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化脓性扁桃体炎或者猩红热,刚恢复就复发了,怎么处理?

健康   2025-01-02 16:49   北京  

导读

最近流感最猛,但其他感染也是穿插其中不绝,最近陆续又有几个猩红热的病例,还是值得给大家提个醒,不典型的还是有,之前已经讲过了,具体看文章:如今的猩红热,太不讲武德了......。今天重点说说复发的。

哈哈,大家开始看吧。

看完文章,可以说说自己最短时间复发是几天(如果有的话)?也说说自己感觉为啥会复发吧。

简单粗暴版

扁桃体炎或者猩红热,治疗康复后,再次出现也不要怕,再治疗一个疗程就行。

再次出现扁桃体炎时,一定要先明确是 A 组链球菌感染,还是其他病毒感染导致的,具体看下文。

如果医从性高,初次感染不能使用阿莫西林、或者复发感染时,都可以从头孢氨苄用起,当然,直接上 3 代头孢没有问题,毕竟能少用 5 天抗生素。

无论用啥药,一定要按要求用满疗程,不要擅自停药。

目 录

  1. 化脓性扁桃体炎或者猩红热复发的多吗?

  2. 为啥会复发或者治疗不好呢?

  3. 怎么判断是复发还是其他病原感染?

  4. 复发的怎么治疗呢?

  5. 为啥临床上用头孢氨苄的少呢?

化脓性扁桃体炎或者猩红热复发的多吗?

为啥这两个一起说?因为都是 A 组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导致的。

之前认为只要用抗生素治疗了,这两个问题复发率非常低,但临床看诊和网上咨询中,确实能零星碰到。

那这个具体比例有多少呢?

看了下资料[1],猩红热患者,10% 左右复发,并且其中 7.5% 的复发 2 次,2.5% 的复发 3 次,最短的复发间隔是 14 天,最长的是 5 年左右。

其实,按照一些资料建议,只认为初次发病后 30 天内再次感染是复发[2],再之后的,比如 3 年后再次感染,那就是新发感染了,但目前这个还没有得到统一的共识。

为啥呢?因为不咋重要,发现就治疗就行。

对于化脓性扁桃体炎,复发率应该比猩红热还要多些,看文献有个 9 女孩[3],3 个月一共患上 3 次链球菌咽扁桃体炎,每次都是 10 天的阿莫西林治疗后好转,孩子也是无语了。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3]

经常看我科普的家长可能会问,这个能确定每次都是 A 链感染吗?会不会是病毒性的呢?

问的非常好!文章也说了,确实每次都是,因为每次都测 ASO,滴度都有升高,一用药孩子的喉咙痛、头痛、发热都很快好转。

强调一下,抗 O(ASO)单次结果不能说明链球菌感染,该次病程中,第二次的比第一次明显升高才有意义。

然后,临床中,我目前确定的病历中,有刚停药 1 周,孩子再次出现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大家有明确的更短的吗?可以留言说说啦。

为啥会复发或者治疗不好呢?

如果治疗不好,考虑是抗生素用的不对,比如用的是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这些,这些在国内对 A 组链球菌的耐药性非常高,用上大部分没有效果,国外资料中,这些药物还是推荐的。

另外,如果按照要求,正规使用阿莫西林,基本都能搞定,但是这个药物需要使用 10 天,用上 2-3 天,觉得不发热就停药的,就可能很快再次发热或者出现皮疹等表现。

再然后就是,有极少数的 A 组链球菌是产β- 内酰胺酶的,这些菌对阿莫西林耐药,需要加用克拉维酸钾才有效,但这种确实非常少见,只有有临床案例,没有明确药敏报告有耐药的。

很快复发也是大部分是抗生素使用不规范,比如疗程不够,阿莫西林让用 10 天的,用了 3-5 天就不用了;另外也有就是感染了新的类型的 A 组链球菌的。

目前基于 A 组链球菌的 M 蛋白不同,已经有 240 种血清型,感染新的类型后,会再次出现症状。

还有一些,确实是 A 组链球菌一直存在于咽喉部位,不定期的出来兴风作浪,这种情况也不是很多见。

怎么判断是复发还是其他病原感染?

怎么判断新的发热、喉咙痛、扁桃体炎、或者皮疹是复发了,还是其他问题导致的呢?

猩红热,只要是出现典型的皮疹了,如下图所示,那基本不会误诊,扁桃体炎可能和其他病毒感染导致的不好区分,这个之前也写过文章,这里再简单说说。

图片来源见水印

如果出现病毒感染症状,比如有流清涕、结膜炎、咳嗽、声音嘶哑、腹泻这些,那基本就是病毒导致的扁桃体炎了,这些扁桃体多是只红,上面没什么脓液,如下图 C 所示: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2]

上图(A)14 岁女孩的链球菌性咽炎表现为扁桃体渗出和肿大。(B)19 岁女性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扁桃体红斑肿胀,与悬雍垂「吻合」。(C)16 岁女孩的病毒性咽炎表现为扁桃体红斑,无肿大或渗出。

另外出现扁桃体化脓时,需要鉴别腺病毒和 EB 病毒,这些仅凭扁桃体是无法鉴别的,可以通过腺病毒多有流涕、咳嗽等表现,EB 病毒血常规淋巴细胞明显升高,有异型淋巴细胞鉴别。

关于腺病毒文章:腺病毒感染,知道这些就非常够了

关于 EB 病毒文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接吻病全讲解

然后,在判断是否 A 组链球菌感染上,咱们也可以看看改良 Centor 评分,对发热 3 天内的剂型咽扁桃体炎进行评估:

对于评分的分析如下,分值越高,A 链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那这次的症状,就考虑是复发而不是其他病毒感染。

复发的怎么治疗呢?

如果复发了,明确了就是 A 组链球菌感染导致的,那就再次给予抗生素治疗一个疗程就行了。

如果之前用的是阿莫西林,那这次用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钾,用量还是按照阿莫西林使用,50mg/kg.天,每日 1 次,最大 1g/天。

另外,UPTODATE 也建议,开始用阿莫西林,也可以换成一代头孢,或者开始用一代头孢菌素,则随后选用更新一代头孢菌素。

一代头孢使用头孢氨苄,这是 Red Book 和美国儿科学会和 CDC 等推荐的首选药物[4-6],用量为每日 40 mg/kg,分 2 次服用(最大剂量:500 mg/剂),使用满 10 天。

那这时,咱们选择 3 代头孢呢,比如头孢地尼,头孢泊肟行吗?当然可以,不是说一定得一级一级的往上升,并且这两个药物,用 5 天疗程就够了,医从性更高。

为啥临床上用头孢氨苄的少呢?

基本所有权威机构都会把头孢氨苄当做阿莫西林轻度非 IgE 介导过敏(用药数日才出现斑丘疹等)后的第一选择,但是用的确实比较少。

然后如果是急性的青霉素过敏,可以选择第 2 代或第 3 代,具体如下[7]

P.S.上图中,头孢泊肟,用量在不同疾病中不同,比如鼻窦炎,最大每次可以用到 200mg,每日 2 次。这里面没有头孢克洛用量,也是按照 20mg/kg.天,每 8 小时一次,最大 1g/日。

当复发感染时,推荐是一级一级的升级。

但很多医疗机构是直接上头孢呋辛、头孢克洛,我在不能选择阿莫西林或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时,更喜欢头孢泊肟和地尼,为啥?

主要是用药习惯问题,不能说直接用二代头孢就是不恰当的,我们用 3 代头孢主要是疗程问题,5 天的疗程家长们用起来,确实是医从性会更高些,效果更好。

当然,如果医依从性高,那就头孢氨苄走起没有问题,也没有效果不好或者耐药问题。

OVER,大家可以说说自己的经历啦。

- 参考文献 -

[1].de Dios Javierre B, García Ventura M, Arrudi Moreno M, García Vera C. Escarlatina de repetición: una entidad frecuente. An Pediatr (Barc). 2017;87:232–233.

[2].Kalra MG, Higgins KE, Perez ED. Common Questions About 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 Am Fam Physician. 2016 Jul 1;94(1):24-31. Erratum in: Am Fam Physician. 2017 Apr 1;95(7):414. PMID: 27386721.

[3].https://www.consultant360.com/articles/recurrent-group-streptococcus-pharyngitis

[4].David W. Kimberlin. "Group A Streptococcal Infections", Red Book: 2021–2024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Infectious Diseases, Committee on Infectious Diseases,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5].Sejal Makvana Bhavsar; Group A Streptococcus Infections. Pediatr Rev March 2024; 45 (3): 143–151. https://doi.org/10.1542/pir.2023-005976

[6].CDC.Clinical Guidance for Group A 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2024.https://www.cdc.gov/group-a-strep/hcp/clinical-guidance/strep-throat.html

[7].Michael E Pichichero.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 in adults and children.uptodate.2024.

儿科医生孔令凯
这里是儿科医师孔令凯的图文集散地。 为具有死磕精神的儿科医生和具有钻研精神的家长提供最严谨并且接地气的科普文章。看完文章,你就是小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