩子。

感慨下如今的教育,表面是孩子之间的比拼,背后拼的是家长的钱包和资源。

作为普通家庭的家长,家有普娃,我谈谈对于补课的理解。

补课真有用吗?这个付出能够获得你想要的回报吗?

这有点像卖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

补课本身是商业行为,不够哪个机构如何吹嘘老师多牛,效果多神,无非就是想把课卖给你。

而至于是否有用,完全是因人而异。

有些学霸从小补课,肯学,又提前学,一路领先。

而普通孩子如果连课程基本功都没有打的足够扎实,上课效率一般,指望周末和寒暑假的补课想提升很多是不可能的。

甚至于,钱花了,时间也花了,人养成了心理依赖,听老师讲得云里雾里,结果成绩越来越差。

所以补课侧重在你补课之前,要清楚自己的定位。

是想提前学还是想查漏补缺还是仅仅提升基础。

对于因为基础而补课的孩子,其实最重要的是回到课堂效率上,改善听课的效率,改变之前走神的学习习惯和散漫的学习态度。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补课上,要知道补课不是神药,没法包治各种问题。

我还有个人看法是,如果连基础都学不好,花这么高的钱去补课,值得吗?

初三一年二十万,初中三年少说也好几十万。

这几十万如果对于经济丝毫无所谓的家庭来说,就随便搏一搏我能理解。

但是对于还要贷款去补课的家庭来说,这几十万存起来给孩子拿个未来的利息,更靠谱。

普娃补课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前提一定是孩子很愿意去学,去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如果只是盲目跟风去补课,这个钱大概率是打水漂。

毕竟初中的课堂,只要足够认真,足够普娃打好基础了。

为什么现在的补课风气完全刹不住?其实背后是家长无处安放的教育焦虑。

父母生怕不能给孩子好的起点,如果其他孩子都在补,不补的家长很难淡定。

与其说家长怕孩子输,其实更多的是家长自己输不起。

于是,补课成了缓解焦虑的药剂。

短期补课成绩有提升,焦虑会有所缓解,然而成绩毫无起色,又会很焦虑。

这哪里是花钱补课,分明是花钱为自己的焦虑买单而已。

有时候家长太过焦虑,会无视自己的收入条件,也是几万几万的砸补课费。

我自己经手过一个案列,一个初中女生在被父母强制补课一年后,抑郁了。

这个女生本身成绩一般不愿意补课,加上她也知道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母两个人的工薪收入全部给了她补习。

她承载不起父母的过度期待。

最终,补课达不到任何效果,反而影响了她的身心健康。

所以我当时的建议就是立即停止补课,回归课本,勘实基础。

父母一定不要把自己的焦虑转到孩子身上,单纯以成绩作为衡量的依据。

我们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本科院校有1243所,重点本科“211”仅112所,重中之重“985”仅39所。985大学在各省的录取率仅处于1-6%的水平。

而规划到名校,都需要从小抓起,每个环节都容许不了差错。

这本身就非常难。

千万不要用我们的焦虑把孩子逼出了抑郁症。

每个孩子的天赋、性格、特质都很多元,在关注文化学习的同时,多多发展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也未必不是一项出路。

诚然,学业重要,然而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另外赢得学业上的竞争和成年后的幸福之间并非是绝对相关。

还不如放下焦虑的包袱,给孩子更多温暖和耐心,才能走出这个当下的教育困局。

我个人还有个看法是,很多家长觉得不补课了,成绩跟不上了,或者别人都在补,我们不补就少了点分数,然后延伸到不补课影响了未来前途之类的灾难化极端化想象。

实际上,大部分的孩子,最终都要走向平凡。

今天急死我活的卷分数,卷输赢,一样大概率摆脱不了平凡的宿命。

所以我想说,到底是我们无法接受孩子的平凡还是这样的结局我们根本输不起?

成绩好的孩子能让你骄傲,然而普通的孩子,一样深深地爱着你。

最后分享人民日报中的一段话: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父母,没有什么优秀的资源和太多的文化,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那我们不如就多鼓励他,多认可孩子,多表扬孩子多理解多支持孩子,不要把自己的认知焦虑,恐惧,愤怒,委屈转移给孩子,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他展翅高飞,接受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从来没要求父母,一定要有多好。

点亮【赞和在看】,关注我,爱和钱都会流向你



关于作者:若微,应用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全网粉丝10w+心理博主,文章见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各大平台。陪你解读娱乐八卦、解锁心理困局,欢迎加我个人微信号:stellasun99。

若微心理
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陪你谈钱聊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