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的事情终于有了结论,读到报道的第一感觉就是阿里的达摩学院把自己所有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
最后让姜萍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这大概是很多人都感觉愤怒的地方。
一个十七岁来自农村的女孩,她大概率只是在整件事情里承担了工具人的角色。
从开始可能处于对老师权威认同,走上第一步,到后面的爆红以及发声,都已经失控。
试想一下,回到我们的17岁,在偏远的农村长大,没有见过多少外界的繁华,一个非常信赖的恩师告诉你,这是开卷考,可以协助你,参加这个竞赛对你未来有好处,有什么问题,我会来帮你解决。
你会不会心动?
我觉得很多人在这样的年纪其实是很难果断拒绝的。
因此姜萍也是一个被背后的资本各种无形无形力量绑架的角色,她也只是一个受害者。
一个不完美的受害者。
然后在这场闹剧之后,写在通报里的,就变成了她全部的问题。
而背后参与策划整场剧本的群体呢?达摩学院在不清楚真相就大肆宣扬把姜萍的视频传遍网络,造神的同时也给主办方带来的滔天的流量。
而普通的民众没有办法去辨别真伪,毕竟我们都渴望这个寒门女孩逆袭的故事是真的,哪怕极小极小的概率,都足以抚慰在底层挣扎的人。
为什么人们都特别爱追逐这种传奇故事?
实在是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一个普通人逆袭的难度实在太大,现实中出现的逆袭爽文,也是是无数人内心的理想投射,是照亮我们疲惫生活的理想之光。
之前的版本是这样的:姜萍中考时候偏科,成绩没达到重高线,因为家境困难,选择了读中专,好就业。
在读中专时候,她的数学成绩遥遥领先,引起了一名同样极有天赋的数学老师的注意。
老师成了她的引路人,而她也凭借着对数学的热爱,天赋和努力,在这次比赛中脱颖而出。
她当时的初赛成绩,甚至吊打了无数世界顶级名校的学霸。
这样的剧本真得是让无数人心动,疯传。
爆火没多久,开始出现了质疑。
但是,人永远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如加缪所说:每个人都被幽闭在自己的意识里。
这次事件里的每一方,即便这其实是一件当时非常简单的可以给出明确答案的事情,但是被各方势力裹挟到已经覆水难收,对大众证“实”或者去证“伪”都很难。
所以我当时觉得,也许会冷处理。
因为互联网的狂欢记忆,很快会归于沉寂。
等一切落幕,这个夏天的一夜封神到消失也会渐渐被遗忘。
十七岁的姜萍,当然值得被理解。
她本不应该成为这场舆论喧嚣下的最大受害者。
在这场剧本里背后的各方,才需要负责,这个全民级的现象背后,折射的是一场社会公众信任被稀释的悲哀。
魔幻的闹剧底下,注定是是奔涌不息的暗流。
只能说愿我们都能保持理性,做个清醒的人。
给姜萍多一点宽容和理解,是我们应该要做的。
年轻的她,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祝福姜萍。
点亮【赞和在看】,关注我,爱和钱都会流向你
关于作者:若微,应用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全网粉丝10w+心理博主,文章见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各大平台。陪你解读娱乐八卦、解锁心理困局,欢迎加我个人微信号:stellasun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