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与办学多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教育竞争,尤其是学校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近年来,我国民办教育蓬勃发展,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办学规范不断加强。同时,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生源在未来连续多年下滑,学校之间的竞争也将从资金、招生、升学等方面逐步过渡到教育品牌的竞争。在此大环境下,民办学校如何凭借优质服务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广大家长认可,使品牌学校的优质学位成为家长眼中的香饽饽,成为民办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打造品牌民校,也成为每一位办学者和民办学校管理者的不懈追求。
五年多来,学校从无到有,发展至拥有近四千名师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然而,随着社会环境和教育政策的变化,学校在生存发展方面遭遇了一系列挑战。
挑战一:公办教师将逐步退出学校教师队伍。新《民促法》出台后,公参民现象需逐步消除,学校的公办教师将退出,这必将引发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同时也会大大增加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进而影响学校的招生和教学质量。
挑战二:社会人口呈现负增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加之孩子的教育成本大幅增加,我国整体生育率大幅降低,甚至出现人口负增长。在未来几年,生源数量将大幅减少,这对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挑战三:罗甸正在兴建六小和四中影响学校义教部生源。罗甸六小已基本建成并即将在春季学期投入使用,这对学校小学部的招生带来巨大冲击。根据罗甸发展规划,在六小旁边将建一所初中学校,以缓解公办教育学位压力,这也将对学校初中部招生产生重大影响。
挑战四:学校生源质量和教学成绩的下滑降低了学校的社会正向影响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外部环境不利于民办学校生存发展的情况下,学校的品牌效应愈发重要。然而,由于学校近几年招生无门槛,虽生源数量得到保证,但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这给学校的德育管理和课堂教学带来严峻挑战。生源质量下滑,加上德育和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措施,导致初高中教学质量不断下滑。这种下滑引发了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质疑,同时也使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减罗甸各弱。
挑战五:公校对民校的排斥依然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办学校对学校的排斥逐渐减弱,对民办学校的认知也在加深,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发展的外部压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教育教学方面,民校仍处于 “孤岛” 状态,尤其是在招生季,县城公校对学校的排斥明显,大大压缩了学校的生存空间。
挑战六:罗甸地处黔南,导致招师难、招师贵。罗甸地处偏僻,交通、气候和生活条件难以满足外聘老师的理想要求。无论是骨干教师还是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都会将地理位置作为重要考量因素,这给学校招聘老师带来极大困扰。而且,学校需要支付比其他学校更高的工资才能吸引外聘老师入职。
挑战七:师生状态低迷,幸福指数低。通过与老师和学生大量座谈,深刻感受到老师对学校人文环境不满意,普遍感到压抑,长时间的内耗工作导致身体和心理疲惫,出现公办老师想走又走不了后工作磨洋工和民办老师中途辞职现象。对于学校这种放月假式的封闭式学校而言,可以严格管理,但一定要让学生精神上获得自由,展现青少年的意气风发。然而,从查堂和平时课间观察来看,我们的学生面容无神、眼神无光,缺乏青春的朝气和活力,厌学和不学现象在普通班较为普遍。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认为罗甸县高平实验学校要想延续发展,继续引领罗甸教育,为罗甸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应主要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策略。
策略一:暖心的后勤服务。
目前,学校后勤服务一直为师生所诟病,主要体现在伙食和服务态度方面。本学期开始,中学部实行班级自助餐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伙食,但在菜品多样化和味道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对于小学和初中毕业生来说,如果在几年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学校食堂的魅力,他们又凭什么继续留在学校深造呢?因此,要想让小学和初中生在毕业后有继续留在高平深造的欲望,就必须改善学生伙食,让学生在高平的学习生活中吃得好、休息好。
策略二:润心的课外活动。
“最好的课堂是活动,最好的成长在路上。” 这是我们一直秉持的办学理念。对于封闭式学校的民校而言,虽然封闭了学生的身体,但不能封闭学生的精神和心灵。唯有丰富多彩、走心的课外课内活动,才能丰盈学生的精神,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人性和人心的角度思考,一个学生在高平学习和生活了三年甚至六年,如果感受不到学校的关怀,觉得学习和生活极度乏味,毕业后又怎么会有继续留在民校读书的欲望呢?目前,学校负责德育工作的人员众多,但整个德育工作仅停留在抓常规、抓违纪等方面,缺乏对学生活动的整体规划。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大多是少数人的活动,难以走进学生心里,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心灵唤醒,导致德育工作始终停留在处罚、扣分等肤浅、简单层面,无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也难以助力教学成绩的提升。
策略三:高效的课堂教学。
作为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永远是生命线。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唯有以校长为中心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牛鼻子,以教师发展中心为引擎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才能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个学校的发展需要全体师生的努力,但前提是学校的发展方向必须正确。目前,罗甸县高平实验学校负责教学工作的人员也不少,但真正走进课堂、深入课堂、帮助教师成长的行政人员几乎没有。要么缺乏意识,要么太忙,要么专业水平不够,要么因制度原因有心无力。虽然开展了一些公开课、新老师比赛课,但没有精通教学的专业人士进行评课和指导,实际上只是一个活动,无法达到提升老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目的。
策略四:民主、科学、务实的校长决策力。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教育界人士的共识。管理的决策力,是校长管理思想落实的能力。一所学校能否 “行稳致远”、“成绩斐然”,往往不仅取决于其办学理念的先进性、办学条件的现代化程度以及教师队伍的齐整性,更取决于校长管理 “路线图” 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务实性。
管理决策力首先体现在决策的民主性上。一些校长担心决策的民主过程会影响校长的权威,甚至对学校的稳定产生影响,期望少一些 “杂音”,多一些 “和音”,少一些 “独唱”,多一些 “合唱”。事实上,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广泛征求意见、避免决策失误的过程,就是思想统一、形成 “和音” 的过程。决策的民主性并不意味着没有集中,并不意味着各种声音都会体现在最终结果上,决策的结果最终需要校长的判断和勇气。
管理决策力也体现在决策的科学性上。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的政策性。学校的任何决策都要与党的教育方针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决策过程的民主性。学校管理的决策是否科学,首先取决于决策是否民主,是否履行了正常的决策程序,是否广泛征求了意见和建议。三是决策结果的校本性,管理决策的实质就是将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校本化的过程,必须符合学校的管理实际。
管理决策力更体现在决策的务实性上。判断学校管理决策是否具有务实性,关键在于是否 “可执行”。在工作实践中,一些校长经常到外校观摩学习,每外出学习一次,就会将观摩学校的好经验、好做法移植到自己的学校。但这种并非根植于校情的决策,不仅让决策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还会产生诸多副作用。实际上,任何的学习、模仿或者决策,都应该建立在符合校情的基础上。管理决策之花,总是盛开在校情的沃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