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取得国产共聚焦首个小肠疾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成果

文摘   2024-07-29 17:00   湖北  

近日,《临床内科杂志》刊登了一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临床研究文章,题目为“小肠镜联合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观察研究”。该研究使用国产倍晰®共聚焦显微内镜观察并描述了小肠疾病在pCLE图像中的特殊征象,为小肠疾病的实时诊断提供依据。

据悉,该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李晓波教授团队的龚帅医生、丁慧医生等共同完成,是国产共聚焦在小肠疾病临床应用的首个研究成果。


目前,国内已有40家全国知名三甲医院,进行了60多个临床研究项目,涉及消化、呼吸、泌尿、妇科等多学科多场景,另有近50家医院的临床研究项目即将启动。相信在未来,会产出更多的研究成果,输出更多的中国数据,推进国产共聚焦的规范化使用和临床应用普及。


01

作者寄语


PROFILE

龚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学部附属病院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小肠镜与胶囊镜学组 秘书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影像协作组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小肠病学组委员

上海市浦东新区消化内镜专委会委员

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表面积最大的器官其功能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小肠疾病起病隐匿,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加之过去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确诊率低,极易漏诊和误诊。气囊辅助小肠镜(BAE)的出现使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变革性的进步。但目前暂无临床研究对BAE联合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诊断小肠疾病的成像特征进行系统性描述。因此,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小肠疾病在pCLE图像中的特征表现,以期评估pCLE技术在小肠疾病实时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通过识别和分析pCLE图像中的特有征象,期望为小肠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02

内容概要


1.背景


近年来小肠疾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其危害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消化系统疾病在我国疾病谱中占比重较大,患病率居主要疾病第4位,而小肠疾病的发病率占胃肠道疾病的1% ~4%。小肠疾病种类繁多,包括炎症性肠病、小肠肿瘤、小肠息肉、小肠憩室及小肠血管病变等。而小肠疾病起病隐匿,症状多样但缺乏特异性,加之过去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确诊率低,极易漏诊和误诊。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气囊辅助小肠镜(BAE)的出现使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变革性的进步。但小肠镜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对小肠的中段可能存在检查盲区,且操作复杂、对技术要求高,因此普及率并没有普通胃肠镜高。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内镜成像技术,传统内窥镜所能达到的检查部位pCLE均能达到。应用pCLE观察病灶表面形态学结构的同时,还能观察黏膜组织学结构,避免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等待时间,提高靶向活检的准确性实现即时“光学活检”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小肠疾病在pCLE图像中的特征表现,以期评估pCLE技术在小肠疾病实时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通过识别和分析pCLE图像中的特有征象,期望为小肠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23年2月-6月在本院接受小肠镜和pCLE检查的小肠疾病患者48例。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对患者进行小肠镜操作,静脉推注2mL 10%的荧光素钠进行共聚焦激光扫描成像,共聚焦探头通过小肠镜活检钳道送入小肠肠腔内观察并储存共聚焦激光扫描层面的图像。在镜下取活检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作出病理诊断。


3.结果


48例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与疾病类型

48例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克罗恩病是其中最常见的诊断类型,这一结果与目前小肠疾病的流行病学趋势相吻合。其他包括CMUSE、Meckel憩室P-J综合征及肠炎、各2例,脂肪瘤淋巴瘤、先天性小肠血管畸形、小肠梗阻及小肠炎性息肉各1例,不明原因腹痛、腹胀及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共6例。见表1


pCLE下小肠黏膜结构图像特征

(1)正常:小肠上皮细胞层排列整齐,细胞界限清晰;杯状细胞分布均匀、大而黑;隐窝结构清晰,形状规则,排列有序;小肠黏膜下的微血管网清晰可见,血管走行规则,没有扩张或扭曲。见图 1。


(2)隐窝异常:①隐窝排列不规则、扭曲、大小不一致,甚至局部隐窝融合的现象;②在某些炎症状态下,隐窝的开口可能会出现扩张;③也可能表现出局部隐窝炎症及炎症的不连续性,即隐窝之间的连接可能被破坏。见图2。


(3)上皮结构异常:①上皮厚薄不均:某些区域上皮细胞层明显增厚,而其他区域则相对变薄;②上皮中断:上皮细胞层的不连续,出现缺口或断裂;③上皮增厚:细胞层的显著增厚,细胞之间的界限可能变得模糊;④上皮细胞脱落:脱落的上皮细胞碎片可能散布在隐窝开口附近;上皮细胞脱落可能伴随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浸润,这些细胞在图像中可能呈现为黏膜中的小圆点状结构;⑤上皮杯状细胞增多。见图3。


(4)腺体结构改变:①腺体间距增宽:正常情况下,肠道腺体紧密排列,间距均匀,腺体间距增宽意味着腺体之间的空隙比正常情况更宽;②腺体结构破坏:破坏的腺体可能看起来扭曲、变形或与周围的腺体明显不同,腺体排列紊乱或腺体缺失。见图4。


(5)血管结构改变:①血管数量增多;②血管增粗;③血管可能呈现出不规律的分支或扭曲的形状。见图5。


(6)荧光素钠渗漏:可能表现为黏膜表面或隐窝之间的荧光素钠的异常积累,这种积累通常显示为明亮的荧光信号,与周围正常区域形成对比,提示黏膜屏障受损。见图 6。


03

总结


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小肠疾病在pCLE图像中的表现特征,评估pCLE技术在小肠疾病实时诊断中的应用潜力,通过识别和分析pCLE图像中的特有征象为小肠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科学依据。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小肠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精确的诊断信息,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表1 48例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与疾病类型

注:a:不明原因腹痛、腹胀、不完全性肠梗阻等


图1 pCLE下正常小肠黏膜结构图像特征(A、B、C:共聚焦图片;D:小肠粘膜病理图,HE染色,×4;白色头均表示正常隐窝结构,形态规则;红色箭头均表示规则的血管结构;黄色箭头均表示正常的上皮结构,黑色箭头均表示杯状细胞,分布均匀;病理图源:中国临床病理数字病例库)


图2 pCIE下小肠隐窝异常图像特征(A:隐窝结构异常及开口扩张;B:灶性隐窝炎;C:灶性隐窝炎症;D:小肠黏膜异常隐窝结构病理图,隐窝缩短,隐窝分支,隐窝炎,隐窝底部不与黏膜肌层相贴,HE染色,×20;如箭头所示;病理图源:WebPathology)


图3 pCLE下小肠异常的上皮结构图像特征(A:上皮厚薄不均;B:上皮连续性中断;C:上皮增厚;D:杯状细胞增多;E:上皮细胞脱落;F:炎性细胞浸润;如箭头所示)


图4 pCLE下小肠腺体异常图像特征(A:腺体间距增宽;B:腺体结构破坏;C:异常腺体结构破坏及间距增宽,HE染色,×20;如箭头所示;病理图源:WebPathology)


图5 pCLE下小肠血管异常图像特征(A:血管数量增多;B:血管增粗;C:血管不规则,蜿蜒迁曲;箭头所示)

图6 pCLE下荧光素钠渗漏图像特征(箭头所示为渗漏出来的荧光素钠)




作者简介

龚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学部附属病院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小肠镜与胶囊镜学组 秘书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影像协作组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小肠病学组委员

上海市浦东新区消化内镜专委会委员


作者简介

丁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结直肠协作组、人工智能协作组、儿科协作组成员

上海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委员会小儿内镜学组成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筛查专委会委员


参考文献

丁慧,陈慧敏,李晓波,沈煜枫,龚帅. 小肠镜联合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观察研究[J]. 临床内科杂志, 2024, 41(7): 446-450.

编辑:沐  恩

排版:月  半 

设计:杨天仲 

统筹:人之初


微知医学
连接消化科医生,用可视化活检术进行早癌精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