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六院董志霞教授:基于临床实践浅谈对共聚焦显微内镜的应用与探索

文摘   2024-11-06 17:08   湖北  


共聚焦显微内镜(CLE)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内镜新技术,可在普通内镜检查的同时获得高倍放大的消化道黏膜的组织学图像,从而提高内镜诊断的准确率,减少活检数目,指导实时内镜治疗。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实力雄厚,可开展包括共聚焦显微内镜在内的一系列先进内镜诊治技术,参与了科技部共聚焦临床应用示范项目,并牵头了子课题——超声内镜/共聚焦内镜复合应用的产品评价,在此领域积累了一定经验。


大咖论镜第六期特别邀请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董志霞教授接受采访,董教授基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与我们探讨了其团队在共聚焦研究领域的最新探索,并对共聚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现将采访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微知医学:

非常感谢您接受这次采访,请问您是从何时开始关注到共聚焦显微内镜的?目前共聚焦内镜技术在贵中心的开展情况怎么样?


董志霞教授:共聚焦内镜技术在国内的开展时间比较早,那时候大多数设备还需进口,彼时我对共聚焦的认识主要源于各种学术会议,并了解到国内做共聚焦比较早的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延青教授团队,但那个时候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科研层面上,对共聚焦在实际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直到最近两年才有了较深的理解与体会。

去年12月,我们医院参与了科技部“十四五”超声与共聚焦复合内镜应用示范研究项目,并牵头了该项目中的一个子课题。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国产共聚焦显微内镜系统引入我院,并在临床上开展这项技术,相关的研究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深入的,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积累,截至目前我们科室已完成的共聚焦内镜检查预估接近200例。


微知医学:

正如您刚才所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是科技部“十四五”超声与共聚焦复合内镜应用示范研究项目的参与单位,并且牵头了”共聚焦内镜/超声内镜复合应用产品评价“的子课题,能请您详细介绍下这个课题任务,以及目前课题开展的具体情况吗?


董志霞教授:作为复合应用产品评价这项子课题的牵头单位,我们医院的首要任务是针对该产品的一些性能、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便捷性等方面进行一个综合全面的评估。

这两个产品的复合应用在临床诊治上,尤其是在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共聚焦内镜可以通过观察黏膜层显微结构的变化来判断病变的性质,超声内镜则能对病变浸润深度进行评估,两者“强强联合”,将有助于消化道早癌术前的精准诊断。


目前,我们主要针对疑似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常规使用共聚焦内镜进行病变精查及性质判断。使用下来总体的感受是,探头式激光共聚焦内镜的便捷性相当不错,在检查时无需更换镜子,通过常规内镜的工作钳道就可以直接应用。


另外,对于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图像质量,我们目前也在进行专家评估,并制定了一个评分系统,相关的工作正在开展中。也希望通过这项课题的实施,能够对该产品形成比较好的评价体系,并推动其临床应用普及。


今年531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科技部”十四五“重点专项启动会顺利召开


微知医学:

您本人及团队当前主要关注共聚焦内镜的哪些研究方向?


董志霞教授目前,我们团队的研究重心是共聚焦对消化道肿瘤的术前诊断和评价。早期肿瘤的筛查本身是我们科室的一大特色,在这项新技术引入之前,科室常规开展的有放大内镜、白光内镜的筛查,现在则是在放大内镜和白光内镜检查的基础上,增加了激光共聚焦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这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尤其从外院转诊过来的患者),他们可能已经有过一些比较明确的白光内镜评价及活检病理报告,我们再使用共聚焦内镜技术精查之后,可有效减少病变黏膜活检块数或活检次数,甚至使患者避免再次活检。我认为这对于医患双方来说,意义都非常重大。


微知医学:

根据您的临床诊疗经验,您认为共聚焦内镜对于哪些患者会有它独特的优势?您有哪些心得可以分享?


董志霞教授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共聚焦作为一个显微成像技术,其放大倍数能达到“光学活检”的目的,那它是否能够替代活检?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现在我们在临床中遇到的一些患者,在当前的病理诊疗体系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病理诊断考虑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对于高危型的低级别瘤变推荐内镜下治疗,而低危型的低级别瘤变,目前指南推荐可以考虑随访。但实际上,在这些低危型的低级别瘤变患者中,有一些病理诊断可能存在被低估的情况,因活检标本采集的数量及大小有限(块数较少或是标本较小),并不能评估病变的全貌,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共聚焦的意义就特别重大。


如果患者的病理诊断是低级别瘤变,但通过共聚焦内镜检查,发现存在高级别瘤变或者癌变的情况,就可以考虑进行内镜下治疗,从而避免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病情进展。因此,术前的活检病理与共聚焦内镜的联合应用,能否为患者的术前精准诊断提供更多依据?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我认为在这些方面不久也会有一些突破。

▲董志霞教授为患者进行共聚焦显微内镜检查


微知医学:

今年我们看到国产共聚焦内镜频频在各种全国级的学术大会中亮相,并有非常多的知名专家使用国产共聚焦进行手术演示,其价值获得了广泛认可,请问您如何看待国产内镜技术的崛起和发展?


董志霞教授在内窥镜领域,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比较早,占据的市场份额也比较大,但近年来国产高端内镜产品的发展也相当迅猛,不仅是共聚焦内镜,小探头超声内镜、一次性内窥镜以及其他一些国产内镜的主机和镜子也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和提升,而且在图像质量和清晰度方面均有不错的表现。

具体到共聚焦内镜而言,原来进口的产品,它们的内镜和探头是一体式的,操作不够便捷,整体使用费用也比较高(包括开机费、镜子的洗消成本等),导致临床应用难以普及。相比之下,国产探头式激光共聚焦内镜优势非常明显,正如我前面所言,一是它可以通过常规内镜的钳道进入体内使用,便捷性非常好,二是图像的清晰度也很不错,图像质量丝毫不比进口的差,我认为它未来在国内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微知医学:

您认为共聚焦显微内镜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董志霞教授共聚焦本身作为一个比较前沿的医学技术,我认为它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是比较广阔的。过往我们在学术会议上交流时,有一些老师也提出,在十几年之前,甚至是刚刚有内镜的时候,大家都不敢想象共聚焦内镜会有这么高的放大倍数,图像质量会有这种飞跃和提升。相信随着技术的革新和应用,共聚焦内镜会在消化道肿瘤的诊疗和科研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期待着共聚焦内镜能够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在融合创新上有更多突破。


.

专家介绍PROFILE


董志霞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青年委员会组员

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ESD学组组员

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早癌协作组成员


擅长消化道早期肿瘤、胃肠息肉、黏膜下肿瘤消化道出血等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尤其以消化道黏膜异型增生及早期肿瘤的内镜下诊治见长(包括使用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进行精查及评估)。


采写:忘月草

排版:小   鱼

设计:杨天仲



往期阅读



REVIEW


微知医学
连接消化科医生,用可视化活检术进行早癌精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