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2024年中考古诗鉴赏真题

文摘   2024-11-03 12:35   山东  

阅读杜甫《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 首联的“______”和“______”二字描绘出衰败凄凉的景象,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

17. 颔联与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同是写花鸟,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4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古诗鉴赏真题)

【答案】

16.①.破    ②. 深  

17. 杜甫在诗中,通过描写花鸟的意象,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情怀,他因为国家战乱而感伤,看到花儿都仿佛在落泪,鸟儿也让他感到惊心。而白居易则在诗中描绘了早春的生机与美好,早莺争暖树、乱花迷人眼,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欣赏之情。因此,两者在表达情感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意为: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破”是被攻破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国都被攻破了,也含有国都残破的意思,生动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深”在这里指草木疯长、无人打理,写出了人民四处离散,无心打理草木的景象,暗示了战乱带来的痛苦,令人满目凄然。诗人通过这些景象,传达出对战乱造成的破败和毁灭的深刻感慨,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因此,“破”和“深”二字不仅是描绘景物的词语,更是诗人情感的抒发。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主旨情感理解。

《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这里的“花”和“鸟”并非单纯地描绘春天的美好,而是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诗人因感叹时事,内心痛苦,所以看到美丽的花朵也似乎在流泪;听到鸟儿的叫声,也让他感到心惊胆战。此处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的手法,凝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之情。

《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莺鸟在树上争抢温暖的巢穴,繁花似锦,令人目不暇接。写仰视所见禽鸟的活动,争暖树的早莺,啄春泥的新燕,这里的“花”和“鸟”更多地是被用来描绘春天的美好和生机,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因此,两首诗都写了花鸟,但是情感表达上有明显区别。

翻译

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戴不了了。


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简析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古诗文学习
古诗文学习,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词名句,古诗鉴赏试题,文言文试题及翻译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