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鹧鸪天》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褒草小池塘

文摘   2024-11-19 23:15   山东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褒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开篇两句,由近及远,描绘了一幅雨后村舍繁乱衰败的景象,表现了词人谪居黄州期间淡淡的哀伤。

B.三四两句,词句工整严密,意境清新淡雅,颇有诗情画意,又隐约透露百无聊赖、自寻安慰的心境。

C.结尾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了词人乘兴游赏的快意,也暗中蕴含了被迫赋闲的不平与无奈之情。

D.全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了人物雨后游赏的心境,刻画了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

16.请从景物描写技巧的角度对“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5.A。解析:“由近及远”错误。词的开篇两句,先写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环境。而且,词中的景象并没有表现出村舍的“繁乱衰败”,而是描绘了一幅自然清新淡雅的图景,虽有“衰草”但在雨后新晴的背景映衬下让人感受到一种平静和淡泊,并没有明显表现“淡淡的哀伤”。词人通过表现自然之美,流露出怡然自得的心境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16.①视觉、嗅觉相结合。词人静看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细嗅清香绵长。多种感官写景,内容更丰富。②远近结合(俯仰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仰观白鸟在空中翻飞,俯看水中红蕖。写景视角富于变化,画面更富层次感。③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景。红蕖映水,属于静景。动静结合,灵动形象。④使用对比的手法。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对比鲜明,引人入胜。(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译文 

远处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围绕在屋舍旁。院落旁有一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上下翻飞,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徐徐漫步,转瞬已是太阳西落。昨天夜里三更时分,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好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简析
此词作于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苏轼谪居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已经三年。关于这首词的具体写作时间,从词中描写景物来分析,可知它应是写于元丰六年夏末秋初之际。


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古诗文学习
古诗文学习,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词名句,古诗鉴赏试题,文言文试题及翻译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