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勒庞:不摧毁这些传统,便不会有进步

文摘   2024-09-13 23:59   上海  

古斯塔夫·勒庞

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 1841-1931),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群体社会的马基雅弗利”,著有《乌合之众》、《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与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其中1895年出版的这本《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是他的代表作,于2010年被法国《世界报》列入“改变世界的二十本书”

 勒庞代表作 

(点击封面 即可阅读电子书👇)

《乌合之众》

电子书

《乌合之众》

有声书


古斯塔夫·勒庞谈声望

通过断言、重复和传染宣传的观点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威力,因为它们最终获得了所谓“声望”的神奇力量。

统治世界的一切观念或伟人,被人接受主要依靠“声望”一词表达的那种难以抗拒的力量。我们知晓该词的所有含义,但是人们的使用方式却千差万别,要对它加以定义也绝非易事。声望可以包含仰慕或畏惧等情感,这些情感有时正是声望建立的基础,不过没有它们声望也完全可以存在。有些已故的人享有极高的声望,而我们并不惧怕他们,比如亚历山大、恺撒、穆罕默德和佛祖。另一方面,有些虚构人物虽然我们并不仰慕,比如印度地下神庙中那些可怕的神灵,但似乎他们在我们心中也具有很大的声望。

声望其实是一个人、一件作品或一种理念对我们的头脑施加的支配力量。这种支配力量会麻痹我们所有的批判能力,并让我们心中充满惊奇和敬仰。由此激发的情感和所有情感一样难以理解,不过它与着迷的个体经受的魅惑理应同属一类。声望是一切统治方式中最强有力的动因。离开了声望,神明、国王和女性,谁也无法主宰他人。

对于各种各样的声望,我们可以将它们大致分为两类:既得声望和个人声望。既得声望由姓氏、财富和名声赋予,它可以独立于个人声望。相反,个人声望为个体所有,它可以与名声、荣誉、财富共存,或者借此得以增强,不过它完全也可以独立存在。

人为的既得声望传播最为广泛。个体占据某种职位,拥有一笔财产,就被赋予某些头衔并享有了声望,即便此人毫无个人价值可言。一名身穿军装的士兵、一位身披红袍的法官,他们始终拥有某种声望。帕斯卡就曾精当地指出,对法官而言法袍和假发必不可少;没了这两样行头,他们的权威会折损大半。最为粗暴的社会主义分子,看到一位王储或侯爵也会肃然起敬;只要拥有这类头衔,便可以随心所欲地敲诈商人。

我刚才谈论的声望是由人产生的声望,那些由观点、文学或艺术作品等产生的声望可以另当别论,而这往往只是重复累积的结果。历史,尤其是文学与艺术历史,不过是重复同样的判断而已。没有人会去核查这些判断,每个人最终都在重复学校的所学,而有些名称和事物也没人胆敢触碰。对于一名现代读者来说,荷马的作品无疑十分令人厌烦,然而谁敢这么说?帕提农神庙依其现状来看,不过是一堆无趣的废墟,但它声望如此巨大,人们看到此景只会将它与所有历史记忆联系起来。声望的特性就是阻止人们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并麻痹我们的判断能力。针对所有的主题,群体始终需要现成的观点,而个人通常也是如此。这些观点的成功与它们包含的真理和谬误全无关系,而只取决于它们的声望大小。

——《乌合之众·中篇·第三章》(陆泉枝 译)

独抒己见|法国作家

往期作家,点击可查看👇

更多活动及相关书讯

请关注“数字译文”微信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跳转阅读《乌合之众》

数字译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