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经历了四个主要的改革阶段。
1978—1992年是改革的启动期,此时期主要是恢复高考制度,全面整顿教育体系,恢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重建教育管理机构和制度,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1992—1999年是改革的探索期,此时期,在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下,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民办教育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壮大;同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
1999—2010年是改革的深化期,此时期,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层次人才,一是高等教育开始扩招,二是对基础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三是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010年至今是综合改革期,此时期,以系统整体设计为特点,教育改革从宏观、中观、微观一体化协同推进,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同时,旨在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和区域间的教育差距;这一阶段最大的教育改革成果是新高考的改革,在不断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和录取模式,以更好地选拔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综观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史,我国教学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整体而言经历了从传统的第一代教学到逐步发展的第二代教学,再到如今独具特色的第三代教学,每一次变革都彰显着时代的印记与教育的进步。
第一代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在那个时代,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着老师灌输的知识。就如同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不断被注入各种信息,却缺少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第二代教学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这一阶段的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能够与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交流和互动。然而,这种互动往往还不够深入,学习结果的导向性也不够明确。
而第三代教学则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它以课程标准为指向,以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为导向,紧紧围绕 “学生发展、学习结果、认知过程” 三大中心,展现出了强烈的时代性和巨大的优势。
在学生发展方面,第三代教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如在语文课堂上,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诵课文、分析段落大意,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创造力。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讨论、创作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学习结果方面,第三代教学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以历史课堂为例,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将学习目标细化为具体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及时检测学习效果,确保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在认知过程方面,第三代教学注重遵循认知规律。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让思维不断进阶的同时,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在历史学习中,让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归纳总结,从而构建起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此外,第三代教学还具有结构化、精细化、活动化、智慧化的主要特征。结构化让知识体系更加清晰,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精细化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让学生了解其丰富性和复杂性;活动化增强了学习的体验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智慧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拓展教学空间。
“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第三代教学正是引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成长。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