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中的自然表现与意象演变

百科   2024-11-21 11:31   山西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刊登于《天工》2023年第25期91-93页,知网、维普、万方、超星、龙源等网站全文收录。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俊元.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中的自然表现与意象演变[J].天工,2023(25):91-93.


[摘 要]旨在研究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中的自然表现与意象演变。通过分析壁画中的自然景观、空间透视以及光影效果,揭示了艺术家运用不同技巧表达自然美感的方式。同时,通过探讨人物形象与自然景观的关系以及壁画中崇尚自然和象征意象的变化,揭示了唐代社会对自然审美观念的变迁,以更好地理解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的独特之处以及对当时社会和艺术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唐代;莫高窟;山水壁画;自然表现;意象演变
[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5-0091-03

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作为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精美的艺术表现和独特的意象备受瞩目。这些壁画不仅见证了唐代社会文化,也展示了古代艺术家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表达。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附近的敦煌莫高窟石窟群是佛教石窟之一,以山水壁画最为著名。壁画通过精细的描绘,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等自然元素,同时通过色彩和光影的运用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壁画中的景物和人物形象相融合,形成了和谐统一的画面,让人产生共鸣和感悟。此外,壁画中还包含丰富的象征意象,通过符号和隐喻传递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研究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的自然表现和意象演变,可以揭示唐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自然观念的变迁,丰富对唐代社会和艺术发展的认知。
一、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的自然表现
(一)自然景观的描绘
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于世。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壁画中,常见的元素包括山峦、溪流、湖泊、瀑布、树木、花卉等。在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莫高窟第217窟中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比较著名。在这幅壁画中,以巧妙的线条和层次感描绘山峦,山势起伏,形态多样。通过使用不同的笔触和色彩,艺术家能展现出山峰的险峻与雄伟。溪流和湖泊常常以曲线呈现,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水的倒影和波纹效果也常被艺术家巧妙地描绘出来。壁画中的瀑布则借助线条和色彩的变化,营造出水流飞溅和翻腾的效果。瀑布的形态多样,有细小如丝的悬挂瀑布,也有巍峨壮观的大瀑布,令人叹为观止。树木在山水壁画中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既能起到点缀画面的作用,又能为整个画面增添生机。树木形态多样,有高大挺拔的松柏,有婆娑曲折的柳树,也有枝叶丰茂的闽榆等。此外,花卉作为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出现在山水壁画中。艺术家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各类花卉,如牡丹、梅花、荷花等,给壁画增添了色彩和生气。
总的来说,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中自然景观的描绘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艺术家通过精湛的技巧,使山水与自然元素相融合,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折射出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空间与透视的运用
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在描绘自然景观时,运用了独特的空间与透视效果,增强了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1.远近分明的透视效果
这种技巧是一种巧妙的视觉手法,通过在画面中运用远近分明的透视效果,使画面中的元素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感和广袤感。在远景中,山峦、树木等元素以一种不断变淡和缩小的形式出现,产生一种距离感,与近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种手法,壁画不仅表现出了空间的深度和广度,还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艺术的感染力。
2.覆盖层叠的效果
这种技巧能赋予画面深度和立体感。艺术家通过(91页完,下接92页)巧妙地安排物体在不同位置和高度上的叠放,营造出精美的层次感。例如,在莫高窟第103窟南壁壁画中,山峦和树木的描绘采用了互相遮挡和重叠的方式,营造出山谷和群山错落有致的效果。这种空间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加立体,不仅丰富了壁画的层次感,还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艺术家通过深入观察和研究自然,准确地捕捉到物体的形态、色彩和光影等细节特征,并运用精湛的绘画技巧将它们生动地呈现出来。
3.景深效果
壁画中的人物经常被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和远近距离上,以突出景深效果。例如,第323窟南北壁《张骞出使西域》的场景展现了张骞离别汉武帝的情景。在近处的画面中,张骞和他的队伍呈现较大的比例,而在左侧的山峦间,张骞的队伍渐行渐远,他们的身影逐渐变小,这种处理方式传达了自然的空间透视感。建筑物如寺庙、洞窟等也被精心绘制,并通过透视技巧呈现出远近有别的效果。这种人物和建筑的处理给予了山水壁画更加立体的空间感。
概括而言,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在描绘自然景观时巧妙地应用了空间与透视的技巧,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和立体感,也使观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广袤与无边无际的空间感。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因此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独特的艺术珍品。
(三)光影效果的呈现
在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中,光影效果也是一项重要的艺术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具有立体感。
1.明暗对比
明暗对比使画面中的物体呈现出明显的立体感和轮廓,赋予了画面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艺术家擅长巧妙地运用色彩和阴影的对比,创造出明暗交替的效果。例如,在莫高窟第172窟的壁画中,艺术家通过细腻的色彩变化和阴影处理,生动地表现了波光的流动和反射。这种明暗对比不仅赋予了画面更真实的形象,还突出了物体的立体感,使画面更加具有深度和立体感。
2.透明与反射
通过柔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艺术家成功地表现了光线透过水面、树叶和云层等物体的效果。例如,莫高窟第323窟北壁描绘海上的远景,给画面增添了一种柔和、梦幻的氛围。
3.投射阴影
艺术家使用细腻的线条和渐变的色彩,将阴影投射在山峦、建筑物和人物身上,使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产生明暗不一的效果,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观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画面中的物体形态。
总的来说,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中光影效果的呈现在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给观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赋予了山水壁画更加生动和真实的视觉体验,给人以愉悦和美好的感受。
二、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意象的演变
(一)自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通过观察莫高窟中具体的壁画作品,我们能够看到自然与人物之间的互动与共生。在早期的唐代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自然景观通常被描绘得壮丽而宏伟,以彰显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例如莫高窟第323窟南壁的佛教史迹画。这些壁画着重表现山峦、河流、瀑布等自然元素,通过细腻的画技和透视手法,描绘了广阔的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在这些作品中往往较小且相对简单,用来强调自然景观的壮丽和无限。自然景观与人物形象之间形成了一种对比,使观者更能体会到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的渺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中自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在一些后期的壁画作品中,人物形象逐渐变得更加重要。这些壁画更加关注人物的情感和故事情节,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增加画面的故事性和人文色彩,如前文中提到的第323窟南北壁《张骞出使西域》的场景。自然景观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在画面中人物形象成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和交融。
例如,一些壁画作品中描绘了修行者、仙人、贵族等人物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和修行。他们在山水之间行走、打坐、吟诵,与自然景观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二)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
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意象的演变中,展现了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的不断深化。通过观察莫高窟中具体的壁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唐代艺术家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的转变。
初唐,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基本上延续了北魏、北周、隋代的传统风格,注重描绘山川水泽的形态,依旧保留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壁画中的山水元素存在着明显的象征性,山以险峻、多岩石、草木参差为主,水则以较为平静的江河、湖泊形象为主,整体呈现出一种简洁而宏大的氛围,例如莫高窟第220窟南壁上的《阿弥陀经变》。
然而,随着唐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艺术家开始更加注重对自然的真实描绘以及表现出更加自由和开放的审美观念。盛唐,敦煌莫高窟的山水壁画呈现出了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为特征的审美观念。艺术家注重运用色彩和光影的变化来表现山川的形态和气(92页完,下接93页势,更加注重画面的细节和真实性,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同时,艺术家在景物描绘中也融入了更多的人物、动物和日常生活场景,更贴近日常生活,更具人文关怀,例如莫高窟第320窟北壁上的画面。
整体而言,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意象的演变中体现了艺术家对自然和人文更加细腻、真实的关注。艺术家借助壁画这一媒介,以山水的形式表达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关注人文的审美观念。这不仅是当时社会变迁的反映,更是唐代文化与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象征意象的转变
从初唐到盛唐,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象征意象逐渐从宗教象征转变为更加人文化、自然化的意象。
初唐,敦煌莫高窟山水壁画仍然具有浓重的佛教色彩,山水元素往往被作为佛教故事和教义的象征表达,例如莫高窟第209窟西壁上所描绘的场景。山被当作清净、坚固、永恒的象征,水则通常被视为涅槃的象征,人物形象也常常与佛教故事和传说相关联,起到说明教义和启迪心灵的作用。
到了盛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的象征意象逐渐转变。艺术家更加注重对自然的真实描绘,将象征意象与具体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山水被更加真实地描绘,表现出山的险峻、奇特和多变,水的磅礴、宽广和润泽。这些自然景观不再仅仅作为佛教教义的象征,而是成为艺术家表达情感、追求自由的媒介。
同时,壁画中的人物形象也出现了变化。除了佛教僧侣的形象外,壁画中开始出现更多的世俗人物和日常生活场景,使壁画更加生动、更加贴近人类生活。例如,莫高窟第217窟南壁上所描绘的画面,这些人物形象往往以自然和谐、和平共处的方式呈现,表达出当时人们对和谐、平等的追求。
综上所述,敦煌莫高窟唐代山水壁画中,从宗教的象征意义转变到更加自然、人文的表达,反映了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的演变,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自然、人文和人类情感的关注与追求。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当时社会变迁和人文精神的见证。
三、敦煌莫高窟壁画与唐代社会文化的关系
(一)社会背景与壁画创作
敦煌莫高窟壁画与唐代社会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壁画的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并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唐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壁画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文化中心,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为壁画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源泉。同时,佛教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壁画中融入了大量佛教故事和思想,描绘了帝王和贵族的形象,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权力结构,也呈现了勤政治国和家庭和睦的理想形象,反映了对和平、安宁和幸福的向往。综上所述,敦煌莫高窟壁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念。
(二) 艺术家与壁画创作
艺术家在创作壁画时受到了社会环境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同时反映和记录了唐代社会文化。通过描绘佛教故事、佛陀形象以及其他佛教象征符号,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佛教的崇尚和信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通过描绘日常生活、聚会活动和家庭团圆,展示了亲情、友情和社会和谐的理念,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家庭、亲情的重视。艺术家运用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和出色的构图,将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创造力融入壁画创作中,为观者传递唐代社会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生活理念。敦煌莫高窟壁画不仅是唐代社会文化的珍贵见证,也是宝贵的艺术遗产,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和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
四、结束语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独特之处,以及在唐代社会和艺术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这些壁画不仅是宝贵的遗产,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我们希望本研究为充分认识和深入研究敦煌莫高窟壁画提供了有益参考,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欣赏唐代艺术。
参考文献:
[1]李天水.莫高窟壁画与传统山水画中树的对比研究:以北魏至唐代为例[J].神州,2021(3):63-64.
[2]董从民.唐代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4):51-52,48.
[3]王伯敏.敦煌壁画山水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邵宁.唐代敦煌壁画山水色彩初探[J].流行色,2021(11):51-53.
[5]赵声良.试论莫高窟唐代前期的山水画[J].敦煌研究,1987(3):14-20,115-116.
[6]尉艺,陈美桦,孟虎.莫高窟唐代壁画服饰色彩的演变特征与审美感知[J].丝绸, 2022,59(9):137-144.
[7]叶帆.隋唐到宋敦煌壁画中空间表现方式转变研究[J].美与时代(中),2020(5):97-102.
  (93页完)
作者简介:王俊元(1999—),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论。
作者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
  编辑:高琼

《天工》杂志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2095-755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14-1374/J

2018年度中国最美期刊

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扩展)期刊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并州北路31号

电话:0351-8362625

天工杂志
传播中华工艺美术文化,推广中华工艺美术技艺,挖掘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助推工艺美术品牌打造。( CN14-1374/J)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