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 AI 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温铁军教授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无数人的心坎上。曾几何时,教育是下层民众实现阶层跨越的有效途径,而如今,却好似布满荆棘。
教育内卷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现象。从数据来看,截止到 2022 年底,全国 1866 个县域承载近半数人口,但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像湖北某县的示范高中,2004 - 2008 年间有 16 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可 2008 - 2021 年间却无一人考上,一本上线率也仅有 31%。在大城市中,为了让孩子进入重点学校,家长们对学区房趋之若鹜,北京、上海等地的学区房价格高得离谱,成为“天价学区房”。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被大量辅导班、兴趣班填满,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这种现象在中小城市也逐渐蔓延,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与此同时,大学毕业意味着失业的现象愈发严重。官方数据显示,16 - 24 岁年轻人失业率超过 18%,今年预计有将近 1500 万名大学生需要就业,包括前年、去年毕业未就业的以及今年即将毕业的 1100 多万大学生,普通院校硕士就业率仅有 33%,比去年下降 17 个百分点。每到毕业季,高校招聘会人满为患,许多大学生投出大量简历却难获满意工作。比如文科专业毕业生,对口岗位少,竞争激烈,不少人毕业后只能从事销售、客服等与专业无关的工作,甚至有 985 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而去送外卖的情况,令人唏嘘。
大学,这本应是知识的殿堂,却在某些层面上沦为了收割财富的“镰刀”。美国盖洛普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97%的美国民众认可高等教育的必要性,但 67%的民众表示高昂的学费成为接受高等教育的障碍。在中国,一些贫困家庭为供孩子上大学,倾尽积蓄,还要四处借钱甚至贷款。像一些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学费每年数万元,大学里教材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开销不断,还有学校以实习费、论文指导费等名义收费。此外,部分培训机构和留学中介也收取高额费用,服务却差强人意。
文凭贬值之快,令人咋舌。全国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总人口的 15 - 17%左右,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人数约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约为 6%,但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就业却困难重重,这体现出文凭的贬值。在招聘会上,“学历歧视”现象严重,一些企业只招 985、211 高校毕业生,普通高校学生连面试机会都没有。而且,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后发现工资待遇可能和本科生相差无几,甚至更低。这种情况让无数父母心寒,他们含辛茹苦培养出的大学生,本期待能在大城市大展宏图,可现实是孩子收入不及自己。大学生们自身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吃不了基层的苦,又找不到体面工作,送外卖、做服务员又不甘心,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社会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我们不能让教育成为困住年轻人的枷锁,而应让它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