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下图识别获取↓↓
以下是正文:
咱做家长的,在娃很小的时候,也都是有过母(父)慈子孝的VIP体验的,但这样的美好时光是短暂的......
等到了两三岁,萌娃可爱滤镜就彻底破裂了。
早上怎么叫都不起床,眼瞅着要迟到了还赖在床上哼哼唧唧;
你马上上班要迟到了,但娃就是缠着你让你陪玩,死活不让你走;
说了几十遍玩具不玩了要收起来,但每次还是乱糟糟地扔一地;
不管你让娃做什么,他都是拒绝三连“我不!不要!就不!”;
面对你的管教,动不动就发脾气、扔东西,甚至还咬人、打人;
看完上面这些,大家脑海里是不是已经有画面了?
当面对上述的情况时,家长真的很难做到每一次都心平气和地处理,难免有忍不住的时候,结果就是孩子被吼得嗷嗷哭,家长是又气又后悔。
在了解怎么应对这种情况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为什么宝宝会不听话。
理由1:宝宝听不到重点
当父母说话太多,或在需要切入重点时讲大道理,发表空洞的言论,宝宝听不到重点,别无选择,只能选择不听父母说话。
理由2:为了避免冲突
不听父母说话,也是宝宝避免冲突的方法。例如当宝宝打翻了一杯水时,就可能会忽视你的指责,像没有这回事儿一样。
理由3:宝宝在试探
不听大人说话,也可能是宝宝考验父母权威和他自主权的方法。
这不仅能启发宝宝,还能让宝宝很高兴地看看妈妈或爸爸会对自己重复说多少次(“你没在听吗?我跟你说了三遍了,把积木捡起来”),以及你最终会采取什么行动。
理由4:指令不够明确
宝宝不听父母说话,可能是因为他们正在忙于自己的活动,或者他们可能觉得父母的指示不够明确或者不切实际。
父母应该尝试使用更具体、更直接的指令,并且在必要时通过行动来支持他们的语言,比如亲自引导宝宝完成某项任务,而不是仅仅口头上告诉他们去做[1]。
(图片来源于Pixabay)
以下这些场景,家里有娃的家长一定不陌生。
场景一 不好好吃饭
面对孩子不好好吃饭,吃两口玩一会儿,一顿饭吃一两个小时的时候,我们通常是怎么处理呢?
常见的解决方法
“好好吃饭才是乖孩子,谁是我的乖宝宝呢?”,孩子的反应可能是完全无视,继续磨磨蹭蹭;
我们的耐心值进一步下降,会有点儿生气,开始“威胁”,“你不好好吃,我就给别的小朋友吃,你就饿着吧!”这时孩子也会跟着生气,更不愿意好好吃了。
接着就是忍无可忍,忍不住吼一两声,孩子被吓哭。
【游戏力】的解决魔法
我们可以把“必须做的事情”变成“有趣的游戏”。
吃饭的时候和孩子玩一个游戏,叫做“谁来送饭”。
比如你端着饭来到孩子身边,问他:“小朋友,你猜今天谁来给你送饭呀?喵喵喵。”
“小猫咪!”
“哇!你一下就猜到啦!”孩子猜对后,你一边惊讶一边把饭喂到他嘴里,第一口成功。
下一轮可以神秘一点。
“这回你肯定猜不到了,咩咩咩~”
“小羊!”
“哎呀,又猜对了,你怎么做到的?”
接下来你还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比如他想让哪个小动物来送饭,你就要发出相应的叫声。
甚至可以配上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时不时发出一些“怪叫”,这样愉快的游戏氛围里,孩子怎么会不好好吃饭呢?
场景二 早上不肯起床
明明上幼儿园要迟到了,但孩子就是哼哼唧唧不起床,甚至满床打滚、大哭大闹,我们是怎么应对呢?
常见的解决方法
刚开始我们还是和颜悦色的,但如果孩子还在磨蹭,我们的语气就要严厉一些,忍不住催促了,“快点儿起,再不起来马上迟到了!”
但往往这个时候孩子还是不听话,我们的语气自然是进一步严厉,开始命令:“快起,我数到三!一二三,你起不起!”
最后就是我们忍不住大吼大叫,孩子抗拒哭闹、满床打滚。
【游戏力】的解决魔法
早起本身就很痛苦,如果我们还对孩子命令催促,甚至吼骂,那他们当然会更加排斥。
如果我们和孩子玩一些起床小游戏,让孩子在轻松开心的氛围里慢慢清醒,早起可不是什么难事儿。
比如玩儿“捉瞌睡虫”的游戏。
“啊呀,今天是不是瞌睡虫太多了,我的好宝宝怎么还没醒。我得把它们都抓走,扔掉。”
然后我们可以在孩子身上捏一捏、搓一搓,找到“瞌睡虫”。
“哎呀,脖子上好大一只,捉住了!”
“哎呦呦,肩膀上也有!差点让他跑了。”
你还可以让孩子反过来找你身上的“瞌睡虫”,趁机跑下床,孩子忍不住爬起来追你的时候,不就慢慢清醒了吗?
场景三 做事总是磨蹭
睡前让孩子刷牙,说了三遍还在磨蹭,答应玩儿十分钟就来刷,几个十分钟都过去了还在磨蹭,我们是怎么处理呢?
常见的解决方法
刚开始还有些耐心,但当孩子总是把我们的话当耳旁风,还在墨迹时,就忍不住催促或命令,“再有半小时就要上床睡觉了,现在立刻去刷牙!”
甚至开始“威胁”,“你再不刷牙,晚上就没有睡前故事,我不和你睡觉了,你自己睡!”
有时候孩子连威胁都不怕,那就会变成我们大吼大叫,孩子哭哭啼啼地去刷牙。
【游戏力】的解决魔法
除了心力交瘁的吼叫,其实用玩游戏的方式进行,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因为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本性。
而且孩子磨蹭也可能是因为他们逐渐排斥这种被掌握、被支配、没有自主权的感觉,他们是小,但心里什么都懂呢。
这时不妨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比如玩儿“教小熊刷牙”的游戏。
你来假扮小熊,跟孩子说:“哎呀,我是小熊,我不会刷牙,小朋友,你能教我吗?”
你拉着孩子的小手一起去浴室,让孩子给你示范刷牙,你一边学一边可以问:“小朋友你刷的真好,那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呢?”在示范的过程中孩子不知不觉就把牙刷了。
类似这样的让人头疼的场景还有非常多,相应的游戏也是五花八门,那大家可能有疑问了,我们自己不知道玩儿什么游戏更合适怎么办?
没关系,这些游戏都是来自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课程。
它叫“天天游戏力-用游戏化解100+个养育难题”。
听过课程后,大家就能发现,之前一些陷入死循环的养育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打开一个解决的豁口,让养育和亲子关系都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原因都懂,道理也明白,但真正去做的时候,大家就会发现,该忍不住还是忍不住,不光如此,还会因为了解了吼孩子的一些坏处,反而加重了自己的负罪感。
于是乎,会反复陷入“不吼不听话、吼完就后悔”的恶性循环里。
首先,想和大家说的是,不要太过于苛责自己,育儿的过程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要接受这种不完美。
李岩老师在课程中就提到过,说当我们面对孩子的不听话、不配合时,出现情绪是正常的。
而每个人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也都不一样,冲孩子吼叫也不是你有意为之,这就是你面对超出你能力范畴之外的情绪波动时,你正常的大脑活动。
所以,咱家长首先要明白的是,偶尔的没耐心、吼孩子、不完美的养育都是正常的。
其次,我们要明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才是关键。
短期来看,“吼孩子”确实能暂时解决当下的问题,但长远来看,对孩子心理发育和亲子关系都是没什么益处的。
那面对这种“打不得骂不得”的问题,有什么能良性循环起来的解决办法吗?
其实是有的。
这就是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游戏力的课程。
现在买还有专属优惠——立减¥40!
原价¥199,在开心爸好物馆购买仅需¥159,优惠仅限3天哦,截止到1月25日24:00
↓↓长按扫码获取↓↓
在了解课程之前,咱们先浅浅地了解一下游戏力是什么,它在养育过程中有多重要。
游戏力被视为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
不光可以解决常见的行为问题,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并重建父母与孩子间亲密沟通的桥梁;
而且通过游戏,父母可以更有效地与孩子沟通,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并以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传达关怀、爱心、赞赏、鼓励、期望和界限。
总的来说,游戏力是一种积极的育儿方式,它鼓励父母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世界中,通过游戏来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建立自信,以及加强亲子之间的联系[2]。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个课程叫“天天游戏力-用游戏化解100+个养育难题”。
听过课程后,大家就能发现,之前一些陷入死循环的养育问题,似乎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打开一个解决的豁口,让养育和亲子关系都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那么之所以给大家推荐这个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名师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首先打造这套课程的老师就大有来头。
他是游戏力工作室的创始人,从事了十多年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和实践,非常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更懂得怎么和孩子沟通。
大家去实际听课程的时候就会发现,李岩老师非常的幽默接地气,亲和力很强,从不讲枯燥的理论知识,都是把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自己的养育经验结合起来分享给大家,很实用。
热门高频的育儿难题都有解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家长进退两难、手足无措的问题可不止一两个,而是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套课程不光从儿童心理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出发,也考虑到了站在家长角度所面临的育儿困惑。
将二者结合,提炼了104个大家高频热门的精华问题,逐一为大家击破。
七大核心板块,全面覆盖
↓↓长按扫码获取↓↓
【购买课程后如何学习】
[1] .海蒂·麦考夫.莎伦·梅泽尔等.海蒂育儿大百科(1-3岁)[M].第1版.南海出版社,2014.
[2].科恩,劳伦斯.游戏力[M].李岩,译.成都:军事谊文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