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工匠精神”背景下现代漆画中的漆味表现

百科   2024-11-22 09:00   山西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刊登于《天工》2023年第26期9-11页,知网、维普、万方、超星、龙源等网站全文收录。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姚爱美,张建梅.“工匠精神”背景下现代漆画中的漆味表现[J].天工,2023(26):9-11.

[摘 要]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各行业制作者发扬工匠精神、坚持初心,对产品精益求精。虽然漆画已经从漆工艺美术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种,但其中的工艺性依然重要,只是在表现上更加自由,隐藏于画意之中。许多漆画艺术家响应国家号召,将“工匠精神”融入漆画工艺中,既能体现现代漆画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也符合漆画这种特有工艺及材料限制的新画种。“漆味”是评判一件漆画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从现代漆画中的“漆味”表现探讨漆本体语言特征对漆画表达的重要性,通过与“工匠精神”的内涵相联系,明确“工匠精神”对现代漆画的意义与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工匠精神;漆性;漆味
[中图分类号]J2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6-0009-03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联重点研究基地传统工艺与非遗研究中心开放基金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CTGY202305);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一般项目(编号:JXJG-20-10-17)。

近年来,国家倡导把工匠精神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基本素质之一,这种倡导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具有悠久传统手工艺制作历史的漆艺行业也应当列入其中。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对应的、反映漆材料语言本体的“漆味”作为议题进行探讨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工匠精神解读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其本质在于强调人在造物过程中的主导性。《庄子》一书中就已经有了对“工匠精神”的描述。如庖丁解牛的典故,就是描写作为个体的匠人随着技术的提高,而达到精神境界成长的故事。庖丁在劳作之中全神贯注、进入忘我状态,完成劳作之后心情愉悦,达到了极高的精神享受,这种鲜活的工匠形象正是体现工匠精神的典范。《左传·文公七年》中记载“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阐述了古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规约着古代职业教育过程的教育原则,从服从当政者的政治方向、对生产技术的掌握,以及工匠劳动要服务于国家和人民几个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了阐述,以“以德为先”“德艺兼修”的道德精神作为工匠精神的中心,在职业教育方面,以“心传体知”的师徒关系进行传承,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古代技艺文明。
工匠精神在今天之所以能成为传统制造业、工艺美术行业及有手工艺制作过程的艺术行业的精神内涵与理想,就在于其与艺术精神的核心特质有很多相似之处。《说文解字》中说“美者,甘也”,这里的“甘”是指快适之意,无论是在艺术精神还是工匠精神中都能体会这种追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体现的“适性”之美,同样适用于这两种精神,可见在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中,两者有很多共通之处。当手工业者开始抛弃个人利益得失,甚至“忘物忘我”,全神贯注地沉浸于对象之中,从而得到精神上的自由时,那么工匠精神就等同于艺术精神,其劳作过程也可以看作是艺术创作过程。
现代“工匠精神”不光是专业精神与个人人文素养的高度结合,也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工匠精神”对材料物性的征服与超越、对质量的极致追求、对精神理想的尊崇都是创新的根本。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复合型的行业越来越多,艺术与设计、艺术与工艺、艺术与艺术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普遍,“工匠精神”经过时间演变,已成为一个复合性的,且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词汇。“中国漆艺现代化的构建,是由现代意义的漆文化研究、漆(9页完,下接10页)工艺教育和漆艺术创作开始的。”漆画具有双重属性,即纯艺术性和工艺性。
在现代漆画行业中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指能在漆画领域达到“道技相生”、具有高超技术且能体现出深厚文化修养浸润的艺术家。在这种现代意义的“工匠精神”背景下,现代漆画中的“漆味”表现更能体现出人的主导性特征。
二、以漆性作为现代漆画图式语言构建的关键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也导致人们审美语境观念的改变,呈现出信息多样化、潮流性、文化性的特点,因而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不管是在审美品味还是在审美追求上都与以前产生了一些变化。艺术家同样如此,在开放式艺术语境下,其作品表现内容、表达方式都会受到影响。
中国漆画源于传统漆工艺,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发展中期,漆画语言因为其他画种创作题材的广泛加入而变得丰富,其学术视野也得到了较大拓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漆本体语言的混乱问题。陈勤群教授在《漆艺的视界》一文中提道:“艺术门类自身的本体语言追求永远不断更新的规律,使其基本上沿着穷尽一切可能的发散思维,以避免雷同和平庸。但向一切方向发散之后,人们又运用收敛思维把各种思路归结到具有漆艺本体语言游戏规则的契合点上。”
对于漆画来说,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做好取舍,如何借助“漆性”物性结合现代图式“造图”,寻找和拓展富有漆画艺术表现力的画面效果才是关键,仅仅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图式语言,用漆画技法进行翻译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将对漆性的思考与观念高度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属于漆画的语言。
陈恩深先生在关于漆画图式特征问题的一篇文章里提出“在思考漆画图式时,时不时当切入哲学式的意识”“图式的构建,当以意匠先行”,他认为哪怕是毕加索,也不可能在不研究漆性的基础上,直接创作出富有漆画内涵之美的作品,没有对材质的长时间琢磨与感悟,没有对漆本体语言表征价值的尊重,漆画图式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漆画艺术性体现出来的应是画意与漆意的两相到位,缺一不可。
以处于当代开放语境下的艺术家为主体时,由于个人审美的差异性,可能会导致其作品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以传统工艺作为依托,将两者互为补充,既可以保证漆艺技法运用的得当性,又能够保持创作过程中的随机性。将“漆性”表现纳入整个创作过程中,围绕此展开一系列对漆画语言及文化的讨论与总结,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能最终确定现代漆画独有的图式语言。
三、“工匠精神”背景下现代漆画“漆味”表现探析
(一)探索“工匠精神”背景下的现代漆画的“漆味”表现,是由其根本属性决定的
现代漆画的“漆味”,是指漆性在画面中被较为巧妙地呈现出来。无论漆艺如何发展变迁,漆本体语言都不能缺失,“漆味”是保持漆画本体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既保留了现代漆画中的工艺元素,又是漆画“辨识度”的一个尺度,也是漆画“唯一性”的标识。
“漆味”借助漆本体语言呈现出区别于其他画种独特的画面属性。“镶嵌罩明,纷繁其景;莳彩变涂,彰其所能;堆雕针晕,华其纹理。”“漆画姓‘漆’,作为独立画种,漆性是其区别于其他绘画的根本存在,也是其本质和特征所在。”现代漆画也同样围绕“漆”的本体语言(材料、工艺)与艺术家的观念完美结合,从而产生文化、审美及商业的综合价值。工匠精神中蕴含的专业精神与个人人文素养的高度结合,更是现代漆画价值体现的根本。
“漆味”所代表的漆性,是“漆画一直遵循的画种标志,实际也是漆画的内在技术要求”,没有漆本体语言,就无从谈及漆画。现代漆画如何发展都脱离不了漆本源的特性,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在传统与现代,以及东方与西方语境等对立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关注到漆文化自身的美学范畴,在形式语言上更多侧重于漆语言的自我表述,才是现代漆画的良好发展方式。
(二)“工匠精神”背景下现代漆画中的“漆味”表现更具有能动性,更强调人的主导性作用
乔十光曾经把漆画比喻为“戴着脚镣跳舞,一方面是要屈从漆的脚镣,另一方面又要征服漆的脚镣”。这里的镣铐,就是漆性本源特征,而这里的“征服”,一方面是指漆艺术家要熟练掌握技术,让技艺为创作服务,另一方面是指艺术家征服“镣铐”意味的能动性并非一成不变。
总体来说,现代漆画的“漆味”具体表现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传统“漆性”传承而来所表现出的漆味,比如通过传统漆材料、漆技法所呈现出的独特画面效果;二是在此基础上,现代漆画因为时代发展、现代艺术等多学科交叉影响而形成的更加多元、创新的漆味表现。
当前,漆味已经有了开放性解读,现代漆画结合艺术家的观念表现而调整自己画面的漆味表现,更强调人的能动性与主导性作用,只有了解这些,才不至于陷入材料技法里走不出来。
(三)“工匠精神”背景下现代漆画中的“漆味”表现
从前面关于漆味的分析来看,继承与发展是永恒(10页完,下接11页)的主题。现代漆画的漆味在继承方面充分发挥了漆艺本身的美感,结合题材将工艺做到极致,也是漆画能够进入全国美展成为独立画种的关键。而在创新与发展方面更是有诸多突破,主要体现在挖掘各种材料与漆结合的独特美感,对传统工艺进行探索,不“破”不“立”,借助漆性表达艺术家的个人绘画审美及艺术修养,增强漆画的画面表现力与创新性,这也是现代漆画多元性表现的重要手段。
找到材料本身的质感,与漆的创新结合,是很多漆画艺术家突破漆味的重要表现点。比如漆艺中的灰料,在传统漆工艺中仅作为底胎,起到固胎的作用,现在被运用到现代漆画中,其颗粒有粗有细,硬度也有差别,但整体朴素的天然质感与漆调和,既中和了传统漆艺美感中的光韵,呈现出别样的禅意之美、含蓄之美,也与传统漆艺中的华丽之美相互对比,将艺术家的色彩观念更好地呈现出来。由于其与漆结合的可塑性强,可以将艺术家的绘画手法与表现方式的痕迹凝固下来。可以看出,这种新的漆味呈现,是建立在材料与漆的高度契合上的,同样也是建立在艺术家对漆本源特性高度掌握的基础上的。
再如麻布,也如前面灰料一样,是传统漆艺中的筑底材料,传统漆艺中将麻布作为漆器加固材料隐藏在髹饰层下,现在或利用研磨呈现肌理美感,或与漆结合后设计塑造2.5维造型形态。漆画家吴观真为自己惯用的“一种轻盈可透光的漆艺术画的制作工艺”申请专利,就是对自己探索出来的新材质与漆结合的工艺方式表现予以保护,可见这种突破来之不易。他的漆画作品为了打破传统漆画浑厚的观感,借助疏密度与传统麻布有明显差别的自制轻薄苎麻布为底,通过大漆与这种轻盈材质的结合,再加上光影的互动,呈现出艺术家对漆这种自然材料“心物相合”的独特体验,将具有现代气息的漆味表现得韵味十足。
“由添加、结合、迭代等多种操作形成的髹饰层,呈现了漆画特有的本体效果”,漆画过程中的等待、反复、预埋,甚至是“错误”,都给了有着时间沉淀的漆艺术以新的“漆味”表现。材料因其某些方面与艺术家的观念、画意契合,可以增强漆画作品的表现力,且可以被有意识地“人为控制”漆的糅合方式、糅合程度、糅合效果。
漆画来源于漆工艺,与大多数经历转型的工艺美术一样,都经历了由工艺至上到创作者“问道”,再到追求更高精神内涵的嬗变过程。探索“现代漆画的创新观念、创作材料、创作语言、运用延展以及其他方面”,形成了现代漆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与“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士匠并重”“道技相生”思想、对技艺精益求精的追求、对创作思维的开放与创新等内涵相契合,有利于现代漆画确定良好的发展方向,发挥自身图式语言的优势,保持漆画自身的艺术魅力。
可以说,“工匠精神”背景下的漆味是艺术家经过长期沉淀、漆物性审美经验浸润的“漆味”,是丰富作品表现形式和增强作品表现力的“漆味”,是追求更高精神内涵的“漆味”。
四、结论
在漆画艺术创作中,对漆性的体味与深刻理解只有经过长期浸润,才可以将漆味的表现渗透于整个漆画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才可以在艺术构思与艺术表现中将漆画的特性表现出来,才能协调好漆味与画味的关系,精于工艺但不耽于工艺。“工匠精神”可以使艺术家更好地确立有漆特性的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同时,富有“工匠精神”的漆画作品更能引起观者共鸣,提高漆画的艺术价值,提升现代漆画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在“工匠精神”语境中,探讨现代漆画的表现与创作,“漆味”与绘画性互为补充,共同结合,是我们需要一直把握的大方向。以“工匠精神”对应现代漆画中的“漆味”表现,才能在多元化的创作题材中呈现出漆画与众不同的美。
参考文献:
[1]陆莉莉.工匠精神与服装专业课程融通的思考[J].才智,2020(3):145.
[2]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94-96.
[3]陈勤群.中国当代漆画的语言维度[J]. 中国生漆,2019(2):1-9.
[4]祝重华.漆画之美[J].装饰,2005(2):72-73.
[5]陈勤群.漆艺的视界[J].装饰,1998(4):38-40.
[6]吴凡.漆画艺术在服装配饰中的设计运用和价值:评《漆画创作技法》[J].上海纺织科技,2018(8):80.
[7]李砚祖.漆艺即漆工艺[J].美术观,1996(11):14-15.
[8]汤志义.漆与绘:论漆画语言的内在属性与本质特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4(4):150-153.
[9]陈勤群.论髹饰层[J].艺术研究,2003(1):59.
[10]王睿.现代绘画语境下中国漆画的多元化发展[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11]张建梅.高职院校现代漆画教学的“漆性”与“画味”研究[J].职教论坛,2016(8):76-79.
  (11页完)
 作者简介:
姚爱美(1979—),女,汉族,山东平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漆画。
张建梅(1982—),女,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编辑:刘莉琴

《天工》杂志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2095-755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14-1374/J

2018年度中国最美期刊

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扩展)期刊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并州北路31号

电话:0351-8362625

天工杂志
传播中华工艺美术文化,推广中华工艺美术技艺,挖掘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助推工艺美术品牌打造。( CN14-1374/J)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