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擤出来的鼻涕,都去哪儿了?

健康   2024-10-25 11:32   北京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


导读


哈哈,这篇文章挺有趣的,家长们可以愉快的看下啦,最后还讲了怎么教小朋友擤鼻涕,大家也可以试试哦。


下面是正文:

 
听到孩子“嗤嗤”地吸鼻子,大家心里头会不会毛毛的?时常有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

孩子感冒有鼻涕,老往鼻子里吸,不提醒就不擤出来,这样下去感冒还能好吗?


医生,我家孩子还不会擤鼻涕,生病时只能把鼻涕往里吸,这会不会不好啊?


先说答案:吸进去的鼻涕可能是从“后鼻孔”排走了,只要能排出去都是好事,别太担心。



没擤出来的鼻涕,都去哪儿了?


 

很理解家长的担忧,感冒很严重时鼻涕似乎永远擤不完,往里吸岂不是会更糟?那可不一定,因为我们不仅有前鼻孔,还有后鼻孔,位于鼻腔后头通向咽喉。

            
   

鼻涕是鼻粘膜产生的分泌物,哪怕在我们没有生病时,成人鼻腔鼻窦的粘膜,一天也会产生大约1000ml的液体,其中有大部分(约700ml)主要用来加温加湿空气,剩余的往后流入咽部,经吞咽功能排走。

   

鼻涕之所以容易流向后鼻孔,和鼻腔的构造有关,鼻粘膜上的纤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会像小扫帚一样,把分泌物从鼻窦扫到鼻道,再从鼻道扫向咽部。

   


当我们生病时,炎症侵袭呼吸道,鼻粘膜的分泌物会特别地多,但我们把鼻涕往后吸,经咽喉流向消化道,并不会加重感冒或鼻窦炎,倒吸进去的这点鼻涕,跟咱们的“日常水平”相比,根本不算个事,不会对病情发展产生什么扰动或影响。

   

同样的,孩子不会吐痰,把痰吞下去也没问题。(拓展阅读:孩子不会吐痰,把痰吞下去了有问题吗?咳嗽有痰怎么办?

    

有一种情况会影响病情的发展——鼻涕堵塞在鼻腔和鼻窦里,致使引流不畅,这不利于炎症的恢复,还有可能继发细菌感染。不过即便对于会擤鼻涕的孩子,对付这样的鼻涕,单靠擤鼻子也是不够的。

     

      

那怎么办呢?洗鼻。

 

我们用盐水/海盐水滴鼻、喷鼻或冲洗,都是为了把鼻涕带出来。无论鼻涕是从前鼻孔排出来,还是往后倒吸、吞进去或从嘴里吐出来,都能达到鼻腔清洁的目的。

  

但鼻涕吞进去或吐出来,主观感受上不太舒适,所以咱们还是尽量帮助孩子让鼻涕从前鼻孔冲出来、擤出来。


 

为什么有些孩子三四岁了,

还不会擤鼻涕?



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擤鼻涕可能就像呼吸一样简单,但正常呼吸时气流是很缓慢的,这么缓慢的气流并不足以把粘稠的鼻涕从后往前推。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简单看看鼻腔的解剖结构。鼻腔不仅很深,而且里面弯弯绕绕的,很复杂。很多朋友以为鼻腔是像下图左半侧这样的,可实际上却如右侧,光是鼻道就有三个。

   

      

其中,我们的中鼻道汇集了“额窦”、“前组筛窦”以及“上颌窦”的开口,这几组鼻窦的分泌物得先到中鼻道才能排出(如下图)。可以看到,往后才是“顺势而为”,往前擤则要翻山越岭爬个长长的坡。没有足够的力量,鼻涕要“逆流而上”本来就是不容易的。

   

   

擤鼻涕时,我们是利用加速的气流,让鼻涕“翻山越岭”来到前鼻孔。尤其是想要清理鼻腔深处的鼻涕时,需要气流足够大、足够快,所以我们一般是先深吸一口气,按住一侧鼻孔,嘴巴停止呼气,让肺里的空气集中从单侧鼻孔迅速冲出。
    
这一系列动作还是比呼吸复杂多了,呼气力道不够,鼻涕就擤不出来。

  

 

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学会擤鼻涕?



擤鼻子最重要就是控制气流,让空气快速从鼻子冲出。学会“用鼻子吹气”是关键。让小朋友学技能,主打有趣又简单,最好是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游戏。

 

游戏一:用鼻子吹气球


*作者本人的视频号

 

视频中用到的小工具可以在某宝买到(搜“擤鼻涕练习”)。这是一个带有“小气球”的吹鼻器,孩子自己拿着,先贴住一侧鼻孔(紧贴鼻孔周围避免漏气),再用嘴深吸一口气,按住另一侧鼻孔(两个动作可先后进行,也可同时进行),闭上嘴巴,用鼻子呼气,气球就会被吹起来。多练习几次,呼气时动作再快一点,擤鼻涕的过程就完成了。

   


 
 

游戏二:用鼻子“吹蜡烛”

  

可以用超轻黏土或者橡皮泥,跟孩子一起做一个“蛋糕”,用几根牙签,在末端粘上细长的小纸条当作“蜡烛”。跟孩子说,这个蜡烛只能用鼻子吹,看谁能把蜡烛先“吹灭”(吹动)

   

游戏三:用鼻子吹乒乓球

  

用硬纸折成两条长长的“赛道”放在桌子上,给每条“赛道”的一头放一个乒乓球,规则是用鼻孔吹气使得乒乓球沿着赛道往前滚动,家长和孩子比赛,先把乒乓球吹到终点的获胜。

  

这个过程中,可以把嘴巴贴上胶布“防止作弊”(强迫用鼻子吹气),家长也可以适当“放放水”,让孩子赢几把,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更强,更容易学会。

    

看了上面3个游戏,聪明的家长可能已经开始“举一反三”设计更多的游戏了。您还有哪些小妙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其他小伙伴~

  

| 审稿专家

张文娟

卓正耳鼻喉科医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戳此看诊/问诊

| 内容团队

医学编辑/隼   

免责声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健康信息,个人医学问题请向医生咨询。文章转载请联系:medicine@distinctclinic.com。

点个“在看”再走呗

儿科医生孔令凯
这里是儿科医师孔令凯的图文集散地。 为具有死磕精神的儿科医生和具有钻研精神的家长提供最严谨并且接地气的科普文章。看完文章,你就是小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