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搞懂神经科疾病之神经系统感染与退行性疾病

文摘   2024-03-12 00:22   北京  

大家都知道神经科疾病分为颅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的损伤、感染、肿瘤、畸形、血管性疾病、其他(如需要外科治疗的功能性疾病、退行性疾病等)六大类。

而今天我主要讲解一下感染性疾病与退行性疾病。

先复习一下病原体进入神经系统的方式有哪些?

病原体可通过以下途径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当然病原体感染人体其他疾病也是此类方式:

血源性感染:如脓毒血症的病毒性栓子。
直接感染:如腰椎穿刺时感染。
局部扩散:如乳突炎、中耳炎、鼻窦炎时。
经神经感染:如狂犬病毒(rabies virus)沿周围神经入侵,单纯疱疹病毒(HSV)沿嗅神经、三叉神经入侵。

先复习一下儿童多见的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是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神经元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多在夏秋季节流行。本病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为高热、嗜睡、抽搐、昏迷等。

儿童的发病率比成人高,尤以10岁以下的儿童为多,占乙型脑炎的50%~70%。10岁以下儿童居多。

乙型脑炎病毒为RNA病毒,传播媒介和长期贮存宿主为。带病毒的蚊叮咬时,病毒可侵入人体,但能否侵入中枢取决于机体免疫反应和血-脑脊液屏障功能状态。
临床表现为高热、嗜睡、抽搐、昏迷等。
病变广泛累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灰质,大脑皮层、基底核、视丘最为严重,小脑皮质、延髓、脑桥次之,脊髓最轻
肉眼观,脑膜充血,脑水肿明显,脑回变宽、脑沟变浅。切片上可见小的境界清楚的半透明软化灶,弥散分布或聚集成群。
镜下表现:
    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血管扩张充血灶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变性坏死的神经元为中心,或围绕血管周围间隙(淋巴细胞套袖)。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病毒在神经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损伤,见红色神经元、卫星现象、嗜神经细胞现象等。
软化灶形成:灶性神经组织的坏死、液化,形成镂空筛网状软化灶,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

胶质细胞增生:形成小胶质细胞结节,多位于小血管旁或坏死的神经细胞附近。

临床病理联系

1.嗜睡和昏迷 

常是最早出现和主要的症状,由神经元广泛变性、坏死所致。此外,颅神经核受损可导致颅神经麻痹症状。

2.颅内压升高及脑疝形成 

由于脑实质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发生脑水肿,患者出现头痛、呕吐。

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疝,常见的有小脑扁桃体疝和海马沟回疝。

小脑扁桃体疝时,由于延髓的呼吸和心血管中枢受挤压,可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脑膜刺激症状 

由于脑膜有轻度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也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但较轻。

除上述症状外,

本病早期出现高热、全身不适等毒血症表现,脑脊液中也可出现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的细胞增多现象。

乙脑结局

一般来说这个病经过治疗,多数在急性期后可痊愈,脑部病变逐渐消失。

少数病变较重者,可出现痴呆、语言障碍、肢体瘫痪及颅神经麻痹所引起的吞咽困难、中枢性面瘫、眼球运动障碍等,

这些表现经数月之后多能恢复正常,部分病例不能完全恢复而留下后遗症。

病变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或并发小叶性肺炎而死亡。

而这里需要说一下脑膜炎

脑膜炎(meningitis)泛指软脑膜(leptomeninges)的弥漫性炎症性改变。

急性/化脓性(pyogenic)脑膜炎:一般由细菌引起。
无菌性(aseptic)/淋巴细胞性(lymphocytic)脑膜炎:一般由病毒引起。
慢性脑膜炎:由结核杆菌(tuberculous)、梅毒螺旋体、布氏杆菌及真菌引起。
化学性脑膜炎:由化学物质刺激引起。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acute pyogenic meningitis)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脑脊膜炎症。

重点说一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多为散发性,在冬春季可引起流行,称为流行性脑膜炎(简称流脑)。
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年。

临床上可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或瘀斑、脑膜刺激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流脑的病理表现
致病菌存在于患者的鼻咽部,借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约2%~3%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引起脑膜炎。

大医法学家
医生+律师,要做一位医术优良又懂法的好医生,欢迎同行一起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