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病例分享 | 共聚焦显微内镜用于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精准诊断

文摘   2024-10-24 18:00   湖北  





患者信息


◆ 患者概况

女,68岁,因“大便习惯改变3月余”入院。患者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大便不成形,偶有腹部不适,否认明显腹痛腹泻,否认黑便,否认里急后重,否认头晕胸闷等不适。

◆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3年余,最高血压160/80mmHg,长期口服降压药物,自诉血压控制可。

◆ 体格检查

无特殊异常。


诊断过程


1. 入院后完善肠镜+NBI+超声内镜:常规进镜至回盲部,退镜观察,距肛口20cm直乙交界处见一处隆起型病灶,NBI-ME示:JNET:Type2A型。超声示病灶部位局部黏膜层增厚,呈低回声改变,长径16mm,其余层次完整延续。镜下诊断考虑:乙状结肠隆起型病变,癌前病变可能

如下图所示:



2.经静脉通道注入荧光素钠后,使用BIOPSEE®倍晰®共聚焦探头于病变区域对病灶实时探查。可视化活检术诊断视频如下:



3. 可视化活检术诊断图像如下:


所及病灶处见:隐窝开口狭长,呈绒毛状结构。细胞呈排列均匀的黑色上皮。杯状细胞消失,微血管管径轻到中度不规则改变,荧光素钠渗出增多。CLE考虑诊断:腺瘤性息肉(低级别)

4. 乙状结肠病灶ESD术:

予Dual刀标记边界,标记后予生理盐水+靛胭脂+玻璃酸钠黏膜下注射,抬举征+,予Dual刀沿病灶外侧0.5cm处环周切开,沿黏膜下层逐渐剥离,病灶剥离完整,血管破损处予热活检钳电凝止血,基底予金属钛夹封闭,切下组织予圈套器取出体外,送病理。如下图所示



5. 组织病理:绒毛状管状腺瘤伴腺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理图片如下:



诊断结果


经肠镜、超声内镜、NBI-ME、共聚焦显微内镜、组织病理诊断: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低级别)。



作者寄语



结直肠息肉(腺瘤)发病率很高,与高龄、男性、家族史有关。许多结直肠癌可以由腺瘤恶变产生,因此及早诊治尤为重要。结直肠镜检查兼具诊断和治疗的价值。


共聚焦显微内镜作为新型内镜技术,能进行实时在体的细胞成像,灵敏的反映消化道黏膜早期异常改变。在本病例中,结合共聚焦显微内镜下典型图像特征:“隐窝开口狭长,呈绒毛状结构。细胞呈均匀的黑色上皮。杯状细胞消失,血管管径轻到中度度不规则改变,荧光素钠渗出增多”。共聚焦显微内镜可精准诊断腺瘤性息肉,明确病变性质,提升临床诊疗效率



者:彭海霞

审核:李   真 

编辑:二   木 

设计:杨天仲 

统筹:人之初



微知医学
连接消化科医生,用可视化活检术进行早癌精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