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下的百万富翁

文摘   2024-11-16 23:59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大萧条下的百万富翁

美国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每天凌晨5点,年轻小伙子排起长长的队伍,几百上千号人,一眼望不到头。排队,是为了等待工作机会,每天会有4-5个幸运者找到当天的零工工作。

也有一些人躲过了风暴,没有受到影响。

有一位大萧条的亲历者讲了他的故事。

1929年股灾开始的时候,芝加哥的Benton只有29岁,和朋友开了一家小券商公司。一手买多,一手卖空。

他们的业绩表上,就是一个大大的“叉”,一头直线向下,一头直线向上。因为有做空对冲,他们幸免于难。这也给了他们启发,如何从萧条中赚钱。

第一个成功案例,是Pepsodent牙膏。

这是美国一个很有名的品牌,推出的时候,宣传可以让牙齿美白。但牙医认为这种牙膏会损伤牙釉质,导致市场不买账,怎么打广告都不行。1929年股灾开始的这一年,牙膏销量下降了一半。

Pepsodent是Benton的客户。

Benton走在街上。当时大概还没有电视,是声音广播的时代。在一个闷热的夏夜,他发现路边的人家传来各种各样的广播声音,一共19部收音机,其中17部都在听一个电台“Amos and Andy”。

于是,他告诉Pepsodent,去买下“Amos and Andy”。

借助”Amos and Andy“的传播力,牙膏的销量几倍几倍地翻番。完全没有受到大萧条的影响。

第二个案例,与之类似。

他们投资了一个连锁品牌的咖啡店,请性感女歌手做现场演出,也在广播电台传播,非常受欢迎。同样口味的咖啡,卖得价格很高,客户还觉得确实好喝。

当时话剧类的正式演唱是主流,都是高音歌手,性感女歌手唱不上去。Benton要求重新谱曲,把音调调低,曲就人,而不是人就曲。这是创新突破之处。

Benton说,经济繁荣的时候,年轻人人微言轻,客户不屑理睬。但当有钱的老家伙们亏钱了,他们就会跑来问年轻人的意见——

我应该做哪些改变?现在的市场喜欢什么?

第三个案例,也是关于音乐。

Muzak是很有名的专门做背景音乐。

主流看不上,认为这些音乐不够高雅、不够艺术,不登大雅之堂。有人说它是音乐家的头号敌人。

Benton叫来手下五个销售,给他们听Muzak,问他们这种音乐放到理发店、医生的诊所这种地方怎么样?

五个人里四个人说,这种音乐没人买单,只有一个年轻人说,主意不错,可以尝试。

事实证明,Muzak确实找到了适合的播放场景,大获成功。它属于那种“不是为了听而听的音乐”(Music not to be listened to.)

在便利店、理发店、银行大堂这些地方完全合适。

不良资产大蓝海:才华兑现的最好赛道


博主开通了知识星球,分享法律问答,不良资产行业经验,项目合作机会,金融、房地产观察。欢迎扫码加入。


  小组长微信



债务重组小组长
迎接不良资产处置第二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