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了有特色的化债之路...

文摘   2024-12-03 23:00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早晨6点起床,赶早班飞机,从北京飞到大连,参加一个债权人代表见面会。

这家信托公司,2019年和四川信托、安信信托差不多时间暴雷,3000多名自然人投资人,即将迎来停兑后的第6个年头。

不过,这次工作班子似乎带来了一点好消息 —— 兑付框架基本搭建成型。

虽然之前也曾无数次声称“解决方案已上报”,但从这次化债的思路判断,小组长认为还是有可行性的。

信托公司计划通过破产重整方式,引入投资人注资,加上前期清收处置已经收回了近20亿现金,整体兑付比例值得期待。

具体执行上,大概率通过债权转让方式,由一家机构整体收购投资人的信托受益权份额,相当于第三方买断,类似四川信托的处理方式。

全国首例信托公司破产重整成功:重整方案解析
这样做有两个明显的好处:
一是:
在进入破产程序前,即可锁定大部分投资人,相当于提前进行债务封顶,大大减少重整程序中债权人表决的不确定性。
第三方买断信托受益权份额时,兑付总额会进行封顶,比如川信是按照本金4-8折买断。投资人整体签约达到90%以后,启动破产重整程序,这时的破产重整成功概率就很高了。事实证明,四川信托重整方案也是高票通过。

如果投资人对买断价格不满意,导致整体签约率不足的,破产重整也不会进行下去,起到了提前试水的效果。
二是:
第三方买断后,零散的投资人不再参加破产重整表决,有利于重整方案的通过。
破产重整是技术性非常高的商业谈判,一家金融机构的破产重整,重整方案至少几十页纸,个人投资者要读懂吃透比较困难,也会造成表决过程的沟通不畅,影响方案通过。

第三方买断后,由第三方机构参与破产重整,对重整程序更加熟悉,而且表决人数从上千人变成一家公司,也更为便利。



如果不进行破产重整,又要尽快给投资人一个交待的话,实践中还有一种做法:

找一家资管公司(或者其他机构)收购投资人的信托受益权,也是买断,但买断款分期支付。账上已经清收回来的现金做第一批支付,后面的底层资产继续处置,随着现金不断回流,再向投资人做补充分配。


中国政法大学李曙光教授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论金融风险处置的司法机制

文中回顾了近年来一系列的金融机构风险化解的案例,从包商银行、易安财险、安邦保险、新华信托到中植系破产等。

我们的破产救济制度虽然起步晚,但这几年突飞猛进,从政府到法院,到专业从业人员,在不断精进技能,研究出了很多创新性的实践操作,总体的特点是:

重视群众利益、关心社会稳定,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公开化、法制化、市场化解决问题。

有些金融机构亏空比较大,但经过各方协调,还是尽可能照顾个人投资者,分配方案中让机构投资人做了一定的牺牲和担当。


今天的债权人代表见面会,投资人来了五六十人,乌压压一片。有的就站在楼外等消息,一站一两个小时。

散会的时候,十几个保安陪着他们送出一条街外,看着人散了再回去。

来的投资人几乎都是退休年龄的老人。

想起了高善文说的:消费力都在老年人手里。只是这些老人没有生机勃勃,生机能否复苏,取决于6年的化债结果。

往期推荐



这些企业主为何主动申请破产?

三个月,两个年轻小伙儿从新三板割走8000万

恒大启动退缴,销售退佣、高管退工资奖金,与股东退分红

全国最大4S店上市公司重整三年后,原实控人、投资人和股民互殴不断...

新《公司法》下,股东和董事、高管极易触发个人责任的几件事

博主开通了知识星球,分享法律问答,不良资产行业经验,项目合作机会,金融、房地产观察。欢迎扫码加入。


  小组长微信


债务重组小组长
迎接不良资产处置第二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