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关于朋友的几个残酷现实

情感   情感   2024-12-25 21:46   浙江  

今天和几个熟人聊天,大家一致的感受是,就是人到中年后,朋友其实越来越少了。

大部分朋友,都会渐行渐远。

有人说她翻看当时的闺蜜群,已经大半年没有过聊天记录了。

曾经激烈怼天怼地的热火朝天的氛围,早就毫无声息了。

也许是因为大家都忙碌,在无限被挤压的时间里,友谊的排序远远在陪娃、男人和搞钱之后。

也许是因为彼此际遇不同,经济的过度悬殊或者发展的巨大差距都会带来认知的变化。

也许是因为距离,空间或者心理距离都成为无法跨越的障碍。

终归是各种原因,关系越来越淡,现在如此,以后只会越来越疏远了。

微信里有多少好友呢?有几个是你在失意失落的时候能够毫无保留谈心的人?

看过一个短片《你手机里的常用联系人有几个》里面说人的一生大概会认识27000人参加实验的人,每个人好友都在一千以上。

但是大部分都很少联系了,除了家人,能够真正交心的最多几个,或者没有。

这是很残酷的现实。

大部分曾经认识,往来过,交流过的人,最后淡化成了一个个名字的符号。

某天在街角重逢,有些人许久没有联系过的,有时候已经叫不出名字。

我之前读罗兰·米勒和丹尼尔·珀尔曼所著的《亲密关系》,他们认为友情和爱情、亲情最大的区别是“自由”,也就是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自由退出这段关系。

我们因缘际会成为朋友,共同走过一段路。

也因为各种差别或者情感流逝,最终退出对方的人生。

不管人来人往,但能够真正留在你身边的人却少之又少。

看明白这一点,就会知道生命中的太多人,对我们而言,丝毫不重要。

朋友,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所以不要太在意有多少朋友,更不需要介意他人如何看我们,而是真正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人与事上面,专注地走好自己的路。

想起以前有句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

这句话其实我没法证伪或者证实,因为我朋友不多。

但是结合这些年的经历与阅历,以及旁观周围的各种故事版本,发现自己的路走好了,一定不会缺朋友。

演员黄渤曾经感慨过:以前总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耍小心机的,嘲讽你的,什么都有,但成名后,突然发现身边都是好人,每一张脸都洋溢着笑脸。

这是最符合人性的一个逻辑。

当你变得强大,身边自然不缺想和你做朋友的人,当你弱小,就连朋友,如果差距太大,都会离你越来越远。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残酷,却真实。

所以人到中年,不要沉溺于友情的离散与伤逝,接受一切的变化与流动。

也不要把朋友看得太重,更不要为此纠结难过,而因此陷入痛苦的内耗里。

把这一颗晃晃荡荡的心安顿下来,好好沉淀自己,踩着自己的节奏,过好每一天。

即便孤单,也可以在孤单里开垦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说过: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有句诗是"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 "如果人生有二三个挚友,值得珍惜。

如果没有,也不必黯然神伤遗憾,更不需要去寻求表面的朋友。

当你清醒自洽,扎根成长,有稳定的内核和成事的能力。

终会有人缓缓走来

点亮【赞和在看】,关注我,爱和钱都会流向你



关于作者:若微,应用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全网粉丝10w+心理博主,文章见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各大平台。陪你解读娱乐八卦、解锁心理困局,欢迎加我个人微信号:stellasun99。


若微心理
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陪你谈钱聊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