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余额即将清零时,必定的动作便是整理书籍和衣柜。所有的一骨碌集中瞬间堆成山,然后再清理掉不要的,收拾完后依然所剩颇多。
待到寒假到来时,又是一波清理,东西依然多。记得它们的存在,却记不得具体的地理位置。偶尔惊喜地发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怎奈已经过了最佳时节。
想着,这一次要改改以往的收纳模式,留下需要的,其余的全部断舍离。最终目标是找出需要的,进而归类整理,分位置安放。以终为始,第一步必然是找出有用的。
究竟有多少书,没有具体清算。着手整理书籍,才发现到处都是书。
有的书被翻看了好几次,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有的书翻阅了一部分,便搁浅在角落,被记起时又会再次翻阅。有的书被彻底地遗忘了,落满了灰尘。
第一步,找出教学类书籍。凭借着买书和上一次规整书籍的记忆,快速地按作家找出相关书籍。
于永正老师、贾志敏老师、魏书生老师、周其星老师、张祖庆老师、蒋军晶老师、何捷老师、管建刚老师、干国祥老师、魏智渊老师……一一分类,按这样的方式,书籍很快被搜索出来。新买的书柜派上了用场,满满当当、整整齐齐,养眼润心。
第二步,找出文学类书籍。同样按作家搜索书籍,并进行归类。鲁迅、余华、萧红、曹文轩、沈石溪……
第三步,找出疗愈类(鸡汤)书籍,走进清华,走进北大,西点军校,每一步都算数……
第四步,西西的英语绘本和英语教材,一年级西西的英语很是费劲,我也只能另辟蹊径。买了两套教材,两支点读笔,一年级读了一阵儿,现在算是荒废了。可是,总不舍得丢,西西的英语还需要大力加油。
第五步,百班千人的书籍,跟着好几期的共读,书自然是不少的。这些书可以反复地读,西西也常常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地走进同一本书。
第六步,整理教辅资料,随着教材改版步伐的加快,前两年甚至更久一点的教辅资料显然已经过时。这一次着实清理出很多的“存货”,全部断舍离。
经过两天的奋斗,终于书籍全部归整,得以安放。心情舒爽了,所见皆欢喜。很多时候满满当当,不见得让人生喜,有时反倒让人心情郁结。
衣柜的整理,也是大工程。本着需要的原则,复杂的问题一下子简单起来,扔衣服可用大刀阔斧来形容。
第一步,找出夏装。整理发现,今年似乎没有买衣服,逛街的记忆几乎为零。真好,没有为衣柜增加负担。衬衣、短裤、裙子,迅速搜索,快速归位。小小的几个隔断一下子装进了整个夏天。
第二步,找出春秋装。成都春秋季短,衣服就很简单。牛仔裤、长袖衬衣、马甲、开衫、针织衫、风衣……一箱子便装起了春秋。
第三步,找出冬装。成都的冬,虽不下雪,却也有冬的傲骨——干冷。大衣、羽绒服、加绒长裤……冬天被温暖填满。
前后两天收拾完毕,腰已经无法直立,望向衣柜,满满的成就感。地上已经堆成堆,两大箱是断舍离的成果。
定期规整,让繁琐的事物变得简单,由此找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需要。生活中物品需要定期规整,生活也是如此。
事情的堆积往往让我们迷失方向,抽丝剥茧,大胆舍离,才能真正地靠近需要。有什么比明白自己的需要还要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