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杭州的无破大会,一位上海的破产管理人分享了一个优秀案例。
一家做商用车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负债10亿元,被债权人挤兑,濒临破产。公司积极自救,通过破产重整减轻了债务。企业得以保全,股东也没有被清退。
上海破产法庭将它作为经典案例宣传,表扬它运用“数字化技术工具”盘点复杂的债务情况,还帮助2000多名货车司机恢复征信。科技赋能,提高了审理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是新质生产力的典范。
不过,小组长被这个案例的另一个角度吸引。
是什么让这家租赁公司在短短128天内完成了从预重整到重整的全过程?是什么让它在没有外部资金注入的情况下,顺利获得债权人的支持,实现债务重组?
一个隐藏的原因大概是 —— 这家公司背后的2万名司机。
债太乱,搞不定,只能让它来。
这家租赁公司的业务模式是,帮助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发商用车贷款业务,银行通过租赁公司把钱借给司机买车,租赁公司提供代收代付服务;如果司机不按时还款,租赁公司进行兜底还款。
银行之所以不直接向司机贷款,正是因为管理麻烦。个体司机人数众多,如果发生违约,催收诉讼也是很大的成本。
这家租赁公司研发了一整套专门的IT系统,对物流行业进行数字化和智慧化管理,市场份额在全国排名前三,具有硬核优势。
原本,租赁公司应该将不同银行的业务分别建立账户,分别管理。但在缺钱的时候,面对眼前账户里的现金,总是忍不住挪用。租赁公司实际上把各家银行的项目作成了资金池,A银行的贷款司机还款,钱却被付给了B银行、C银行,资金流向混乱,甚至导致2000多名司机被错误拉上失信。
租赁公司申请破产重整时,贷款未结的司机数量有万余名,银行12家。
这是一团乱麻。
不仅要向司机追索贷款,还要厘清司机的实际还款。
如果租赁公司破产清算,银行将被迫下场自己面对2万名贷款人和11家金融同业。
这和当初开展业务的初衷完全是背离的。
正是因为管理复杂,银行才选择租赁公司作为中间人,现在更是不愿接手这个烫手山芋。投入的处置成本之高,可能不如将债务一笔核销。
于是,12家银行都积极支持租赁公司重整。只要公司存续,追索贷款的工作就可以交给租赁公司来做。
重整中的大亮点 —— 帮助盘点债务的 “数字技术”,也是租赁公司自己的技术团队开发的。租赁公司在原有的数据库基础上,给每个司机信息进行打标,匹配到每笔还款的银行流水,还原实际的还款情况,将一团乱麻一一解开。
这样,只要未来司机正常还款,加上租赁公司对实际逾期的司机进行追偿,银行那边也就能够交待了。
在债务困境中能活下来,一是要有点真本事傍身,二是干苦活累活,别人干不了的,非你不可的。债权人都要哄着你,希望你能挺下去。
往期推荐
2024年的债务重组合集(上)
穿越明斯基时刻
富豪反诈复仇记
说好只借三个月,三个月后被套牢了
博主开通了知识星球,分享法律问答,不良资产行业经验,项目合作机会,金融、房地产观察。欢迎扫码加入。
小组长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