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活检术助力胆管癌精准诊断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例分享

文摘   2024-09-06 18:20   湖北  




PART/1

    患者信息    

• 患者概况  


男,71岁,因“肤黄、尿黄伴发热四月,再发两周”入院。四月前患者出现肤黄、尿黄伴发热,外院查MRCP:胆总管及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腹部增强CT:胆囊术后及ERCP术后改变,肝门区胆管局部狭窄伴肝内胆管扩张。三月前于我院行ERCP联合经口胆道镜直视下活检及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病理提示轻度异型。两周前上述症状再发,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治疗后,为进一步治疗再次入院。


• 既往史


1982年行胆囊切除术,2021-2023年多次行ERCP术,有10余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尚可。


• 体格检查


入院查体:神志清,贫血貌,皮肤、巩膜黄染,腹部见陈旧性手术瘢痕。


• 辅助检查

血癌胚抗原15.31ng/ml,糖类抗原125 83.50U/ml,糖类抗原19-9 796.00U/ml,糖类抗原72-4 220.00 U/ml,糖类抗原242 144.00 IU/ml。




PART/2

    诊治过程    

1)患者全麻后,十二指肠镜顺利通过食管、胃腔,于十二指肠内侧找到主乳头,乳头呈乳头型,开口呈EPT术后,见前次胆道支架在位,以圈套器取出,切开刀联合导丝引导插管,导丝进入胆管,退出导丝,注射造影剂,见胆管显影。X光下见肝门部胆管狭窄,循导丝置入经口胆道镜观察,见肝门部及邻近左肝管及右后肝管狭窄,胆管内壁呈鱼卵状、绒毛状、结节状改变,可见粗大新生血管,表面充血,质地硬。如下图所示:



2)经静脉通道注入荧光素钠后,使用BIOPSEE®倍晰®超细探头式胆道共聚焦显微内镜系统进行可视化活检,将共聚焦探头插入常规内镜活检通道,于病变区域对病灶实时探查。可视化活检术诊断视频如下:



3)可视化活检术诊断图像如下:



共聚焦可视化活检术:可见黑色颗粒状结构(图a,见蓝色箭头),增粗的亮条带(>20 μm)(图b,见蓝色虚线)、宽黑带(>40 μm)(图c,见蓝色虚线),黑色不规则暗簇、不规则腺上皮样结构(图d,见蓝色箭头),考虑胆管上皮细胞恶性病变。


4)病理取材:

分别使用胆道共聚焦显微内镜及胆道镜在病灶处进行实时全方位扫描观察,在图像特征最典型处用细胞刷行胆管狭窄处刷检,以及用超细活检钳取组织送检。

5)活检结束后,循导丝在右后肝内胆管置入7F 15cm一体式塑料支架,在左内肝内胆管置入7F 12cm一体式塑料支架,在左外肝内胆管行鼻胆管置入,见胆汁自支架口溢出。

6)病例诊断结果:

(胆管组织)送检胆管粘膜部分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灶性区见不规则异型腺体向间质内推挤生长,结合临床符合腺癌。


病理图片如下:



(胆管刷片)查见癌细胞,图片如下:





PART/3

    诊断结果   

经ERCP+经口胆道镜+胆道共聚焦显微内镜+病理组织活检综合诊断为:胆管腺癌。 


  作者寄语  

胆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诊断困难,治疗手段有限且预后差。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刷片或X线下活组织检查是内镜下获取胆管癌病理标本的最常用方法,由于取材较少,导致该方法敏感性欠佳。相比于传统内镜检查,共聚焦显微内镜具备更大的放大倍数,基于细胞级的光学成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肿瘤信息。在本病例中,结合共聚焦显微内镜下典型图像特征:“可见黑色颗粒状结构、增粗的亮条带(> 20 μm)、宽黑带(> 40 μm)、黑色不规则暗簇、不规则腺上皮样结构”,共聚焦显微内镜能够指导医生进行胆道靶向活检,提高胆管癌患者病变检出率。





作者:王雷、沈永华

审核:王红玲

编辑:沐   恩

排版:青山在 

设计:杨天仲 

统筹:人之初




微知医学
连接消化科医生,用可视化活检术进行早癌精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