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试试」第13期 中产阶级的孩子们为什么要上钢琴课?

文摘   文化   2024-10-10 16:00   上海  



 太阳底下无新事,

 为什么还要重启试试?


1948年出生的麦克尤恩,是西方历史中被称为“战后婴儿潮”里的一员,也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的孩子”。


他们经历了五十年代的“好社会”(affluence),在即将成年之际(1971年前,英美公民的投票权设定在21岁),赶上了“1968”这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于是他们打算狠狠撒次野。



伊恩·麦克尤恩


很快革命退烧,朝圣山上的哈耶克带着利刃以新自由主义之名下山扫荡,鼓风者如撒切尔、里根之流云集。


于是世界重回“秩序”,曾经的野小子不得不正襟危坐成为新中产,一切看似回归了正轨。


随后的岁月,他们结婚生子,升职或失业,仿佛一个中年人的未老先衰。茶米油盐外,只会对无能为力的性事念兹在兹。


至于爱情、理想云云,一脸不屑往往一笑了之,但眼锋一转,偶一闪过的淡淡忧伤还是泄露了天机,让我们看到“这一代人”终究有他们未曾了却的心事,终有某种看似未酬的壮志。


点击此处,下单购买《钢琴课》


麦克尤恩是当代英美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中产阶级孩子气”的作家,他的几乎所有小说,都可以放在这样一个时代的素描中去咂摸,如同将狄更斯放在维多利亚的烟囱里一样。


「重启试试」第13期开播,借着麦克尤恩新作《钢琴课》的上市,我们邀请到了著名作家小白,请他和我们一起通过这部据说最具自传色彩的小说,聊聊麦克尤恩和他的小说。



 EP.013 

 中产阶级的孩子们

 为什么要上钢琴课? 


🐝主持人:

刘盟赟  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部编辑,播客「重启试试」主理人。


🦦后期制作:

孙静 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部编辑。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伊恩·麦克尤恩《钢琴课》(长篇小说)

伊恩·麦克尤恩《甜牙》(长篇小说)

村上春树《奇鸟行状录》(长篇小说)

简·坎皮恩《钢琴课》(电影)

迈克尔·哈内克《钢琴教师》(电影)


🎹话题① 作为一种资产阶级审慎欲望释放的“钢琴课”


01:33 lessons 为什么就翻译成了《钢琴课》?



英文版《钢琴课》封面

点击此处,下单购买中文版


03:24 钢琴作为一种象征:压抑、禁忌与中产阶级身份


12:15 《钢琴课》中的阶级与反叛:小说主人公罗兰的选择


18:52 小说如何通过个体经验的神经末梢去消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大浪?


🎹话题② 作为一种现代小说叙事技巧的“妻子的失踪”


25:29 每个已婚男人都在幻想妻子的失踪:麦克尤恩与村上春树


29:51 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们在社会思潮变迁中的抵触与顺应:被抛弃的丈夫与成为顶流作家的前妻


35:39 “家变”:一种性别视角下的“出走”叙事



舞台剧《家变》剧照


🎹话题③ 作为一种秘密人生写作主题的“父子和解”


39:53 战争经历、家庭冲突与代际之间的最终和解


46:20 “二战”后的那一代的作家们如何在成长中反思肩上的历史?


电影《钢琴家》剧照


52:17 小白老师的推荐书目:《钢琴课》《甜牙》




 关于本期内容,

 你还可以了解更多:


👆点击阅读电子书

▶️点击收听有声书

👆点击阅读电子书

▶️点击收听有声书


 往期节目单:



 播客介绍: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小宇宙收听播客「重启试试」

数字译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