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这位伟大的作家在德国小城巴登维勒因病逝世,享年44岁,在俄罗斯文学的长夜里留下了无尽的叹息。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出生在俄国西南部的一个海港城市——塔甘罗格。他在塔甘罗格度过了一段痛苦的童年时期,之后就读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大学毕业后的契诃夫一边四处行医,一边开始进行小说创作。迫于生存的压力,他在创作初期撰写了大量仓促完成、内容无聊的搞笑作品。直到他听取当时著名的作家前辈格里戈罗维奇的建议之后,才真正下定决心,认真写作严肃的文学作品。转型后的契诃夫在创作上逐渐走向成熟,留下了无数经典作品。契诃夫因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这一称号而为人所熟知,然而,他的戏剧作品丝毫不逊色于小说,他在戏剧方面的成就曾经被大大低估过。他生命最后十年里创作的三部剧本《海鸥》《三姊妹》和《樱桃园》无疑是最成熟与杰出的作品。契诃夫戏剧代表作
在契诃夫的戏剧中,那些若隐若现的背景音乐带着一丝丝哀伤的气息,余音袅袅,为整部剧烘托了十足的气氛。最早指出契诃夫作品中的音乐性的,是俄国导演、戏剧理论家梅耶荷德,他曾称契诃夫的《樱桃园》“像柴可夫斯基交响乐”。1896年,《海鸥》在彼得堡的首演遭遇了空前的惨败。
与传统戏剧不同,《海鸥》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以“情绪的潜流”代替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仿佛将庸俗不堪、平淡乏味的现实生活照搬到了舞台上。演职人员对于这出有着巨大创新的戏剧把握不当,而当时的观众更是无法理解这部超前于时代的作品,在演出现场不断爆发出哄笑。两年后,著名导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科两人在重排《海鸥》时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尽管契诃夫在创作《海鸥》时,希望写出一部通俗喜剧,但这部戏中同时充满了悲剧感。《海鸥》中,青年女演员妮娜的命运就像那只被无缘无故杀死的海鸥一样,得到了毁灭,正如那句著名的台词:“偶然来了一个人,看见了她,因为没有事情可做,就把她,像这只海鸥一样,给毁灭了。”
当遭遇了如海鸥般的毁灭后,妮娜在最后与爱慕她的青年作家特里波列夫重逢,这时她忽然理解并成功念出了自己之前表演时失败过的一段独白。当真正品尝过人生的悲剧后,她才终于明白舞台上的悲剧与生活中的悲剧其实并没有多少差别。剧中那一次次出现的更夫打更声和低唱的歌声,使这个本就带着几丝悲剧性的故事更添上几分萧瑟之感。
契诃夫向莫斯科艺术剧院成员朗读《海鸥》剧本,1898
《三姊妹》中流落到外省的三姐妹无法忍受生活的无聊,不断地怀念故乡莫斯科,发出“到莫斯科去”这样的心声。莫斯科是她们度过欢乐童年的地方,是幸福与美好生活的象征,也是契诃夫自己一心想去的地方。契诃夫由于患上了肺结核,在医生的要求下去往温暖的南方城市雅尔塔休养,但他认为雅尔塔的生活单调无聊,根本不是写作的人该待的地方。他一心想要回到莫斯科,去观察人们鲜活的生活,去汲取莫斯科丰富文化中的营养,他让笔下的三姐妹代替自己表达了心中的愿望。
《三姊妹》被各种丰富的背景音乐所包围,有温柔的歌声,还有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吉他、竖琴等各种乐器的美妙声音。在第四幕中,军乐队奏起进行曲,军官们即将离开三姐妹所在的这个城市。大姐奥尔加拥抱着两个妹妹说道:“音乐多么高兴,多么愉快呀!叫人觉得仿佛再稍稍等一会,我们就会懂得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为什么痛苦似的……我们真恨不得能够懂得呀!啊!我们真恨不得能够懂得呀!”
动听的音乐给三姐妹注入了继续努力生活下去的动力与希望,她们仍然渴望着去莫斯科过一种理想的生活,但同时,这种理想的生活究竟是否真的能实现,我们并不知道。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三姊妹》表现出一种悲观与乐观结合,哀伤与欢快交织的奇妙观感。
与《海鸥》一样,《樱桃园》也是一部带有悲剧色彩的喜剧。出身贵族的加耶夫与郞涅夫斯卡雅兄妹继承了一个祖传的大樱桃园,两人因为游手好闲、奢侈度日,欠下了大笔债务,最后不得不将祖宅与樱桃园一起卖给商人。在传统的解读中,樱桃园往往象征着没落和即将崩溃的旧制度、旧贵族阶级,樱桃园被卖和樱桃树被斧头砍伐则象征着新生活与新兴资产阶级的来临。然而,契诃夫在作品中从来都不只是单一地进行某种批判或喊出某种口号,他在《樱桃园》中更像是探讨——在一种新旧交替时期的复杂境况下,在这种新与旧,传统与现代过渡的时期中,人们将如何面对这些杂糅在一起的冲突和矛盾,融合和进步呢?
《樱桃园》所体现出的音乐性是最强的。
当犹太乐队被邀请到庄园中进行表演时,那欢快的乐队演奏声、舞曲声、歌唱声互相交织在一起,象征着旧生活中最后的狂欢。
牧童吹奏的牧笛声,吉他弹奏的悲凉曲调,以及几次提到的天边传来一种类似琴弦绷断的声音,都是如此的忧郁惆怅、朦胧缥缈。
剧终园子里响起了斧子砍伐樱桃树的沉闷凄凉声,又好似卡夫卡《乡村医生》中树林里响起的斧子声,神秘而又悲怆,有着极为丰富的象征内涵。
所有的音乐仿佛组成了一部宏大的交响曲,奏响了诀别过去,迈向未来的哀婉之声。
契诃夫的小说与书信
契诃夫的戏剧一如他的小说,语言简洁,情感自然,情节真实,如此贴近我们平常的生活,又于简单处见深刻。他开创了崭新的戏剧创作方法,用心理抒情的手法表达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而非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还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体裁的特质引入戏剧,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形式。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遭遇的生活困境,与庸俗无聊的生活做斗争的痛苦都极为生动地反映在他的戏剧中,而这些荒诞、幻灭、无奈、哀愁都通过丰富的背景音乐,达到了余音绕梁的效果。契诃夫渴望为俄国人民做出一些实际的贡献,他关注公平和公正,尊严与权利,渴望帮助底层人民一点点地挤出“奴性”,成为真正的平等的人。他曾说:“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我至少需要一点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一点点也好。”
因为本职工作是医生,他的文字如医生的手术刀般冷静、精准,看似有些平淡,但在这些不动声色的客观背后,是一颗对俄国和俄国人民充满悲愤又饱含深情的心。
👆点击封面,即可阅读
▶▶▶点击此处收听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购买会员畅听全本
译起读书|评论周刊
往期书评,点击可查看👇
更多活动及相关书讯
请关注“数字译文”微信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跳转阅读《契诃夫戏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