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真正的自律,从不是自我折磨式成长,不是不允许有丝毫的差池,而是张弛有度,不透支自己,不强求完美,慢慢地向梦想靠近。

百科   2025-01-10 23:03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我们总能看到各种展现自律生活的短视频:


凌晨四点起床学习、工作,给自己或家人做营养又好看的早餐,严格控制的饮食和运动……


自律是一种高级的人生状态,它让我们对生活、对人生更有掌控感。


长久的自律可以让我们离人生目标越来越近。


但是能做到每天如一日自律的人少之又少。


01


自律需要消耗心理能量


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这本书中提到:


“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意志力薄弱,自控只是一时的行为,而力不从心和失控却是常态。”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要自律,却很难维持呢?


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提出了“自我控制资源”理论。


他认为自我控制资源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心理力量,但是也是一种会被消耗的心理能量。


当一个人长时间的进行自我控制时,这种自我控制的心理资源会被消耗。


长期过度消耗自我控制的心理资源,我们就会有一种能量耗竭的感觉。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想坚持去学习、跑步、控制饮食,而是身体缺乏对自我掌控的能量。


尤其是每天晚上,经过一天的学习、工作,我们会明显感觉精力不济,这时也是自控力最差的时候。


02


自律要远离诱惑


神经学家认为我们大脑里有两个自我。


一个自我任意妄为,希望及时行乐;另一个自我则理性自制、深谋远虑。


例如,当我们大脑中其中一个自我想要吃饼干的时候,另一个理性的自我会站出来阻止我们。


这个过程也需要消耗自我控制的心理资源。


如果想避免心理能量耗竭,我们要尽可能把对我们产生诱惑的东西藏起来。


例如,现在很多孩子甚至成人,会沉迷于手机游戏、短视频。


西雅图儿童行为学家研究发现:过度沉迷电子游戏或短视频,会使大脑中的神经元萎缩。


认知神经科学教授马克·威廉姆斯博士通过研究也发现,使用智能手机会影响孩子的智商。


已经有数据表明,在几个发达国家,孩子的智力水平比十年前同龄的孩子低1.5岁。


马斯克曾说:“短视频算法会吃掉孩子的大脑。”


如果我们自控力较差,就不要把能对我们产生诱惑的东西放到触手可及的地方。


不要让我们身边充满电子产品、垃圾食品等一些引起不好习惯的东西。


03


张弛有度的自律更有效


养成自律的习惯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自律的计划安排不能过于严格和苛刻。


在自律生活的同时,也需要适时地放松和休息。


这样才能避免让自律的习惯变成一时兴起,无法持续。


当我们感到精力不济、体力不支时,这其实是大脑和身体给我们发出的警报。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放松和休息,不仅影响正在做的事情的效果,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结果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张弛有度的自律才是能够长久保持自律习惯的关键。


所以,每天去跑步这种安排不如改成每周跑三次。


灵活的安排让我们不会感觉很痛苦,也更容易坚持。


《人民日报》曾有这样一句话:“真正的自律,从不是自我折磨式成长,不是不允许有丝毫的差池,而是张弛有度,不透支自己,不强求完美,慢慢地向梦想靠近。”


我们要找到方法,让自己轻松愉悦地养成自律的生活习惯。


要张弛有度,让自己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这才是自律真正的意义所在。


写在最后的话


自律的人生不应该是痛苦的。


而应是积极正向、又不失愉悦轻松的生活状态。


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这种美妙的状态。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深度好文

请关注|心智成长坊


🌹点赞分享,好运连连!点个在看,与你共勉👍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心智成长坊
探索自我、提升认知、促进情感成熟,是每个人在生命旅途中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让我们共同踏上一段深刻而美好的心智成长之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