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明天我将成为首相。”

文摘   2024-11-13 17:00   上海  


 01 

在尘封已久的二战往事中,流传着很多关于丘吉尔的“神话”

其中最为传奇的,莫过于他于德国纳粹大军压境之时,以几席振聋发聩的演讲,挽狂澜于既倒,从而带领英国民众顺利度过黎明到来之前的至暗时刻。

安东尼·麦卡滕《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一书便以传记的形式,为我们探寻了那样一个处在千钧一发之际的男人的行事风格、领袖品质、所思所想以及精神心态。

👆点击可收听《至暗时刻》有声书

丘吉尔的此般事迹曾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在欧美流行一时,很多拥趸有意无意地将电影中那位似乎从未有过动摇与气馁的温斯顿·丘吉尔奉为神明。

然而在安东尼笔下,在那众所周知的两次逆转性的恢宏演说的背后,

一个血肉丰满的丘吉尔才得以真正展现在读者面前。

电影《至暗时刻》剧照

在安东尼·麦卡滕笔下,1940年的英国正面临着倾覆的危机。

彼时希特勒已侵入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法国大军不战而降,整个欧洲的局势岌岌可危。

此时的英国下院已不再信任奉行绥靖政策的领袖阿瑟·内维尔·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1869-1940年),寻求继任者的计划也早已启动。

阿瑟·内维尔·张伯伦

只不过1940年5月7日的这一天,下议院内彬彬有礼的诸位绅士们撕碎了往日温和的面孔,咒骂声、批评声开始响彻整个英国下院辩论庭。

这是英国政治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幕,各反对党派成员将手里的下院程序文件卷成匕首状,掷向那个不复有生气活力的英国首相保守党人张伯伦面前。

此时的英国急需一位不凡的领袖,他必须能够召唤民众赴汤蹈火,也必须能够不固执己见。

那么这样的领导者究竟身在何处?

 张伯伦发言讲话,其背后为丘吉尔

(Daily Telegraph / House of Commons Library)

现在的我们当然可以轻松地说出下一个继任者的名字,然而这样的问题在整个1940年政坛群星黯淡的英国看来却是无法解答。

这是因为此时的丘吉尔绝非为人所敬。

事实上,相比较后世诸多传奇的称谓,他更多被人称呼为利己主义者、夸夸其谈者、危险的好战分子以及错行累累的失败者。

然而就在张伯伦去意已决、哈利法克斯委婉拒绝的关键时刻,

温斯顿·丘吉尔在主动担任首相的同时自领了国防大臣一职,决意开始真正面对这场决定英国未来百年命运的战争。

电影《至暗时刻》剧照

正如丘吉尔后来回忆道:

“我感觉,仿佛与宿命同行;我走过的路做过的事皆是为这一刻、这一考验做的铺垫……我认为,自己对这场战争了如指掌,且自信该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看来,他的表现不愧为超凡卓越。

 02 

在了解其丰功伟绩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于其人做一个简单了解。

1874年11月31日,丘吉尔出生于牛津郡布莱尼姆宫的一个贵族家庭内。

丘吉尔童年时期照

吉尔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是当时公认的雄辩家,是受人敬仰的财政大臣。

他的母亲珍妮出身富家,是上流社会光鲜夺目的交际花。

珍妮·杰罗姆和伦道夫·丘吉尔

而此时的大英帝国势如洪流,君临天下,这些对于丘吉尔世界观的初始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伦道夫年仅四十五岁便告别人世,而在最后的二十年里,梅毒引发的麻痹性痴呆使得父子二人没能亲近并相互理解。

而他的母亲珍妮夫人好聚会、爱旅游、风流韵事不断。

对于丘吉尔,她采取了维多利亚时代上层阶级女性一贯的放养育儿模式。

这也导致丘吉尔此后回忆母亲往往用“我深爱她——然爱而远之”称谓。

这一切地一切使得安东尼·麦卡滕认为丘吉尔是一个既自疑又自信,既自卑又自尊,既斗牛犬般好勇斗胜又表现出令人不堪忍受的畏葸不前的人。

也就是这样一个复杂多样的人,在德国投入百万空军,发动闪电战,在整个欧洲燃起熊熊战火之时。

在一个静寂的夜晚,平静地告诉儿子:“我想,明天我将成为首相。”

丘吉尔

 03 

1940年5月11日,德军兵临法国边境。

此时的丘吉尔走马上任仅两天,哈利法克斯便开始策划伙同张伯伦挑战他。

内忧外患之下,摆在他面前,至关重要的一件事便是新首相在下院的第一次演说

这关系到自己能否平息来自白厅的质疑以及能否真正获得哪怕有限的支持。

丘吉尔下院首次演说图

第一次演讲耗时七分钟,这场丘吉尔认为终将载入历史的演说在当时其实收效不尽如人意。

只不过后来的众人才发现,当所有人都处于绝望之际,内心深处便会不经意间响起丘吉尔在演讲中反复强调的那句内阁同仁说过的话语:

“我所能奉献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与汗水。”

当然,个人的奉献并不能改变日益恶化的战局,德军轻而易举地突破了马其诺防线,丘吉尔向美国的求援也宣告无果。

马其诺防线(Maginot Line)照

更为重要的是,1940529日,德军开始最大密度地轰炸敦刻尔克港,此时的敦刻尔克共有30余万盟军将士被围困。

如何让被围困的大军在德国猛烈的炮火袭击中逃生成为丘吉尔所要面对的最为严峻的一个考验。

1940530日,雾锁伦敦,恶劣的天气使得伦敦暂时免遭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而此时的敦刻尔克港口,除却小舟,其他船只皆无法进出。

历史中赫赫有名的发电机计划在丘吉尔的首肯下开始施行。

在英国海军部的号召下,英国船主们纷纷驾驶着驳船、拖船、货船、客轮、汽船、汽艇等各色船只出海运送战士。

194064日,敦刻尔克撤退大功告成,三十三万名将士奇迹般得救。

丘吉尔的私人秘书约翰·马丁曾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道:

“那些天,尽管形势险恶,首相始终定如磐石,但旁人不难感受到压在其肩上的重任的煎熬。”

1940年敦刻尔克滩头撤退

而这种煎熬,伴随着敦刻尔克撤退完成后的喜悦最终凝结为那一篇在整个世界演讲史中都熠熠生辉的宣言:

“我们将在任何一块滩涂战斗;我们将在任何一处敌人登陆之地战斗;我们将在任何一畦田野、任何一条街巷战斗;我们将在任何一座山岗战斗;我们绝不投降!”

也许正如作者在跋中所言,丘吉尔曾害怕过,示弱过,甚至曾经郑重其事地酝酿过与希特勒媾和。

然而,惟有经过自疑、内省、忧惧、绝望与摇摆后做出的正确决策,才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丘吉尔的真实与伟大。

影片《至暗时刻》结尾,丘吉尔在漫天地欢呼声中穿过黑暗离开会场,只留给众人一个难以磨灭的英雄形象。

电影《至暗时刻》剧照

事实也证明,1940年5月的风风雨雨成就了这个男人。

正是在那个五月,温斯顿·丘吉尔成为了温斯顿·丘吉尔。

【本期推荐阅读】


▶▶▶点击此处收听有声书


👆点击封面,即可阅读

 译起读书|评论周刊

往期书评,点击可查看👇



更多活动及相关书讯

请关注“数字译文”微信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跳转阅读《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数字译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