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74岁,因“发现胆管扩张2年,复查发现胆总管肿物1月”入院。患者2年前于外院超声体检示:胆总管上段局限性扩张,中下段显示不清;外院MRCP示:胆总管上段扩张,胆总管末端壁稍厚。1月前于我院行上腹部CT平扫+增强示:胆总管末端管壁可疑轻度强化,其上方胆总管及肝内胆管轻度扩张,(我院)MRCP示:胆总管末端可疑充盈缺损,结石?今为求进一步诊治,前往我院,门诊考虑以“胆管扩张、胆总管肿物(腺瘤?)”收入我科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小便黄,大便未见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既往有结肠息肉切除及高血压病史。否认结核等其他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否认食鱼生史。否认药物过敏。
◆ 辅助检查
消化道六项:糖类抗原72-4 8.93U/ml ↑ ;传染病十项检测: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271.94(+)mIU/ml ↑ ,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17.15(+)C.O.I ↑。1. 超声胃镜:十二指肠乳头内陷在皱襞内,活检钳提拉后见十二指肠乳头未见明显异常。使用UCT260观察,所见胃内黏膜萎缩肠化明显。胆总管末段可见一低回声占位,横截面大小约9.3×8.2mm。多普勒无血流信号。第一肝门胆总管内径约18.2mm,胆总管中下段内径约17.3mm,胆总管末段内径约9.3mm。主胰管无扭曲,无扩张,所见左肝内回声均匀,肝内胆管无扩张,如下图所示:
2.ERCP +胆道镜直视下活检+ENBD:食管、胃腔通过顺利,十二指肠内侧找到主乳头,乳头位于憩室旁,主乳头呈乳头型,开口呈绒毛型。切开刀+导丝引导插管,导丝进入胆管,注射少量显影剂,胆管显影。X线透视示:胆总管末段偏心性狭窄,近端胆管明显扩张,最大直径约1.5cm。切开刀切开乳头约0.8cm,循导丝插Eyemax“洞察”胆道,见胆总管末端结节状隆起。随后在胆道镜直视下于病变处取3块组织送检,留置导管导丝,循导丝置入弯头鼻胆管,回抽可见胆汁,术中诊断:胆管扩张、胆总管肿物腺瘤?
3.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循胆道镜活检孔道置入CLE,对病灶进行全面探查。可视化活检术诊断视频如下:
所及区域可见:1.灰色炎性背景,血管的迂曲扩张,荧光素钠渗出比较明显。2.可见少量腺体的隐窝结构,开口延长,上皮结构轻度增厚。3.不规则细胞暗簇,细胞极性欠佳,荧光素钠渗漏。CLE诊断意见:考虑胆管炎性病变为主,不排除上皮内瘤变。5.病理取材及结果:(胆管末端):粘膜组织慢性炎伴鳞状上皮化生。如下图: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理:1.胆总管下段示黏膜下间质纤维组织伴透明变性,部分胆管上皮示低度上皮内瘤变,灶性区示鳞状上皮化生。如下图示:
经超声胃镜+ ERCP+CLE+胆道镜直视下活检+ENBD+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理综合诊断为:胆管炎性病变为主,局灶低度上皮内瘤变。
共聚焦显微内镜能进行光学断层扫描,因而能在体实时对细胞做出即时的组织学诊断,使得胆道腔内的活体显微成像成为可能,达到“光学活检”的目的。通过胆道共聚焦显微内镜进行诊断,有助于减少病理活检次数,更精准地确定病灶部位及明确病灶性质,提高术中诊断效率。在本病例中,患者因“发现胆管扩张2年,复查发现胆总管肿物1月”入院,结合相关影像学检查及既往史,拟以“胆管扩张、胆总管肿物(腺瘤?)”收治入院。住院期间完善超声胃镜后考虑“胆总管末端占位:腺瘤?胆总管扩张”。并进一步行“ERCP +胆道镜直视下活检+ENBD”,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下观察到:“1.灰色炎性背景,血管的迂曲扩张,荧光素钠渗出比较明显。2.可见少量腺体的隐窝结构,开口延长,上皮结构轻度增厚。3.不规则细胞暗簇,细胞极性欠佳,荧光素钠渗漏”。CLE诊断意见:考虑胆管炎性病变为主,不排除上皮内瘤变。活检病理回报:(胆管末端):黏膜组织慢性炎伴鳞状上皮化生。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理示:1.胆总管下段示黏膜下间质纤维组织伴透明变性,部分胆管上皮示低度上皮内瘤变,灶性区示鳞状上皮化生,与CLE诊断方向一致。胆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极其重要,一经诊断为恶性需及早手术。经“ERCP联合胆道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引导下的可视化活检术,能对胆管病灶进行反复探查,同时依据相关成像标准如巴黎分类,可精准判断病变性质,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王雷、沈永华
审核:王红玲
编辑:二 木
设计:杨天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