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少边穷地区的县域学校,“两高一低” 的教育现象 ——“低分率高、流失率高、平均分低”,犹如沉重的枷锁,严重束缚着县域教育的发展。深入剖析其原因并探寻有效的改变策略,成为当务之急。
一、“两高一低” 现象的成因剖析
(一)课堂效率低下
1.课堂效率低下的成因分析
(1)传统的 “满堂灌” 教学模式依然在部分课堂占据主导。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互动和参与。这种单向的知识传输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难以被充分调动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2)教学手段单一,过度依赖教材和黑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先进的教学工具和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部分教师却很少使用。
(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依然采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陈旧的方法,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更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1)浪费学习时间。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就会选择睡觉或者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样一来,宝贵的课堂时间就被白白浪费掉了,学习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2)失去学习兴趣。长期在枯燥乏味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会逐渐消退。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一旦失去了兴趣,学生就很难主动去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二)学生心理需求未被满足
1.缺乏存在感
(1)班级规模较大,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在一些县域学校,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照顾。这使得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在班级中默默无闻,没有存在感。
(2)评价体系单一,只注重成绩。目前很多学校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很难获得认可和肯定,从而觉得自己在学校没有价值。
(3)缺乏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他们在学校找不到存在感。
当学生在学校找不到存在感时,他们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会被看到,因此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2.缺乏归宿感
(1)学校环境缺乏人文关怀。一些县域学校只注重教学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的营造。学校缺乏温暖、和谐的氛围,学生感受不到家的感觉。
(2)师生关系紧张。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对学校产生归宿感。
(3)同学关系不融洽。学生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缺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这也会让学生觉得学校不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缺乏归宿感。
没有归宿感的学生在学校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的学习心态会受到很大影响。他们可能会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在学校学习,甚至出现逃学等不良行为。
3.缺乏自信
(1)失败经历过多。由于学习基础差、教学方法不当等原因,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遭遇失败。多次的失败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逐渐失去自信。
(2)缺乏鼓励和支持。家长、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不足,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挑战时容易退缩,缺乏自信去克服困难。
(3)比较心理的负面影响。学生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在成绩方面,看到其他同学成绩优异,而自己却很差,会进一步打击自己的自信心。
缺乏自信的学生在学习中会表现得胆小怯懦,不敢提问、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害怕犯错,因此不敢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和挑战高难度的任务,这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学习进步。
3.厌学情绪严重
(1)学习压力过大。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和考试,让学生感到不堪重负。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部分学科的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学生觉得学习这些内容没有意义,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学习方法不当。很多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在付出努力后却看不到明显的进步,这会让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厌学情绪一旦产生,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不愿意主动学习。这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
(三)外部因素的影响
1.留守儿童比例高导致家庭教育缺失
(1)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监护人教育能力有限。很多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监护,这些监护人往往文化程度不高,教育观念陈旧,无法给予孩子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3)家庭教育环境不佳。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留守儿童的家庭学习环境较差。他们可能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也没有人督促他们学习,导致学习习惯难以养成。
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和自律性。他们可能对学习不够重视,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厌学、逃学等行为。
2.手机游戏的毒害
(1)沉迷游戏,荒废学业。许多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无法自拔。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游戏中,忽视了学习。长时间玩游戏还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和身体健康。
(2)影响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一些手机游戏中存在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容易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负面影响。学生可能会模仿游戏中的不良行为,变得暴躁、冲动,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3)破坏学习氛围。学生在学校或班级中讨论游戏,互相影响,破坏了学习氛围。一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偷偷玩手机游戏,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
(四)学生学业基础差
1.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得不到纠正
(1)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常敷衍了事。
(2)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预习、复习、做笔记等。他们在学习中盲目性较大,效率低下。
(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不按时完成作业、不遵守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讲等。这些不良习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2.对学习不重视
(1)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读书不如打工赚钱。这种观念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使他们觉得学习没有意义。
(2)家庭因素的影响。部分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他们没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正因如此,学生长期对学习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其知识积累不足,学习基础薄弱。在后续的学习中,他们会感到越来越吃力,难以跟上教学进度,从而进一步加剧了 “两高一低” 的现象。
二、改变 “两高一低” 的策略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因材施教: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 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进步。
2.提高课堂效率:设立教育教学研究坊,每次教研活动都要有一名校级干部全程参与,以此提升集体备课的质量。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吸引力。
3.建立学习小组:按照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的原则建立学习小组,组内设小组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等,让人人有事做。组员共同商讨组名、组训、组目标、组规则等,通过 “兵带兵” 的方式实现辅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丰富课程设置
1.开设好音体美课程:从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来看,国家对音体美课程越来越重视,甚至提升到了与语文数学同等的高度。目前来看,深圳市率先下文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每天都有体育课,云南中考体育分从50分提到了100分,与语数外同等分数。由此可以看出,音体美课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音乐和美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2.开展全校性的社团活动:让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个性都能得以发展。社团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学生在社团中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1.以 “假如我是孩子” 为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校园活动。例如,举办读书节、文明节、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激励学生:通过设立各种奖项,如学习进步奖、品德优秀奖、文体活动奖等,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3.开展学生 “吉尼斯记录” 达人秀活动,旨在鼓励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特长,展现独特风采。学生们可以积极申报自己擅长的项目,无论是在学术、艺术、体育还是其他领域,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参与。活动将以一周或一月一次的频率进行测试,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展示和提升自己。经过严格的评选,在某一项目中表现最为出色的学生将荣获 “某某达人” 称号,并光荣上墙,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还能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都能找到存在感,同时也能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
1.提升教师的师德:教师要有爱与智慧,更多地关注孩子。用爱心去关心学生的成长,用智慧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提升班主任的教育水平:学校和班主任要通过主题班会等各种活动给学生 “筑梦”,让他们树立理想。班主任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帮助他们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引导他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五)加强家校联系
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家校联系。定期举办家长培训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状况,共同关心和教育学生。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改变 “两高一低” 困境的现实意义
改变县域学校 “两高一低” 的困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它可以减少学生流失,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最后,它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总之,改变县域学校 “两高一低” 的困境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策略,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