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i7yqZJYmWEYAOicZ6-_s9Q(前文地址)
如果说周立浩、李振远、赵炜、姚艮、葛佩琦等人,是零星分批潜入东北的情报人员,那么邹大鹏、汪金祥他们则是整体集中进入东北的情报机构。
1945年8月,原胶东情报部长邹大鹏率100多名情工、城工干部携带电台在烟台强渡渤海,登陆辽东。
同年9月中社部办公室主任汪金祥带领180名干部从延安启程,计划赴华东地区天目山开创新根据地,行至山西桐峪镇时,接中央转赴东北的紧急电令:“星夜兼程,一个不留,限二十天赶到山海关”。
汪金祥他们赶到东北时,比邹大鹏他们晚了2个多月,时邹大鹏已与原东北情报组的张为先等人接上关系。
东北局社会部成立后,汪金祥任第一部部长,邹大鹏任第二部部长。
李年、邢国彦、王书鼐、沈秉权、张为先、巩天民等几十人先后被捕入狱,赵炜、姚艮等人撤入解放区,对东北的情报工作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
但在东北局社会部情报负责人邹大鹏的领导下,原东北情报组未暴露身份的情报员很快恢复工作,他们或策反国民党军政要员、或获取绝密军事情报。
邹大鹏也亲自策反了几个重量级人物,为以后轻松夺取沈阳埋下伏笔。
首先被中社部派往东北的周立浩,到东北后几经周折,终于在沈阳立住脚,并组建了“方涛情报组”,与设在解放区的开原情报站直接联系,该情报站的负责人程光烈是邹大鹏的直接下属。
运转后的“方涛情报组”,成员多,触角广,获取军事情报外兼获了很多政治情报。
它的主要成员有东北剿总四处(后勤)参谋李英泽、东北剿总二处(情报)参谋高振海、第九兵团作战处情报参谋林立雄、军统东北区情报科科长胡亚南、北站督察组组长陈继、南市区公所职员沈贵斌等等。
这个情报组最突出的功绩是提供了国民党军辽西会战的详细作战计划,后面将详细介绍,这里先简略写一下沈贵斌。
沈贵斌所在的沈阳南市区公所,隶属于国民党省党部,在参加一次党政军警宪特团的联合会议后,沈贵斌把两大本会议签到簿顺进了自己包内,沈阳解放后按这两本签到簿挖出了千余名潜伏特务;
还是沈贵斌,后又搞到了沈阳城防工事图。
介绍周立浩和他的“方涛情报组”后,再简要讲由毛、朱、刘亲自谈话后再赴东北的刘浩。
刘浩是云南人,原名刘建,曾以新闻工作者的名义在昆明工作,延安临行前改名刘浩。
其妻禄时英是彝族人,与“云南王”龙云、卢汉两表兄弟是亲戚,所以夫妻俩与滇军将领都熟悉,派他们夫妇去东北的目的,就是策反滇军将领起义,当时驻扎在东北的国军中,滇军占到了三分之一。
刘浩夫妇首先到达93军的驻地锦州,与军中地下党员张士明、陈禄等取得联系,并组建了党支部,在策反卢汉的幺叔卢浚泉受阻后,刘浩夫妇便动身前往吉林,把策反工作的重点放在曾泽生的60军。
中共对滇军的统战工作由来已久,长征时期就有龙云送地图、送白药的佳话。
60军、93军在越南受降后即将开赴东北之时,隐于滇军中的特务团团长朱家璧对滇军将领卢浚泉、潘朔端等做了思想工作,并分别找滇军中的地下党员谈话,让他们在战场上伺机起义,陈禄、潘朔端在东北先后起义都有朱家璧的影响。
朱德也给熟悉的滇军将领亲笔写信,让刘浩随身携带。
刘浩到东北后,东北局、冀热辽分局、吉林军区分别成立了滇军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后又派滇军名将、60军的老军长张冲到东北,共同策反60军起义。
陈诚原想在东北沉疴施猛药、乱世用重典,大力推行军政合一、机构军队整编等等,但在同僚眼里还是排除异己、培植“土木系”亲信势力的老套。一时将帅离心、同僚嫉恨,搞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结果自然是政令不行,连吃败仗,丧城失地,无奈之下连电称病请辞,急欲离开“东北这个烂泥塘”。
蒋介石左思右想,决定再次启用两次被褫兵权的卫立煌接替陈诚。
上次卫立煌接替陈诚的远征军总司令一职后,取得了滇西大反攻的胜利,蒋介石满心希望这次接替能使东北局势“或可转危为安”。
远在法国的卫立煌便接到了电召,而这时的卫立煌已让外甥女婿汪德昭,通过法共、苏联驻法大使馆、苏共、中共驻苏代表这样曲折的联系方式,向中共中央发出了一份密电,大意是“为了尽快结束中国内战,我决心站到人民一方,和有关方面进行军事的、政治的及其他的一切合作。顾及个人的环境,希望绝对保守秘密。”
“……直到1948年1月,苏联驻法使馆才通知汪德昭到馆,以口述,汪德昭记录的方式称:信件已转到目的地,据革命权威人士的意见,假如真心实意,卫将军应当自己选择并且利用当时的情况,做有利于革命的事情……”
1948年2月卫立煌在就任东北剿总总司令一职后,收到了汪德昭从法国发来的密语电报,谓“前次在巴黎发出的电报,已到达目的地,对方有回信,谓可以利用目前情况相机行事。”
1948年4月,汪德昭被卫立煌电召到沈阳,任东北剿总司令部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同年5月、8月,旧部陈铁、彭杰如被卫立煌电召到沈阳,分别担任剿总副总司令、副参谋长兼第一兵团副司令,此二人当年都向卫立煌表示过要参加共产党。
卫立煌调此三人到身边,意图与中共联络、控制部分军队举行起义,卫立煌对陈铁说还要再去弄几个人来当军长。
但事情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首先汪德昭是法共党员,回到国内两眼一抹黑,无法与中共连上线接上头!
卫立煌曾对陈铁说,要是赵荣声在身边就好了,那就通气了。
赵荣声也想于此时回到卫立煌身边工作,却在上海碰到了死对头袁晓轩!
而袁晓轩又恰在军统东北区任职,赵荣声急忙远避兰州、寄身郭寄峤处,失去了再建功业、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
其次守长春的曾泽生、李鸿,守沈阳的廖耀湘、周福成,守锦州的范汉杰、卢浚泉等,皆不是卫立煌的基本部队,卫立煌根本掌控不住,就连警卫团也不是贴心的。
汪德昭、陈铁曾试探过廖耀湘,因感觉根本没有策反可能,只好浅尝即止。
再次是军统对军队的密切监视,这在军中高层中是公开的秘密,他们虽不知道谁是军统密探,但却知道军中一定存在密探。
想当年的宁都暴动,魏野畴、南汉宸等隐于杨虎城军中,蒙定军等30余人隐于赵寿山军中,李克农与张学良的首次会晤,西安事变的当晚等等,都有军统密探在第一时间拍发密电向上报告。
通共兵变是重罪加死罪,稍有不慎就有事败身亡的危险!
卫立煌想起义,却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只能“相机行事”,他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什么事也不做。
“固守待变”成为卫立煌“昏招迭出”的核心策略,无论是长春被围、四平被攻、沟帮子被占、铁路被毁等等,
不管守军如何告急,一概不救;
蒋介石三次下令打通北宁线、沈锦线,让沈阳守军西撤锦州,又令长春守军南撤,沈阳守军援助接应等等,
卫立煌一概找种种理由没有同意。
电令没用,顾祝同督战没用,电召卫立煌到南京没用,郭汝瑰飞沈阳传令没用,就是蒋介石亲飞沈阳下令也没用……
卫立煌以河流横亘不利于机械化部队推进、共军善于围点打援等种种理由来支持、坚持他的“固守”策略。
卫立煌使蒋介石的打通北宁线、沈锦线计划、长春守军南撤计划仅停留在一种设想而已。
细心的人都会发现这一怪象,更何况郭汝瑰、刘斐、段伯宇等皆在中枢担任要职,卫立煌的“固守”策略自然会通过任廉儒、杨东莼等人传递。
郭汝瑰的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述:1948年7月,顾祝同要郭汝瑰再任第三厅厅长,郭如瑰因与刘斐不和,执意不干,任廉儒向郭如瑰传达了党的指示“为了向党提供更有价值的情报,党要你再任国防部第三厅厅长。”
“为了党的事业,我便欣然前往。自此以后,廉儒同志往来宁沪更密,传递的情报也更多……”
就在郭汝瑰再次担任三厅厅长之后不久,三大战役先后打响,传递的情报里面自然不可能没有东北的军事情报。
中社部1946年派王玉在北平找到了与党失去联系七年之久的阎又文,时阎又文已深受同乡“华北王”傅作义的信赖重用,自此王玉成为罗青长与阎又文之间的绝密单线联系人。
阎又文日夜伴着傅作义,对傅作义的所思所想自然了如指掌,一次他告诉王玉,依目前情形,傅作义只想保住华北,东北起战事,即或打到锦州,华北也不会出兵援助。
综合这些重要的情报,导师作出先攻锦州、实施“关门打狗”的战略决策。
蒋介石在鞍山城陷之际(1948年2月19日),听取美国顾问魏德迈的建议,首次令卫立煌打通沈锦线,将沈阳守军西撤锦州;导师于1948年2、3月开始电令林彪先打锦州。
林彪怕孤军深入后遭到来自山海关、沈阳国军的东西夹攻,长春之敌也会南逃沈阳,因此,林彪决意先打长春。
是年3月郑洞国奉卫立煌命,飞九江后坐轿子抵达庐山,向蒋代陈西撤锦州的有害无益,仍意固守沈阳为上。蒋介石无奈,只好让郑洞国持他的手令到吉林曾泽生军中,命滇军60军从吉林、永吉撤到长春。
曾军定于当晚撤军,早有刘浩等密告解放军,林彪大感突然,即下令部队连夜追击,冰天雪地中,曾军狼奔豸突逃入长春,辎重、眷属全为东野所获。
滇军眷属被妥善保护安置,为后来的策反工作发挥了极大作用。
接着林彪又发动四平收复战,仅一昼夜激战,1.8万守军被全歼,四战四平,尽雪前耻。
旋即进军长春外围,炮轰大房身机场,5月攻占之,长春的空中交通线就此被切断,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城。
至此,国民党军在东北仅剩长春、沈阳、锦州三支互不相连的孤军!
在此情形下,中央军委同意林彪“先打长春,或围点打援,而后一步步向南推进,解放东北全境”的作战计划。
林彪调集10个纵队到长春附近,6个纵队围城,4个纵队打援。攻坚战打了几个月,长春没攻下,援兵也没来,东野的长春攻坚、围点打援计划毫无战果。
而就在林彪围攻长春期间,蒋介石又两次令卫立煌打通沈锦线、西撤锦州。
中央军委要求林彪改打锦州的电文就如雪片飞来,措辞也越来越严厉,大有再不打锦州就换帅的味道。
之前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导师率军东渡黄河、亲征山西,在战前战后林彪都有不听指挥的表现,东征山西结束,林彪被解除军团长一职,去担任了红军大学校长,一军团由左权接任军团长。
林彪不想再去担任校长,便留下肖劲光率一个主力纵队和若干独立师对长春实施“长围久困”,主力全被秘密南调到锦州前线。
为确保攻锦成功,中央军委电令华北解放军也归林彪指挥。
9月12日,华北解放军切断北宁线,国军从华北增援东北的陆上交通线被解放军控制,东野主力开始清除锦州外围的义县等据点,辽沈战役打响。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任何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都会发生!卫立煌的“固守”策略、傅作义的不发援兵,最后在蒋介石亲飞北平、沈阳后,统统发生了逆转。
林彪最担心的情况发生了!
10月2日,林彪随指挥所专列南下到双辽县郑家屯车站时,接到一份中央军委发来的敌情通报:侯镜如组建的东进兵团,在葫芦岛登陆后将向东增援锦州。
而此间林彪已收到情报:廖耀湘兵团将从新民出发向西增援锦州。
用林彪的话说,就是“准备了一桌酒菜,却来了两桌客人。”
辽沈战役最惊心动魄、最至为关键的辽西决战就这样拉开了战幕!
但在如此关键的决战中,亲共甚至想加入中共、现又准备起义的卫立煌却担任了国军主帅,曾是中共党员、周恩来得力助手的侯镜如担任了东进兵团的主将,西进兵团(9兵团)的主将廖耀湘又一心想撤往营口,他在出征时甚至把家具都搬上了列车,最要命的是,在他兵团的作战处里还潜伏着一个中共的林立雄参谋。
单以此观之,国民党军焉得不败。
侯镜如,河南永城人,黄埔一期生,东征途中由周恩来介绍入党,棉湖之战中左手中弹,北伐途中被周恩来召到上海参加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清党时右胸中弹,南昌起义后在会昌战役中左胸中弹。
伤好后,与靖任秋一样,执行周恩来“各自为战”策略,从上海前往河南工作,被捕后与安子文等同狱,出狱后被派往香港工作,顾顺章事件后,与党失联,回到老家,后在黄埔同学推荐下投孙殿英部。
此番经历与文强颇为相似,真是造化弄人。
抗战胜利后侯镜如任92军军长兼北平警备司令。
军调处成立后,国、共、美三方在北平饭店开会,共方代表周恩来、叶剑英、陈赓在会场与侯镜如不期而遇,“侯镜如一时语塞”。
周恩来的机智应变天下无双,握着侯镜如的手说“我们有20年没见面了”,意即东征之后再无联系,这一幕令侯镜如感念一生。
接着安子文又写信给侯镜如,转达周恩来、贺龙问候,并说他们都希望侯镜如归队,此前一切,皆可原谅云云。此信由刘仁交侯镜如外甥李介人转达。
侯镜如1948年10月2日就任东进兵团主将,李介人再次传信。
10月10日国军始向塔山发起攻击,侯镜如于11日方带一个师赶到葫芦岛,卫立煌从沈阳赶来会面,要侯镜如稳扎稳打,不要冒进。
塔山不是山,易攻难守,解放军8个师利用简易野战工事狙击国军11个师的进攻,兵力上没有优势;国军又有飞机大炮军舰坦克助战,五天激战,“塔山英雄团”战至仅剩21人,战斗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但国军愣是越不过塔山一步。
虽无确证,但侯镜如不断被怀疑在此战中故意放水:
1、从华北、烟台调军海运至葫芦岛,至多一昼夜的行程,但却全部延误,被称为“赵子龙师”的独95师也延误到11日才到达塔山,烟台的39军甚至在战役快结束时才到达葫芦岛。
2、独95师抵达后本应立即投入战斗,侯镜如竟附和同意罗奇的建议,休战一天,让独95师休整和侦察地形。这个关键的一天让解放军获得了修整工事、补充人员弹药的宝贵时间。
3、一成不变的添油战术,几近不变的攻击时间和撤退时间,阵地突破时却不配置后续部队,令占领的阵地得而复失,徒增伤亡。
东进兵团越不过塔山,西进兵团就在彰武、新立屯一线徘徊不前,终致锦州被攻陷。
胡琏后来如此评价塔山之战:“党国之败,始于塔山。”
侯镜如东进兵团拖沓后方才进攻塔山,廖耀湘的西进兵团也是拖延后才进攻彰武。
董文琦的回忆录中记录了这个过程:蒋介石在北平命侯镜如组建东进兵团后,即从北平飞抵沈阳,先与卫立煌单独密谈,卫立煌仍执意固守沈阳,不同意分兵援锦。
蒋介石于是在会议上越过卫立煌直接向廖耀湘下令,带领西进兵团即刻援锦,东北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赞同此议,卫立煌于会上并无异议。
会后蒋氏飞回北平,卫立煌与廖耀湘谈援锦事,廖竟也不真心援锦,并提出自己的全盘作战计划:先断共军补给线和退路、塔山攻克则全力援锦、不克则南撤营口。
卫立煌见状,又商之杜聿明,杜被廖说服。
11月3日廖耀湘签发向彰武进击的作战命令,卫立煌却没有签发,因他偕同杜聿明飞往北平,继续向蒋陈说固守沈阳之策或采用廖耀湘之策。
蒋介石执意援锦,卫立煌、杜聿明5日飞回沈阳,签发西进兵团于11月7日进攻彰武的命令。
廖耀湘本意不想援锦,只想撤往营口,又延宕两日,直至11月9日才向彰武进攻。
而西进兵团欲进击彰武的情报早就被林立雄参谋送出,周立浩派交通员送到开原情报站,再由程光烈急送10纵,以军用电台将情报发给了东野总指。
随后5纵、6纵便于10月3日赶到彰武、新立屯一线,10纵赶到黑山、大虎山一线,以狙击迟滞西进兵团。
林立雄又于部队出发前搞到了西进兵团辽西会战的详尽作战计划,也被顺利送到开原情报站,这份关键情报使西进兵团全军覆没。
廖军11日攻占彰武,13日炸断彰武铁路大桥,锦州前线50万解放军的后勤补给线被断,甚至可以说连退路也断了。
廖军此刻便于彰武、新立屯一线徘徊不前,为何徘徊?有说卫立煌给廖军配发的燃油仅够一周使用,有说廖耀湘在等塔山攻克,也有说廖耀湘本意根本不想援救锦州,只想南撤营口逃离东北。
而此时的林彪,最担心锦州守军、东西两个援锦兵团对断了后勤补给的解放军形成反包围!
破此难题唯有一解,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极速攻下锦州。
补给线被炸前通过的最后一列列车,满载的是炮弹和炸药,14日总攻发起时,林彪令300多门重炮、600多门大小迫击炮、参战的坦克将所有炮弹倾泻到锦州城,又令担任战略总预备队的1纵投入攻坚战。在各纵解放军的猛冲猛打下,于15日佛晓攻入城内,展开激烈巷战,于16日凌晨三点全歼锦州守军,缴获辎重物资不计其数。
东野炮兵司令朱瑞,是指导宁都起义的中央军委直接联络人,锦州攻陷后他去查看被大炮轰开的城墙缺口,不幸触雷身亡。他的意外牺牲如同在哈尔滨被苏军散兵枪击而死的卢冬生一样,让人殊为可惜。
18日,廖耀湘在接到蒋介石命其继续西进、收复锦州的电令后,向卫立煌致电,谓无论收复锦州还是南撤营口,必须先攻下黑山,部队已做好明天拂晓攻占黑山的准备,请总司令下达攻击命令。卫立煌说他正要到北平参加总统召集的会议,用你的方案还是撤回沈阳他会再次请示,攻击黑山事等他回来再说。
时任北站督察组组长的陈继,可以在沈阳、彰武、新立屯之间自由往返,便担任了林立雄与“方涛情报组”之间的交通员,廖军拟攻取黑山的情报便又送了出去。
三天后卫立煌回沈阳,电廖耀湘继续西进收复锦州,并下达了攻占黑山的命令,但原本可迅速占领的黑山现在已成为西进兵团至死也不能逾越的天堑鸿沟。
10纵接到了在黑山死守待援的命令,4纵、11纵接到警戒葫芦岛东进兵团的命令。
辽南独立二师接到由南向北的命令,12纵接到由北向南的命令,攻锦主力1、2、3、7、8、9纵接到回师向东的命令,所有的命令,目的地只有一个,就是西进兵团所在的黑山、大虎山一线,所有的命令,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围歼西进兵团。
10纵在黑山顶住了西进兵团连续三昼夜的猛烈进攻,终于迎来了主力部队对廖兵团的合围。
解放军如下山猛虎,勇猛无比,穿插分割,凌厉万分,韩先楚“旋风纵队”的一个营更是一举端掉了廖兵团设在胡家窝棚的指挥所,使整个兵团的指挥系统瘫痪,廖军各部遂群龙无首,战力大损。
时东北剿总又派飞机空投命令,让各部分头向沈阳突围,廖军更显混乱。
昏天黑地血战五天后,国民党军王牌主力新1军、新6军尽皆覆没,廖兵团10多万人被全歼,仅潘毓昆、龙天武两个军长换穿士兵服装后狼狈逃回沈阳,辽西战役结束。
颇具戏剧性的辽西战役还有一个怪现象,令郭汝瑰也深感惊奇,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认为锦州已失,廖兵团再向西进攻,不特已失去价值,反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尤其要廖兵团进攻,而又不让葫芦岛兵团配合,更使人莫名其妙,我暗笑这是蒋介石在帮解放军的忙。”
可以肯定的是,蒋介石是不可能帮这个忙的,但又是谁在帮解放军的忙呢?韩练成已到解放区,段伯宇不参赞军机,郭汝瑰又否认,能帮解放军这个忙的,疑是刘斐或侯镜如暗中所为。
辽西战役一结束,长春、沈阳守军皆心惊胆颤,深感大势已去。
长春已被围5个多月,城内发生严重粮荒,凡能入口的所有东西包括树皮草根全被吃光,已导致大量平民饿死,其悲惨程度或甚于二虎守西安和傅作义孤军守涿州时。
“中国光学之父”、“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在《我的半个世纪》中写道:“我刚到长春的时候,长春城战后的那副样子简直是满目疮痍。整个城里找不到一棵有皮的树。在几年前那场长达5个月的围困战中,城里所有的树皮都被饥饿的老百姓扒光了,吃掉了……据说,那一次长春城里活活饿死了15万人!……走遍全市也找不到几座完整的屋顶。”
城中守军60军军长曾泽生经刘浩等人的多次策反,又眼见锦州失守,感觉顽抗固守已没有出路,遂决定阵前起义。
10月17日长春60军的起义,又彻底瓦解了新7军的军心士气,各部纷纷联络解放军起义投诚,最后仅剩郑洞国等少数人固守在中央银行大楼内。
郑洞国在黄埔一期时也曾加入过中共,在党务整理案后退党,周恩来顾念旧情,于曾泽生起义后的第二天亲电郑洞国起义投诚,未果。
20日郑洞国致电董文琦“决心死守中央银行,不成功即成仁”,夜间,郑欲拔枪自杀,却不料手枪早已被卫兵藏起。
21日,郑洞国被新7军参谋长及卫兵搀持着走出中央银行,向解放军缴械投降。
至此,长春解放。
辽西战役正酣时,于炳然受命前往沈阳劝说卫立煌,希望他如一个月前在济南机场起义的吴化文一样,在沈阳起义。
卫立煌有心起义,却无部队可控,真是苦闷无比。
此时守卫沈阳的只剩周福成兵团,该兵团掌握兵权的将领早已被邹大鹏领导下的工作人员策反的七七八八、八九不离十。
邹大鹏早先通过高崇民牵线、已亲自策反了东北行辕高参王凤起、东北铁路警察局长王化一、第九警察署署长胡圣一。
高崇民先前为促成中央红军与张学良、王以哲的东北军在西北的联合也立下过功勋。
接着王凤起又策反了53军副军长赵镇藩、暂53师师长许赓扬、沈阳第二守备总队长秦祥征;王化一又策反了150师师长王理寰、116师师长刘德裕、暂30师师长张儒彬;胡圣一策反了骑兵军军长王照琨……
敌工人员李述简住进了赵镇藩家里、王佩卿住进了王理寰师部、阚福培住进了东北剿总高差邱立亭家中……
这些被策反的军政要员连续三次在王化一家中开会,在第二次会议上甚至研究了第二天(10月30日)在卫立煌召开会议之际活捉卫立煌等军政大员的计划。
但会议参加者秦祥征不忍好友董文琦成阶下囚,将该计划密告了沈阳市长董文琦,让其快走,而后董又密告了卫。
心想起义的人即将被另一拨想要起义的人活捉,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卫立煌有苦难言。
卫立煌接董密报后,想调许赓扬师保驾,许自然不从。
在30日的整个上午,卫立煌都待在家中楼上,向身在北平的蒋介石、杜聿明密电告急并等待回复。
杜聿明仗义,拉空军副司令王叔铭向蒋进言求情,蒋最后允许卫立煌撤至葫芦岛继续指挥,王叔铭派出一架能乘坐30多人的飞机飞往沈阳,杜聿明电告卫立煌做好准备,并亲往葫芦岛接机。
下午一时许,卫立煌等人乘车秘密前往机场,为防不测,车子在市区转了几圈后才去机场。
机场上人山人海,一见有飞机着地,皆拼命争向拥挤,宪兵也维持不了秩序,卫立煌被卫士抬着挤上飞机,等到汪德昭上了飞机,只挤上20多人的飞机就起飞了。
王凤起带领兵变士兵赶到会场,扑了个空,方知卫立煌已逃离。
各将领要员又召开第三次会议,鼓动兵团司令周福成起义,周福成不同意,丢下部队仓皇出逃。众人便又进行分工,或联系解放军接防改编,或负责城内治安秩序。
解放军兵临沈阳城下,仅遇青年军207师二旅一团的不知死活的抵抗,这类小角色稍顷即被消灭,沈阳解放,回到人民手中。
11月19日,葫芦岛惊弓之鸟的国民党军,从海路逃离,侯镜如部退塘沽,东北全境解放。
短短三年,当初出关的10万八路军已发展成装备精良、所向无敌的百万雄师,挟大胜之威虎视榆关,这样的局面,当然让西柏坡的导师如沐春风!
而平津的傅作义如芒在背,至于在南京的蒋逆自然是如鲠在喉。
不过如果在南京的常凯申,若知道当时身边的真相,估计就不是喉咙痛了,或会直接晕倒!
钻进蒋介石腹中的“铁扇公主”
隐蔽战线玫瑰🌹沈安娜前辈
谁能想得到,她曾是潜伏在国民党内部长达14年,并成功在蒋介石身边卧底11年,且从未暴露的中共最杰出的秘密情报员之一!
这那张著名的广为流传的蒋逆介石主持党、政、军高层会议的照片。
那时的蒋逆介石怎么也想不到,身边那位端庄美丽、埋头记录的沈小姐,除了是他们最器重的优秀速记员之外,还是共产党从中央特科派来的“红色情报战士”。
在古今中外历史上,像沈安娜这样打进对方最高军事指挥层并且潜伏了十几年之久且未暴露的间谍,少之又少!
这中间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沈安娜原名叫沈琬,她生于书香门第、世族大家,自幼在私塾念书识字、练习书法,但她从小就很倔强,拒绝家人为自己裹脚。
在上学期间,她认识了比自己年长的华明之和舒曰信,他们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之后,沈安娜考进了只需半年即可毕业求职的邴勋速记学校,而华明之和舒曰信,已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秘密情报工作。
她的二姐也成为了中共情报的机要交通员。
说来也巧,就在沈安娜快要毕业的时候,国民党政府派人到他们学校招考一名速记员,校长决定派沈安娜和两个男生前去。
这个换做别人都求之不得的机会,却被她干脆的拒绝了,因为她目睹过国民党对革命青年的残酷镇压,对国民党十分的厌恶和排斥,她不愿意去伺候那些“官老爷们”。
况且,当时沈安娜的不少同学都成了电影明星,年轻美丽的她也想去拍进步电影,可这在身边人看来这却是打入国民党内部的难得机会。
就这样,在舒曰信等人的开导之下,刚过完19岁生日的她便成为了中央特科的一员。
1934年,沈安娜没有成为电影明星,却成了革命工作中一位演技绝佳的“女主角”去国民党那里报道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刻苦努力,她成功的从众多速记员中脱颖而出,被浙江省政府秘书处议事科正式录用,凭着每分钟200字的记录速度和一手好字占稳了脚跟。
那时沈安娜,是各机关速记同行中唯一的女性她年纪最小,且记忆力惊人一般人的语速说话她能一字不落、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因此很受上司朱家骅的赏识。
但考虑到她年纪小,有没情报工作的经验,没过几个月组织又派华明之在浙赣铁路局谋了份差事,就近协助和指导沈安娜的工作,两人也在革命工作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于1935年结为夫妻。
从此沈安娜负责搞情报,华明之负责送情报,夫妻俩过起了危险而默契的谍报生活。
为了不暴露身份,她还发明了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速记符号,只要是对付共产党的,对付红军的,沈安娜都会仔仔细细记下来,交给丈夫再由丈夫交给上级最后直达周总理那里。
1937年底,日军占领了上海,他们和中央组织失去了联系,沈安娜在丈夫的掩护下辗转跑到武汉,去了八路军办事处。
她见到了董必武,董必武告诉她,她以前在浙江省政府的上司朱家骅已提拔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当秘书长,让她利用曾经的关系去找朱家骅以打入国民党核心机关,继续搜集重要情报。
可沈安娜却不愿意了,因为她知道了重庆“八办”要送一批青年去延安,这也是她冒险前来武汉的目的,她想去延安学习先进的思想接受先进的教育。
她请求周总理送她去延安学习一年,可周总理却说“别说一年,去一天也不行。去了延安,你就回不了中央党部了!”
在周总理和夫人的劝说下,沈安娜做出了最后的决定,那就是今后一辈子为党做情报工作,她甘愿当周总理描述的“无名英雄”。
就这样,沈安娜去国民党中央党部找到了朱家骅。当时国民党中央党部正需要速记,为此,沈安娜还忍辱负重的加入了国民党,而且是朱家骅给她办的“特别入党”。
党证上的一个“特”字,也成为了沈安娜身份的保护伞。
就这样,沈安娜坐到了国民党高层会议的主席台上。她的丈夫也在多方协助下,成功打入了国民党的核心机关,从此内部的大小情报,都会被沈安娜夫妇送到导师跟前。
而且沈安娜的情报很特别,她不仅会记录国民党中央开会时的一些重要战略决策,有时候甚至还会把会场当时的气氛及核心人物的表情、动态、说话的语气,包括蒋介石骂人都仔仔细细、如实的记录下来及时传给中共中央。
导师和周总理他们看过后常常乐的哈哈大笑。
在解放战争的三年中,沈安娜参加了国民党历次的所有重要会议。白崇禧等军事头目的军事报告,蒋介石的言行都被她一一记录下来。
“知己知彼,百战不贻”,沈安娜像钻进蒋介石腹中的“铁扇公主”,成为了导师和党中央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周总理评价沈安娜夫妇的情报是“迅速、准确”。
据说,蒋介石上午在重庆开会骂了娘,导师晚上就能在延安的窑洞里知道。
这位“一纸抵万金”的潜伏者牢牢地按住了蒋介石的脉搏。
但革命的工作注定是艰难的,其中的痛苦与折磨注定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甚至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
沈安娜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她一直伪装的很好,善于取得领导的信任。
她穿时髦的衣服、留时髦的发型,看美国的电影,听国外的音乐;善于和“元老派”搞好关系,经常向那些人“敬求墨宝”,并把他们的书法挂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外人以为他与元老派交情很深,上司也更信任她。
据说国民党内部几位袁老人物张继、于右任、吴稚晖等人甚至想联名推荐她竞选立法委员。
结果,被沈安娜委婉的拒绝了。他们佩服沈安娜不把名利放在眼里,哪成想,她只是认为当立法委员会阻碍自己获取更多的情报。
但沈安娜知道,有了元老们和朱家骅的信任还不够,为给自己多一层保护色,她有意接近了一位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蒋夫人——宋美龄。
每次见宋美龄沈安娜都要精心打扮,穿上自己最漂亮的旗袍才显得比较得体。每次给宋美龄做速记工作,她都异常认真。
宋美玲非常喜欢这位得体的速记员,多次演讲都把沈安娜带在身边。
1949年农历新年过后,沈安娜和丈夫收到了指示,不必跟随国民党机关南行,可以适时的撤离了。
这一对在国民党权力核心潜伏了14年的伉俪,终于回到光明之中。
沈安娜和丈夫14年的速记情报,也记录了蒋家王朝由盛到衰的“金陵春梦”。
试想一下,在没有硝烟的谍战场上,一个年轻女性在敌人的腹地在国民党最高统帅的眼皮底下,潜伏了14年之久。
这十四年里,她没有一天不紧绷着神经没有一天不承受着暴露的压力。
从青春少女到为人妇、为人母,十几年的光阴没有让她动摇,三年与党组织彻底失去联系也没有让她叛变。
她在隐蔽战线的付出和隐忍换来的是解放战争胜利的消息,他们也终于等来了脱掉国民党的伪装换上解放军军服的那一刻,那份喜悦我们又何以想象得到呢?
换上军装的他们,就像翻书一样,把过去十多年的惊心动魄轻轻翻了过去,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被尘封在历史档案中。
晚年的他们寻常夫妻一样恩爱,很难让人把他们与传奇的谍报人员联系起来。两位豁达长寿的老人,晚年有一个同的爱好就是捐钱捐被子。
有一次,甚至把家里的被子捐完了。
这两位传奇的人物,在老年才被大众知晓,但即使中央特科的保密期限已过,两位老人却守口如瓶,避谈自己的传奇人生和特殊贡献。
沈安娜说:“历史,该解密的可以解密不该解密的还是不能解密”。
沈安娜、华明之夫妇也只是无数潜伏英雄中的一对,为了新中国不知有多少人曾为此不计功名的战斗和牺牲过。
最后很多人在还未享受到时代发展的硕果时,却又默默无闻的走了!
2010年6月,95岁的沈安娜前辈安然离世,生命的最后一刻,老人仍在担心会不会暴露,她在昏迷中喃喃自语“我暴露了他们抓人了,从后门跑……”
是的,前辈,您暴露了,您的身份,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只是,您不用担心,您的一生承载了太多的秘密,经历太多的惊险,您现在可以安心!前辈请一路走好,新中国永远不会忘记人类进步与正义事业的谍战玫瑰!
如今,尽管这些知名和不知名的民族脊梁开国英雄群体,在世的已经很少很少……
敬仰英雄,以传承他们爱国精神和光荣传统,做好我们自己的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