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知医学:
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是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作为科室主任,能否请您分享一下贵院内镜中心目前在诊疗上有哪些优势和特色?
田霞教授:我院消化内科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武汉市最早成立的消化专科之一,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
医院内镜中心起步也很早,在80年代即开展消化内镜检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目前主要形成了三大专业特色,包括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联合放射介入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治,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1998年,我们在全国第一批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尤其对高危患者的无痛胃肠镜检查和治疗探索出一套成功的经验。
同时,我们也在省内较早开展了内镜下的介入治疗,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及硬化剂、组织胶注射治疗,以及门静脉高压介入技术如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球囊阻塞逆行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BRTO)等先进诊疗项目。
2010年起我们引入了染色放大内镜,在省内第一批开展了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内镜下诊断及微创治疗;近几年我们还联合社区和基层医院,共同开展了消化道早癌筛查项目,目前已初步形成“筛、诊、疗、访”四位一体的消化道早癌诊疗新模式。
▲田霞主任为患者做内镜检查
微知医学:
近年来,共聚焦显微内镜(CLE)以其实时在体细胞级病理诊断的优势在消化科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请问您是从何时开始关注到这项技术的?
田霞教授:我在多年前就已经关注到共聚焦了,我记得最早在湖北省内推行这项技术的是武汉协和医院的侯晓华教授。
侯教授过去经常在各大学术会议上分享共聚焦技术,彼时我们对共聚焦还比较陌生,直到后来国产共聚焦的出现,有关共聚焦的产品介绍、病例分享、专题讲座越来越多了,这也让我们对共聚焦有了愈加深入的了解。
从2023年年初开始,我们医院就引入了共聚焦内镜,并将其正式投入临床应用。目前我们正在推进共聚焦内镜与染色放大内镜的联合应用,同时重点将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内瘤变等胃粘膜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的共聚焦在体光学活检作为应用突破领域。
微知医学:
您刚才谈到目前正在开展胃癌前病变、癌前状态的共聚焦研究,请问您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去开展这项研究的?您认为CLE在消化道早癌诊疗中具有哪些独特优势?
田霞教授:胃癌的防治始终是消化内镜医师高度关注的领域,国家目前也在推进将癌症防治的关口前移,以实现“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所以这些年我们也在尝试,是否能采用新的内镜手段把消化道早癌的防治关口前移到癌前病变、癌前状态,甚至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在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中,传统的白光内镜可观察到肉眼下的病变,对于可疑病灶还需要取活检用于确定病变的性质;染色放大内镜可清晰观察黏膜浅表微血管的形态,但最终确诊仍需要活检病理以证实。
相比之下,共聚焦显微内镜具有“高倍放大,在体光学活检”的优势,可直接观察到组织细胞学形态,并提供无创组织病理学诊断,从应用效果上看,判断病灶性质更可靠,指导靶向活检更精准,大大提高了对可疑病灶的诊断率。
▲田霞主任工作中
微知医学:
您认为未来共聚焦的研究方向应该聚焦于哪些关键领域?有哪些新兴的研究方向值得期待?
田霞教授:现如今,我们已经将共聚焦技术深入应用于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我认为它未来的应用场景还会更加广泛。
比如,应用于食管癌术中明确肿瘤边界(精准评估、标记病变范围可指导精准治疗,有效降低食管癌ESD术后狭窄的发生率)、胆道疾病和胰腺囊、实性疾病的良恶性诊断、腹膜疾病的定性、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诊断及炎症性肠病(IBD)的个体化精准治疗等方面。
此外,我认为未来还可能朝多镜联合的方向发展,尤其对于胆胰疾病而言,其诊治相对比较复杂,共聚焦内镜与白光内镜、超声内镜、胆道子镜等多种内镜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得活体黏膜的实时病理诊断,这对胆管癌、胰腺囊性肿瘤的诊疗将十分有益。
.
专家介绍|PROFILE
田霞
武汉市第三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消化分会委员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理事
湖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
湖北省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常委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
武汉市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擅长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和疑难病症的诊断,尤其擅长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胃肠道早癌的筛查及诊断,对于高龄、高危患者消化内镜操作具有丰富经验。
采写:忘月草
设计:杨天仲
统筹:人之初
往期阅读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