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新认知——以农夫山泉包装设计为例

百科   2024-11-22 09:00   山西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刊登于《天工》2023年第26期19-21页,知网、维普、万方、超星、龙源等网站全文收录。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郑梓丹.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新认知:以农夫山泉包装设计为例[J].天工,2023(26):19-21.


[摘 要]在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的新认知在不断演变,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农夫山泉包装设计为例,分析了现代消费模式驱动下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认知的改变因素,探究了民族审美的具体特征,得出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有机结合的背景下的审美启示。
[关键词]民族审美;智能化;传统美学
[中图分类号]J5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6-0019-03


经济全球化促使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站在智能化时代的新起点上,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借助新技术和新媒介,将传统美学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既蕴含传统文化精髓,又能满足新时代文化审美诉求的设计作品。
一、消费模式改变推动民族审美新认知
随着科技的进步,消费主体在海量信息中自我探寻,不断寻找能够满足自身审美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精细化、个性化的设计与服务更强调产品体验与审美理念的融合,为消费主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和可能性,这种变化促进消费主体形成新的审美认知。产品正悄悄从功能性转向审美性需求。
在传统消费模式下,美的认知往往是单一的、标准的。随着智能化时代的信息畅通与文化交融,不同民族地区的审美观念相互交流融合,使得民族审美的多元化成为可能。随着消费水平与审美意识的提升,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体从外向型消费转向内在探索。他们致力于将新兴潮流元素与经典相结合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二、新时代民族审美的特性
民族审美是民族历史文化、思想价值的综合体现。各民族思想和审美习惯的差异性长期存在,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美学价值。
(一)民族审美的稳定性与保守性
在长期积累和传承中形成的民族审美观念具有相对稳定性。时至今日,人们的审美观念或多或少受到了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交流的影响,但是民族审美的基本特征和价值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和谐、自然,在智能化时代仍然具有重要地位。民族审美观念也存在一定的保守性。民族审美观念的稳定性与保守性并非绝对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受到影响。在智能化时代,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使民族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融合。因此,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民族审美的发展和变化,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二)民族审美的流动性与可塑性
民族审美不是绝对的、不可变的,相反,随着审美群体的历史流动性,审美对象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显示出强烈的流动性与可塑性。民族审美的流动性与可塑性不仅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也与审美主体的个人差异密切相关。
在智能化时代,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和知识,人们的审美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同时更加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能更加独立地思考和判断。这种独立性使每个人的审美尺度都有所不同,也使民族审美的流动性更加明显。此外,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对象,这种直观性有利于深入体验、理解,从而得到新的审美经验启发。这种新的经验启发可能会形成新的审美观念和标准,从而不断演化出新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为民族审美潜藏的可塑性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与发展空间。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文化(19页完,下接20页)交融中逐渐形成了新的审美意识,催生了许多新的美学表现形式,如数字艺术、交互艺术等,这些新形式为中华传统美学精神与当代不同的文艺形式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契机,丰富了艺术与设计的创作手段与表现力,激发出更多的审美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审美意识发挥着对人们意识和行为的支配作用,使人们形成独特的见解与品位。
三、智能化时代下民族审美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融 
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民族审美与外来文化之间的联系逐渐密切,审美观念的融合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对美的追求与认识也在不断拓展。信息技术的智能发展为文化的创新与传播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也为民族审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民族审美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中得到新的传承与发展,促使文化多样而繁荣。民族文化和哲学理论为民族审美提供了深厚的根基和独特的视角,使其能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和特色。
从历史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纽带,是防止共同体内部冲突并实现共同体内部和谐统一的黏合剂。吴冠中不仅深入继承中国传统绘画创造意境的精髓——留白形式美,更在与西方抽象美结合的过程中,创作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绘画作品。他的作品《双燕》《狮子林》等,独特而具有视觉冲击力,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在现代绘画创作中的新生机。他在风景画创作中巧妙运用点、线、面、块、色彩等形式因素,以清新、明快的手法重新组织画面语言,将大自然的万千形态抽象化,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艺术实践体现了他对中西艺术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融合,对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以包容的态度有效吸收和整合外来文化中的精华。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林风眠是中西艺术交融的倡导者与先行者,他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认为西方艺术中的理性与东方绘画中的感性需要平衡协调。他打破中国画重墨轻色的传统观念,将中国传统水墨与西方光影、色相结合,创作出兼具西方审美与东方韵味的作品,实现了中西交融的彩墨画实践。这一实践充满了艺术审美的现代性,对中国现代绘画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之,肯定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的民族精神价值,理性看待外来文化,以和而不同的心态构建本民族在新时代的审美特性,为民族审美带来蓬勃发展的生命张力。
四、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新认知下的农夫山泉包装设计 
在智能化时代,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经呈现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土文化品牌建设已成为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潮流。民族文化审美在品牌的对外交流、提升影响、塑造形象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夫山泉的包装设计充分体现了对本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以及对智能化时代多种技术的创新应用。
(一)传统美学的贯穿与融合
中华传统文化中注重“度”的把握,该观念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也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将不同的审美元素通过艺术化的创作手段进行秩序化组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农夫山泉的包装设计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中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产品的外观和体验中。以十二生肖瓶装水为例,这款产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长白山的美景,将长白山的自然风光与内涵丰富的东方美学的十二生肖文化深度绑定,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十二生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将这些元素融入包装设计中,不仅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还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和对自然生态的崇敬。十二生肖瓶将生态之美与设计之美完美融合,既承载着审美品位与个性,又能唤醒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
农夫山泉“学生水”系列以插画形式灵动地描绘了长白山的四季交替,将狐狸、猴子、棕熊等动物形象拟人化,充满了童趣色彩。这种表现方式不仅体现了品牌的人文关怀,还引发了消费者对长白山无限美好的遐想,提升了产品的美感和文化附加值。消费者在享受清凉解渴的水的同时,得到了极佳的审美体验,获得了高超的美学效果。东方树叶系列(20页完,下接21页)瓶身造型上圆下方,传统“天圆地方”的寓意深邃,瓶身包装用中国茶文化相关形象,创作出具有故事性的插画视觉效果。在宣传片中,更是通过传统皮影的艺术形式,深情讲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每一种口味对应的茶马古道、航船、蝴蝶、寺院等图案,都从中国传统元素中取材,每一张插画都采用了传统美学的表现手法。同时,结合水波纹的创意,以皮影和剪纸两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鲜明属性和特点。
(二)智能化科技的衔接与应用
为了拉近消费者与故宫文化的距离,农夫山泉与故宫联手,以瓶身为载体,推出了9款限量版的“故宫瓶”。这些瓶身设计以消费者的视角为出发点,通过附上二维码扫描,呈现出清宫的精美画面,以九幅馆藏人物画作为现代化语言解读,将故宫的精髓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广大消费者。借助现代智能化的科技理论,农夫山泉“故宫瓶”用时尚新颖的方式演绎故宫文化,享受艺术之美。这种独特创新的设计方式,不仅拉近了消费者与故宫文化的距离,使消费者领略到故宫文化的魅力,更让消费者深入感知历史文化的延续,激发了消费者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也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智能化科技在传承和发扬文化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同时,农夫山泉引入增强现实技术,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将瓶身上的图案和信息呈现给消费者,增强了产品的视觉效果和互动性。例如,与网易云音乐的合作,推出“乐瓶”系列,该系列产品的设计理念充满了音乐元素,将黑胶唱片图案与瓶子以及其景观标志相结合。当消费者扫描瓶子上的黑胶唱片图案时,手机自动进入沉浸式星空页面,点击星球随机弹出乐论,还可跳转至相应歌单。真实动容的设计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美学价值,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互动体验,使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此外,农夫山泉推出了智能饮水系统“农夫山泉智能瓶”,通过手机App控制,提醒消费者喝水,并记录饮水量和习惯。在数据应用方面,农夫山泉在瓶身包装上使用了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产品信息和企业信息,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同时,农夫山泉还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包装进行追踪和监控,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这些数字化应用充分展示了农夫山泉在包装设计上的创新精神和智能化发展。
设计的过程包含了实与虚——科技与人文的不断转化与整合。当代“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生活审美化、审美生活化”现象,无不依赖于设计这一不可或缺的生动媒介。农夫山泉的包装设计一直都在积极探索和融合本土文化。从最初在千岛湖实地拍摄的瓶身包装,到将千岛湖扁平化图案,再到玻璃瓶高端水的生肖插画形象、故宫瓶等系列产品,农夫山泉的包装设计在现代审美和智能化发展的支撑下,以创新的方式传承中华文化。这些产品不仅为品牌带来经济效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和审美品位,也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中华审美意识。
五、结论
民族审美凝结了民族传统文化,深刻表达了群体的情感,是民族内在品格的生动写照。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新认知是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它不仅有助于理解当代社会和消费者行为,而且对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品牌形象的塑造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形态,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唯有深入挖掘传统美学理念与情感,借助智能化时代潮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才能拓宽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广度和深度,创作出符合现代大众审美意识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巨萍.他者与自我:浅析民族审美意识下招贴艺术的视觉表达[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8):125-126.
[2]张关春.论艺术创作中的民族审美经验:以赵无极为例[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18.
[3]金德楠.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建构逻辑[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6(2):179-183.
[4]黄璇.关于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探究[J].新美域,2022(10):93-95.
[5]李平.设计审美教育:一种张力价值的建构[J].装饰,2007(10):92-93.
  (21页完)
作者简介:郑梓丹(2000—),女,汉族,广东普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编辑:刘莉琴

《天工》杂志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2095-755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14-1374/J

2018年度中国最美期刊

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扩展)期刊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并州北路31号

电话:0351-8362625

天工杂志
传播中华工艺美术文化,推广中华工艺美术技艺,挖掘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助推工艺美术品牌打造。( CN14-1374/J)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