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搞懂胰腺癌的治疗方法(附最新指南)
文摘
科学
2024-11-02 00:00
中国香港
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是指胰腺导管上皮来源、预后很差的恶性肿瘤包括胰头ca,yitiai,yiweibuai,目前尚无有效的筛查或早期诊断方法,确诊时往往已有转移,手术切除率低,死亡率几乎接近其发病率,所以其预后极差。近年来中国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1998—2007年,城市男性粗发病率每年以1.86%的比例上升,女性粗发病率每年上升2.1%。农村男性粗发病率每年上升7.54%,中国人口标准化率每年上升4.82%,女性分别上升7.83%和5.48%。胰腺癌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上年龄组约占总发病数和死亡数的93%。胰腺癌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壶腹部癌是指胆总管末段、Vater壶腹和十二指肠乳头的恶性肿瘤,比较少见,其临床表现和诊治措施与胰头癌有很多相似之处,故将其统称为壶腹周围癌。壶腹部癌因其梗阻性黄疸等临床症状出现早,较易及时发现和诊断,且恶性程度明显低于胰头癌,故壶腹部癌的手术切除率及5年生存率都明显高于胰头癌。吸烟、高脂饮食和体重指数超标可能是胰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过量饮酒以及慢性胰腺炎等与胰腺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家族遗传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大约10%胰腺癌病例具有家族遗传性。胰腺癌好发于胰头部,约占70%,其次为胰体部、胰尾部,少数可为全胰癌,约20%为多灶性。大多数胰腺癌质地坚硬、浸润性强,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面呈灰白色或黄白色。胰头癌可侵犯胆总管下端和胰管而出现黄疸,胰体尾癌早期无典型症状,发现时多已有转移。按病理类型分,80%~90%的胰腺癌为来自于导管立方上皮的导管腺癌,其次为来自腺细胞的腺泡细胞癌,常位于胰体尾部,约占1%~2%,其他少见的有:黏液性囊腺癌、胰母细胞瘤、黏液性非囊性癌(胶样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巨细胞癌、肉瘤样癌以及神经内分泌癌、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浆细胞瘤、淋巴瘤等非上皮来源恶性肿瘤。壶腹部癌以腺癌多见,少见的有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小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等。1.局部浸润早期即可浸润邻近的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腹腔动脉、肝动脉、下腔静脉、脾动静脉以及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胃窦部、横结肠及其系膜、腹膜后神经组织等。2.淋巴转移不同部位的胰腺癌可有不同的淋巴转移途径,目前我国常用的是日本胰腺协会制订的胰周淋巴结分组及分站。胰腺癌除直接向胰周围组织、脏器浸润外,早期即常见胰周淋巴结和淋巴管转移,甚至在小胰癌(<2cm),50%的患者已有淋巴转移。胰腺癌在肿瘤尚局限于胰腺内时就可以发生淋巴结的转移,并且转移的范围可以较为广泛,故在胰腺癌手术治疗时,不管肿瘤的大小如何,应根据不同部位的肿瘤作出相应的根治性淋巴结清扫。3.血行转移可经门静脉转移到肝脏,自肝脏又可经上、下腔静脉转移到肺、脑、骨等处。4.腹膜种植肿瘤细胞脱落直接种植转移到大小网膜、盆底腹膜。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迅速,但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就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于中晚期。首发症状往往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如胰头癌早期便可出现梗阻性黄疸;而早期胰体尾部肿瘤一般无黄疸。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是常见的首发症状。多数胰腺癌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和胀痛等。易与胃肠和肝胆疾病的症状混淆。约15%病人无疼痛。
若还存在胰液出口的梗阻,进食后可出现疼痛或不适加重。中晚期肿瘤侵及腹腔神经丛可导致持续性剧烈腹痛。
引起腹痛的原因有:①胰胆管出口梗阻引起其强烈收缩,腹痛多呈阵发性,位于上腹部;②胆道或胰管内压力增高所引起的内脏神经痛,表现为上腹部钝痛,饭后1~2小时加重,数小时后减轻;③肿瘤侵犯神经引起的疼痛:胰腺的神经支配较丰富,神经纤维主要来自腹腔神经丛、左右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丛,其痛觉神经位于交感神经内,若肿瘤浸润及压迫这些神经纤维丛就可致腰背痛,程度剧烈,患者常彻夜取坐位或躬背侧卧,多属晚期表现。胰体尾部癌早期症状少,当出现腰背疼痛就诊时,疾病往往已至晚期,造成治疗困难,这一特点应引起重视。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乏力、体重减轻,与缺乏食欲、焦虑和肿瘤消耗等有关。
多数患者可以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减轻,往往在短期内体重较快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