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粗暴版
对于健康孩子而言,就补充维生素 D 就行了,一直补充到老。
只要每天的 D 含量够,补维生素 D 和维生素 AD 都行,买了很多 AD 就吃完,别浪费。
如果不能正常摄入富含 DHA 的食物,可以选择补充 DHA 补充剂。
其他的钙、镁、锌这些,正常饮食的孩子不需要,不建议补啊。如果真的饮食中获取不够,那就通过补充剂来补充。另外,健康孩子常规补,基本也不会有问题,但不建议浪费那个钱啊。
以上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那就要:了解和理解孩子,对孩子平等的尊重,对孩子信任和支持,对孩子的等待和陪伴,创造良好的亲子、家庭关系,让孩子有规律和规则的生活,和孩子共同成长。
目 录
健康孩子只要补充维生素 D
DHA 要不要补充?
像钙镁锌之类的需要补充吗?
最需要补充的是啥?
一健康孩子只要补充维生素 D
这个问题大家基本都知道啊,孩子生后数天就能补充维生素 D 了,因为这个是人体必需的,同时合成不足,母乳、食物中又不够,只能通过补充剂补充。
对于1 岁内孩子,是补充 400IU/天,1 岁后是 600IU/天,一直补充,补到 70 岁以后,每日 800IU。
对于喝奶粉的婴儿,基本上 1000ml 里面有 400IU 的维生素 D,喝到这个量就不需要补充维生素 D 了,喝不到的话,就按照每日 400IU 补充。
上述维生素 D 的补充量是每日需要的总量,所有的食物来源加起来提供这么多就行,有些家长会说孩子喝奶粉 500ml/天,那能提供 200IU 的维生素 D 了,那每日再补充 200IU 行不行?
当然行,这样更精确,但是没必要,太麻烦了,多补充点维生素 D 没啥问题,不超量。还有就是很多维生素 D,一滴或者一颗就是 400IU,你想分成 200IU 那很难。
另外,这个维生素 D 的量就没法最精确,因为每日晒太阳,皮肤还能合成维生素 D 呢,我们没法精确计算晒多久能产生多少维生素 D。
所以,简单点就行了。
然后,孩子 1 岁后,国内食物中,也没有强化维生素 D,所以,还是得正常补充,量还得增加到 600IU 每日。老美那边会在牛奶中强化维生素 D,但是也不能完全满足孩子维生素 D 需要量,调查中维生素 D 缺乏的还真不少。
有些妈妈会问,我们查下血明确是否缺乏维生素 D 时,经常是低的,需要多补充些吗?
如果真的低,那就加量到每日 1000IU 补充(或更高量),但是有些时候不是真的低,而是认为是低了,这可能和解读错误有关。
检查时,查的是 25- 羟维生素 D,结果里面,有总的 25- 羟维生素 D[25(OH)D],还有分项的 25- 羟维生素 D2,25- 羟维生素 D3,我们结果看总的啊,不要看分项。
正常值定义为总 25- 羟维生素 D,结果在 20ng/mL(50nmol/L,1ng/ml=2.5nmol/L),高于这个就行了。
然后,看结果时,单位要看准再评估啊,如果你的结果是 ng/mL,对比的参考值是 nmol/L,那肯定会误认为缺乏了,这个情况还真不少见。
当然过犹不及,如果 25- 羟维生素 D>100ng/mL(250nmol/L),就提示维生素 D 高了,有中毒风险,也不好啊!哈哈,这个非常难出现。
还有,到底是维生素 AD 和维生素 D?结论就是只补维生素 D,国内的营养正常的小朋友,不需要补充维生素 A,有些地方会进行维生素 A 的检查,但大家要注意这个的正常值啊。
如果检查出来维生素 A(血清视黄醇水平)浓度小于 0.7μmol/L(0.2mg/L 或者 20μg/dL),可以认为是缺乏,但是很多地方会以浓度≥1.05μmol/L(≥0.3 mg/L)为正常,那这样一些孩子就被认为是缺乏,会建议补充维生素 A,其实不需要。
所以,国内健康的孩子不建议补充维生素 A 哦。那我就想给孩子补充上维生素 A 行吗?会过量吗?
不会,补上维生素 AD 也不会导致超量,距离导致出现维生素 A 中毒出现症状差的远的远,所以,临床上我们也会说这样补也没啥问题,在对孩子没有害的情况下,能让家长安心很重要。
另外,关于是否维生素 AD 和维生素 D 交替吃问题,这个是没问题的,但是没必要。
那说了这么多维生素 D,这个真的这么重要吗?是的,大家都知道的是维生素 D 对于骨骼的影响,促进钙在骨骼的沉积,避免佝偻病等。
另外,维生素 D 在骨骼外也有很多作用,欧美研究发现,维生素 D 水平较低[<10-20ng/mL(25-50nmol/L)]与死亡率升高相关。对于缺乏的老年人补充维生素 D3 可小幅降低总死亡风险[1]。
还有就是各大流调显示,当维生素 D 水平<20 ng/mL 时,癌症、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并且随着维生素 D 浓度的升高,风险降低。
这个显示维生素 D 对人体很重要对不对,但是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明确维生素 D 缺乏这些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对于新冠和维生素 D 的关系,即维生素 D 是否能预防和减重重症,目前结果不一致,有些研究发现维生素 D 缺乏时,新冠感染和重症、病死率更高,有些研究者发现大剂量补充维生素 D,对预防和治疗新冠没有影响[1]。
目前主流的医学机构建议是,没有必要为了预防和治疗新冠而大剂量补充维生素 D,但是建议需要补充维生素 D,以达到推荐摄入量或治疗维生素 D 缺乏,就是建议正常补充就好啦。
二DHA 要不要补充?
这个也讲了好多次了,DHA 是个好东西,但是如果能正常的吃鱼类,就能获取需要量,不需要补充个,但是如果没法通过食物获取,补上没有问题。
那吃多少鱼够呢?吃哪些鱼呢?看 FDA 的推荐图吧,这个是 2021 年修订的,然后他们还翻译成了中文:
好啦,大家可以看着上面的表,选择最佳选食里面的鱼,每周吃 2 份就行了,关于 1 份是多少,在图上也有讲,另外 1 盎司=30g。
如果按照鱼类里面含有 DHA 的排序,个人还是建议三文鱼和鳕鱼,补充效果更好,当然,如果吃了过敏,那另说啊。
最后就是 DHA 补充剂的问题,如果真的不能从鱼里补充,那用上没问题,只要能保证每日补充的量在 100mg 就行了。目前看了下各大评测,国内外品牌里面的含量都是不错的,大家看着自己喜欢的买就行了。
三像钙镁锌之类的需要补充吗?
如果孩子能正常的饮食,正常的喝奶,那这些都不需要补充,哈哈,反正我的孩子不补啊。
那如果孩子真的喝奶少,比如 6 月龄 -1 岁只能喝 300-400ml 奶(小于 600ml),1 岁后奶量小于 400ml,那需要补上钙吗?(大家知道钙主要通过奶补充)
注释:上面的奶量包括所有的奶制品,其中酸奶 100ml=100ml 奶量,优质奶酪 10g=80-90ml 奶量。
这时先通过其他的富含钙的食物补上是没问题的,比如各种坚果(碎了再吃)、豆腐、蔬菜等补充,可以看看文章👉:宝宝如何补钙,除了喝奶这几点也很重要
如果还是害怕,那补上钙也是没问题的,不会超量的。
因为咱们知道 100ml 配方奶或者牛奶中,钙含量是 100mg 左右,你给孩子补充的钙剂,基本也就是这个量,相当于每天多喝了 100ml 奶,不会导致啥损伤的,可以安心。另外,每天多喝 200-300ml 奶也没啥问题。下图是每日钙需要量:
那镁和锌呢?
镁在植物和动物食品中含量丰富,比如绿叶菜(菠菜等)、豆类、坚果、种子和全谷物,简单的说,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都提供镁。但注意一点,如果是精粮,比如去除胚芽和麸皮的,镁含量大幅降低[2]。下面表格是镁的推荐摄入量。
正常母乳中,镁平均含量为 31 mg/L (15 to 64 mg/L)[3],奶粉里面比这个含量差不多或稍高些,牛奶里面,240ml 含有 24-27mg 镁,正常吃奶以及吃饭,镁摄入足量是非常轻松的,不用担心孩子缺乏的问题。
另外,南瓜籽、奇亚籽、杏仁、腰果、花生含量丰富,可以给孩子吃这些食物(弄碎了吃)。
那使用补充剂给孩子补充镁,有问题吗?基本没有问题,因为大量含镁的泻药和抗酸剂(通常镁含量超过 5000mg/d)与镁中毒有关,儿童补充里面,基本都是小于 100mg,影响不大。
关于镁补充剂,每日用量有个上限,如下表所示,尽量不要超过:
关于锌,现在基本上只要是孩子不愿意吃饭,就考虑是否缺锌,这个基本都和锌没啥关系,因为锌的需要量非常低,具体如下表,锌的推荐膳食摄入量(RDAs)[4]
而孩子通过母乳、奶粉、各种肉类、海鲜等,能很容易的获取锌,咱们不是非洲等贫穷国家,孩子们基本不会缺锌的。
想看看含量是吗?好的,比如白米饭,半杯里面含有 0.3mg 锌;母乳 1L 含有 1-3.4mg 锌[5];奶粉 1L 里面含有 5mg 左右;牛奶和奶粉差不多,另外各种肉类、豆类、坚果里面也都含有锌,不细列了啊。
那就想补上点,会有问题吗?基本上补充剂,每日补充也就是 2mg 左右。研究发现每日锌摄入在 50mg 以内,基本不会出现毒副作用。但咱们也说了,如果没有缺锌问题,不是医生让补充的,那就不要浪费那个钱了。
关于推荐的每日摄入最大量,如下图所示:
如果觉得缺锌怎么办?需要检查吗?其实不太需要,先补上看看效果,具体看文章👇:
怀疑孩子缺锌,怎么诊断最准确?
四最需要补充的是啥?
终于到了今天最想说的关键问题了。重要的是给还补什么?
给孩子补充安全感,补充快乐,补充进步和发展。怎么做到呢?还是那些原则:了解和理解孩子,对孩子平等的尊重,对孩子信任和支持,对孩子的等待和陪伴,创造良好的亲子、家庭关系,让孩子有规律和规则的生活,和孩子共同成长。
1. 了解和理解孩子:
要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心理发展历程,这些都知道了,就会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比如不讲道理,发脾气,磨蹭等等,然后才能自己不生气,好好对待孩子。
怎么了解这些知识?看我公号就行,心理文章很多,基本都能找到。
2. 平等的尊重:
不要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平等的对待孩子,就像对你的另一半或者同事一样,发脾气之前衡量一下,哈哈,咋说呢,就是不要欺负弱小。
3. 信任和支持:
这个没得说,自己的孩子得相信,然后做好后备和支撑,让孩子永远都认为,无论自己做了啥不好的事情,家庭永远是自己的后盾,这样的孩子,安全感满满。
4. 等待和陪伴:
这里就是在理解的、尊重的基础上,认同孩子各项不成熟、不完美,不要着急,慢慢陪着他,指引者他一起向前,变的完美,和蜗牛一起散步吧。注意哦,陪伴不只是等待,等引导好孩子,做好示范,让孩子进步。
5. 良好的亲子、家庭关系:
关系决定一切,如果这些都做好了,那亲子关系就会很好,孩子心理就是健康的。然后不能有了孩子,就不顾另一半了,也得养成良好关系,让孩子学习,家庭氛围好了,大家情绪才稳定。当然,如果去努力做好亲子关系的家长,家庭关系应该都不差。
6. 有规律和规则的生活:
孩子也是适应有规律的生活,天天乱糟糟的,孩子也适应不了,尽量形成规律,孩子能舒适的应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终身受益。另外,规则问题,在孩子理解后就要逐渐养成,爱孩子和对孩子说不,二者不冲突。
7. 共同成长:
养娃的过程,就是一场修行,孩子逐渐成熟,家长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各种娃问的知识,比如磨炼自己脾气,修身养性,比如想各种方法游戏,通过这些教娃知识,比如陪娃画画、练体能,扥等等等,共同成长进步真是太美。
看完这些,爸妈们会问,说的轻巧啊,孩子皮起来,哪里能控制了这么多?孩子早晨不起床,我还得上班,哪有功夫陪他?孩子就是不听话,非得干不让做的事情,那时候还有什么良好的亲子关系?
对,您说的都对,但娃是自己的,想让娃健康、快乐、成长,您的学习、修炼,这些都能解决,公号都有相关资料,去看吧。
哈哈,啰嗦了好多,OVER.
- 参考文献 -
Roger Bouillon.Vitamin D and extraskeletal health.uptodate.2023.
NIH.Magnesium.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Magnesium-HealthProfessional/#h19
Dórea JG. Magnesium in human milk. J Am Coll Nutr. 2000 Apr;19(2):210-9. doi:10.1080/07315724.2000.10718919. PMID: 10763902.
NIH.Zinc.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Zinc-HealthProfessional/#en97
Aumeistere L, Ciproviča I, Zavadska D, Bavrins K, Borisova A. Zinc Content in Breast Milk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Maternal Diet. Nutrients. 2018 Oct 5;10(10):1438. doi:10.3390/nu10101438. PMID: 30301130; PMCID: PMC621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