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盈盈:如果没有“紧”过,又何谈“松弛”呢

情感   情感   2024-07-27 10:55   浙江  

前几天蓝盈盈谈“松弛感”上了热搜,她说:“走向松弛的必经之路就是用力过猛。我们得先往身上添东西和掌握这个技能,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实践,你才能达到运筹帷幄的那种松弛感。”


她用这段话回应了网友们给她贴上的标签,包括“用力过猛”、“卷”和“像AI”等。


其实她前几年在浪姐里的表现可圈可点,非常惊艳,弹琴、唱歌、跳舞、表演,杨洋无可挑剔。


只是她太过要强,卷,把野心写在了脸上,导致当时的观众缘不太好。


她在节目中自己说的: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别人跟人说你不行的人。他只要说我不行,就会燃起我熊熊的斗志。我一定要行给你看!” 

当时看了蓝盈盈的表现,就觉得这个女孩的未来一定挺开阔的。


认真,努力,目标清晰,有野心,有演技,有实力,形体好,即便颜值在娱乐圈里一般,至少也不拖后腿,除了一些只谈风月的偶像剧避开女主外,大部分正剧其实也都撑得起来。


实在想不出她不红的理由。


果然过了才几年,感觉她开始越来越被更多人关注到了,今年无论是《玫瑰的故事》里的关芝芝,还是《错位》里的苏真真,都很受好评。


我挺喜欢蓝盈盈对松弛感的解读。


这之前,我一直觉得网络上被广泛热议的松弛感是个挺别扭的概念。


说不出哪里不对劲,又总觉得怪异。


这次被蓝盈盈一解读,突然就领悟了。


我特意去百度查了松弛感的来源:松弛感,源自于网络写手旁观的一次经历。她乘坐飞机时,遇到一家人出门旅游,因妈妈没有登机,所有行李都被退回了。竟然没人紧张、生气急眼,重新安排好行李后继续开心聊天。于是引发了很多网友对原生家庭的吐槽,“松弛感”被全网热议。


而后来,松弛感被谈过度了,烂大街了,以至于有点跑偏了。松弛感成了对用力过猛的一种强烈批判。随便一翻手机,推送的都是《太用力的人,走不远》。《松弛,才迷人》之类的文章。


到处是各种网文或视频推崇松弛感,表达松弛感,追寻松弛感。


从服装,饮食,表情,摆拍,各种无死角地展示松弛感。


很有种为了松弛而松弛的感觉。


而松弛感原本应该是随意的、不刻意的、自由自在的、顺从本心的情绪感知,当需要用力营造松弛的时候,松弛已经远远失去了松弛的本意。


松弛感这几年大火,本质还是外在环境太卷了,大家都太累了。职场厮杀、裁员、退休延长、经济不景气各种因素下,大家在焦虑压力中迷茫迷失,松弛感成了另外一种想象里的生活方式。


只是这感觉就好像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描绘旷野,旷野也终究会成了轨道。


而当蓝盈盈非常努力、认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坦坦荡荡去卷的时候,可能冒犯了一部分推崇躺平心态的人。或者有不少人会觉得,这种野心应该藏起来,表现得云淡风轻点,才符合我们的传统文化方式。


你即便很想红,很想赢,表达出来应该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之类的岁月静好的清淡自如。


然后在无人的角落偷偷发力,安放自己的欲望。


等到大事成了,不过来一句:运气好呀,没怎么努力。


如此才算放松轻松,满满的松弛感。


就好比现在鸡娃的家长谈孩子考上了名校,对外谈及的时候一般都会说没怎么管啦,都靠孩子自律这类话。


而实际我观察下来,真正放养不管成学霸的有,但是极其稀缺。


大部分学霸孩子,不可否认天资不错,不过从小开始,家庭(尤其妈妈)基本都付出了很多很多。从日常的学习习惯,早期的英语奥数启蒙,各种兴趣班的思维拓展,对电子产品的严格管控,各种时间管理,都是离不开父母的“盯”。


我一朋友的女儿,如今小学六年级,英语已经达到原版娃的水平,《哈利波特》原版毫无压力,口语演讲流利到让我汗颜。


背后是从幼儿园之前就开始磨耳朵,营造语言环境,每天外教课,绘本没落过。不在国外,硬生生地创造各种条件,算用力吧,才有了如今英语水平的坦然自如。


只是这些背后的用力,等熬到孩子发力的时候,都变成了无痕迹的云淡风轻,静待花开。


真信的话,你就傻了。


所以我很喜欢蓝盈盈说的用力过猛是通过松弛感的必经之路这个解构。


她的这种看着用力过猛,其实反而是自信的、松弛的。


不刻意追求松弛感,本身就是松弛的。

在自己能够控制的方面,用主观能动性去付出、去接近、去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努力过,奋斗过,成了是好事,败了,继续努力。


对绝大数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很值得去学习的做事态度。


乐观、积极、对过程全力以赴,对结局坦然接纳。


不较真、不拧巴、不内耗,允许一切发生。


而前提是,你真得做到了先去付出。


我们看到体育赛场上那些轻盈放松的动作,源自于无数次的刻意练习。


动作越精静,表现就越放松,有自己的节奏。


工作、学习也一样,轴一点,用力一点,熬过初期的艰难,犹如九层之塔,起于垒土,一点点的积累,才会迎来想要的松弛感觉。


没有用力过,谈何松弛呢?


真正的松弛感,是无数次用力过猛埋头精进持续学习与付出后的松弛感。


不是躺平摆烂懒散、读一堆鸡汤文、摆拍一些镜头、穿着亚麻衣服、吃着蔬菜沙拉就可以抵达的。


另外别指望靠“松弛感”解决自己的经济或者精神困境。


看看当下有什么问题,能做什么去解决问题,去行动起来,才有可能获得想要的答案。


所谓松弛,从来不是靠寻找这种“松弛感”就能真正抵达的。


这是岁月给予我们努力淬炼后的奖赏,是能力加持下的淡定自信。


那时候,我们还会追求松弛感吗?


   点亮【赞和在看】,关注我,爱和钱都会流向你


关于作者若微,应用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全网粉丝10w+心理博主,陪你解读娱乐八卦、解锁心理困局,欢迎加我个人微信号:stellasun99。

若微心理
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陪你谈钱聊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