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喝奶或进食,会偷走孩子的身高吗?答案你想不到

健康   2024-11-29 11:31   北京  


本文转载自公号: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
近期儿保还是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之前也回答过,但杨医生这个更具体和有说服力,有需要的家长们来看看啦。
下面是正文:

网络上一直有一些“专家”呼吁,避免孩子在睡前饮用牛奶或进食,以免阻碍他们的身高发育。



有一些帖子传播量甚广,那么这个建议站得住脚吗?今天就来有理有据地讨论一下。


网上的说法怎么来的?


众多关注孩子身高的家长或许对「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有所耳闻。该试验原理之一是通过药物诱导孩子出现低血糖状态,以此激发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进而评估孩子是否存在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的情况。


简而言之,低血糖环境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相应地,高血糖状态则可能抑制其分泌。正是基于这一原理,睡前避免喝奶或进食的观点应运而生:


不吃:血糖维持较低水平 → 生长激素分泌增多 → 有利于身高增长


:血糖上升 → 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 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这一推理乍看之下颇为合理,但经深入剖析,其科学性实则有待商榷。


血糖和生长激素之间到底什么关系?


我们先看看人体的血糖调节机制。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糖水平波动于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即3.5-5.5mmol/L(亦有教材写3.9-6.0mmol/L)。这一微妙的血糖平衡是由多种内分泌激素共同精细调控的。


当我们摄入食物后,血糖水平随之上升,此时,胰岛素——这一体内唯一负责降低血糖的激素——便会迅速且大量地分泌,如同一道精准的调控指令,促使血糖逐步回落并稳定在3.5-5.5mmol/L


相反,在遭遇饥饿或其他导致血糖下降的情况下,一系列旨在提升血糖的激素便会粉墨登场,协同作用以恢复血糖至正常范畴。


在这其中,生长激素确实扮演着升糖激素的角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升糖效应并非最为显著,真正的主力军乃是胰高血糖素,它在调节血糖回升的过程中发挥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将睡前进食简单地与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及身高增长受限划等号,显然忽略了人体复杂而精细的血糖调节网络,以及多种激素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微妙平衡。


我们也从这个说法的源头「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再来看看,这个试验究竟是怎么做的呢?(这里特指用胰岛素诱发低血糖来进行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试验的前一天夜里从午夜开始禁食,第二天早上8:00-9:00开始抽第一次血作为基础值,然后注射胰岛素,人为诱发低血糖,在用药后的30、60、90、120分钟多次抽血去寻找生长激素分泌的峰值。


这个试验中对低血糖的要求是:血糖<2.6mmol/L或低于基础值的50%。亦有教材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血糖<2.22mmol/L。


临床上出于安全角度考虑,甚少有这样操作的,在血糖低于2.6mmol/L,孩子出现低血糖表现,如头晕、乏力、恶心、出冷汗、手抖等,就应当饮用葡萄糖水或进食,以避免低血糖休克这一潜在风险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从进食晚餐到睡觉之间的时间相对短暂,血糖水平是不会急剧下降到2.6mmol/L,甚至下降到2.22mmol/L以下的,想要通过这样短时间的“饿一饿”来诱发生长激素的大量分泌是不现实的,即“睡前不吃→血糖水平低→生长激素分泌多→长高”在这种场景下无法实现。


如果真有孩子在晚餐后到睡前短短数小时的轻微饥饿就发生低血糖了,那么请别再纠结生长激素的分泌问题了,这种情况需要尽快来内分泌科,咱们得查查是否存在糖原分解障碍或胰岛素分泌过多等疾病导致低血糖。


说完了低血糖对于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我们再看看高血糖的情况。


高血糖确实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临床上还有个相对“小众“的试验——“生长激素葡萄糖抑制试验”,是用来诊断垂体性巨人症的


它的操作流程是口服大剂量的葡萄糖(1.75g/kg,最大75g),在口服前及口服后30、60、90、120、150、180分钟多次抽血查生长激素。


正常人随着血糖水平升高,生长激素会被抑制,在30-60分钟内降低,但在150-180分钟时生长激素会出现升高。(亦有文献认为会抑制1-3小时,在3-5小时回升)


我们回到日常情景中来,睡前喝奶,牛奶的含糖量约3.4%,即200ml纯牛奶糖分不到7g,且以乳糖为主,并非葡萄糖,乳糖的升糖速度相对温和,不会导致血糖迅速且大幅度地升高,那么也不会对生长激素分泌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更何况牛奶还是一种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而高蛋白的食物能够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


那有家长会继续问了,喝奶不会,如果睡前是吃饼干、面包、糖果等高糖食物呢?


这些食物会导致血糖出现一过性的波动,但胰岛素会迅速分泌并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维持血糖稳定。也就是类似于前面“生长激素葡萄糖抑制试验”的情况,生长激素的分泌可能在进食后30-60分钟下降,但后面就自行回升了。


这种波动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生长激素分泌量的减少,即“吃→血糖升高→生长激素分泌少→影响生长”也不完全成立。


有没有血糖持续升高、生长激素持续受抑制的情况呢?


健康人的胰岛素是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的,如果血糖水平持续升高,那么也是别研究生长激素了,先排查糖尿病的可能性吧!


生长激素的分泌有什么特点?


看完了血糖和生长激素的关系后,我们来看看生长激素本身的分泌特点:脉冲式分泌。


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每日分泌约有10次脉冲,总共持续约90分钟,间隔约128分钟。


在青春期和新生儿中分泌较高,随年龄增长而下降,65岁以后总水平大幅降低。不同年龄生长激素每日分泌情况如下图:





这种脉冲的昼夜波动显著,白天的分泌低峰时,生长激素的浓度常在5ug/L以下,饭后会有1-2次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脉冲出现是不受进食、血糖、糖皮质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水平及应激因素所影响的。


敲重点,生长激素每日的自然脉冲是独立于进食和血糖水平之外的。



而夜间睡眠时,生长激素高峰一般在入睡后45-90分钟逐渐出现,最高浓度可达50-60ug/L。如果睡眠时间发生变化,生长激素的峰值出现时间也会变化。即便是醒来后再入睡,2小时内仍然可以出现生长激素高峰。



而且与睡眠有关的生长激素峰值是不受高血糖所抑制的。这意味着,即使是进食后立刻睡觉,短暂的餐后血糖一过性升高也不会影响睡眠所带来的生长激素分泌高峰的。反之,如果孩子饥饿难耐、辗转反侧,倒是可能有影响。


我们该如何看待睡前喝牛奶或进食?


根据前面的分析,睡前适量喝牛奶或进食并不会阻碍生长激素的分泌,不会对孩子的身高发育构成负面影响。相反,适量的营养摄入和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自我感觉舒服为宜,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和营养均衡)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尽管生长激素在促进身高增长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但成年终身高并非单一因素所决定的


例如,尽管女性的全日生长激素分泌量高于男性,但大多数女性的身高低于男性;此外,还有“特发性矮身材”这种情况,即不缺乏生长激素,但身高偏矮。


身高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生长激素和遗传的作用外,后天的营养摄入、作息习惯、运动锻炼、心理状态等也对身高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帮助孩子增高时,应该采取综合措施,注重营养均衡、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心情愉悦等方面的调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 记录生长曲线,请戳👇



💾 获取高清生长曲线PDF文件(含WHO曲线、Fenton曲线、中国的生长曲线),请按以下方式操作:关注卓正科普👉点击发消息按钮👉发送关键词「生长曲线」。



📖 学习生长曲线的方方面面,请看科普👉2024最新生长曲线解读来了,家长们快试试吧!


审稿专家 祝婕

卓正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内分泌专科医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

参考文献

1.颜纯.小儿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查锡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Guo Q, Wang B,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milk intake and childhood growth: results from a nationwide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t J Obes (Lond). 2020 Nov;44(11):2194-2202. doi: 10.1038/s41366-020-0625-4. Epub 2020 Jun 16. PMID: 32546859.

4.Engel S, Elhauge M, et al. Effect of whole milk compared with skimmed milk on fasting blood lipids in healthy adults: a 3-week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 Eur J Clin Nutr. 2018 Feb;72(2):249-254. doi: 10.1038/s41430-017-0042-5. Epub 2017 Dec 11. PMID: 29229955.

5.Güemes M, Rahman SA, et al. What is a normal blood glucose? Arch Dis Child. 2016 Jun;101(6):569-574. doi: 10.1136/archdischild-2015-308336. Epub 2015 Sep 14. PMID: 26369574.

6.Naila Goldenberg, Ariel Barkan.Factors Regulating Growth Hormone Secretion in Humans.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36(1),2007, 37-55, ISSN 0889-8529, https://doi.org/10.1016/j.ecl.2006.11.003.

7. Uptodate.生长激素的生理学


内容编辑 Luka



免责声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健康信息,个人医学问题请向医生咨询。文章转载请联系:medicine@distinctclinic.com。

儿科医生孔令凯
这里是儿科医师孔令凯的图文集散地。 为具有死磕精神的儿科医生和具有钻研精神的家长提供最严谨并且接地气的科普文章。看完文章,你就是小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