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内景精髓《东医宝鉴》·身形脏腑三宝

百科   健康   2024-10-18 13:13   广东  


关注武宗


天下武功




养生功 食补胜药补·练功百病消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在天地之间,人是最为尊贵的。人的头圆象征着天,脚方象征着地。天有四季变换,人有四肢;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天有六极(指上下四方),人有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天有八风(指八方之风),人有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天有九星(指北斗七星及辅弼二星),人有九窍(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尿道、肛门);天有十二时辰,人有十二条经脉;天有二十四节气,人有二十四个腧穴;天有三百六十五度(指一年中的天数),人有三百六十五个骨节;天有日月,人有双眼;天有昼夜交替,人有清醒与睡眠;天有雷电,人有喜怒情绪;天有雨露,人有鼻涕眼泪;天有阴阳变化,人有寒热感受;地有泉水,人有血脉流动;地有草木,人有毛发;地有金石,人有牙齿。这些都是秉承了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和五行常态,假借这些元素组合而成的形体。

人的体形,长的不如短的,大的不如小的,肥的不如瘦的。人的肤色,白的不如黑的,嫩的不如苍老的,薄的不如厚的。更何况肥胖的人湿气多,瘦弱的人火气多。肤色白的人,肺气虚;肤色黑的人,肾气足。形体和肤色既然不同,脏腑也就有差异,即使外表症状相同,治疗的方法也截然不同。

天的形状来源于乾(天),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阶段。太易,是未见气的时候;太初,是气刚刚开始的时候;太始,是形体开始形成的时候;太素,是物质开始形成的时候。形体和气都已经具备,然后疾病就开始产生了。人的生成从太易开始,疾病的产生从太素开始。《参同契》注释说:形体和气尚未具备时叫做鸿蒙,具备了但还未分离时叫做混沦。《易经》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就像是鸿蒙状态,太极就像是混沦状态。乾坤,是太极的变化。合起来就是太极,分开来就是乾坤,所以把乾坤两面合起来说,就叫做混沦;把乾坤两面分开来说,就叫做天地。《列子》说:太初是气的开始,太始是形的开始,也是类似的意思。

天地的精气,化育了万物的形体。父亲的精气成为孩子的魂,母亲的精气成为孩子的魄。怀孕一个月时,胎儿像奶酪一样;两个月时,像果实一样,形状像李子;三个月时,有了形体和相貌;四个月时,男女可以分辨;五个月时,筋骨形成;六个月时,鬓发开始生长;七个月时,魂开始游走,右手能动;八个月时,魄开始游走,左手能动;九个月时,胎儿三次转身;十个月时,胎儿足月,母子分离。其中,有超过十个月才出生的孩子,会富贵且长寿;有不足月就出生的孩子,会贫贱且短命。

上阳子说:人刚开始接受气的时候,九天阴阳就大致确定了,四十九天就开始形成胎儿,然后每七天变化一次,所以怀孕满三百六十六天或二百九十六天的孩子,都是上等的体质。有二百八十六天、二百六十六天的,是中等的体质;有二百五十六天、二百四十六天的,是下等的体质。因为天干中的甲,必须和地支中的己相合才能生育;地支中的丑,必须和子相合才能养育。如果不是天地之德相合,人是无法出生的。所以说:九个月时神气布满,气满则胎儿完善。也说:十月怀胎,这是天地的德行,气相合然后才出生。

佛教论述说: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和合而成人。筋骨肌肉都属于地元素;精血津液都属于水元素;呼吸温暖都属于火元素;灵动活泼都属于风元素。因此风停则气绝,火去则身体变冷,水竭则无血,土散则身体崩裂。

上阳子说:头发、牙齿、骨骼、指甲,都是借地元素形成的;鼻涕、清液、血液,都是借水元素形成的;温暖、燥热,都是借火元素形成的;灵动活泼,都是借风元素形成的。人是四大元素假借结合而生的。地元素旺盛时,骨骼就像金子一样坚硬;水元素旺盛时,精液就像玉石一样温润;火元素旺盛时,气就像云彩一样飘逸;风元素旺盛时,智慧就像神灵一样敏锐。

黄帝问岐伯:人的气有盛衰吗?岐伯回答说:人长到十岁时,五脏开始定型,血气开始畅通,真气在下部,所以喜欢跑动;二十岁时,血气开始旺盛,肌肉开始发达,所以喜欢快走;三十岁时,五脏已经定型,肌肉坚固,血脉充盈,所以喜欢稳步行走;四十岁时,五脏六腑、十二条经脉都大盛而平定,条理开始疏松,容颜开始衰败,鬓发开始变白,气血平定盛满而不摇动,所以喜欢坐着;五十岁时,肝气开始衰退,肺叶开始变薄,胆汁开始减少,所以眼睛开始看不清;六十岁时,心气开始衰退,容易忧愁悲伤,血气开始懈惰,所以喜欢躺着;七十岁时,脾气虚弱,所以皮肤干枯;八十岁时,肺气衰退,魄开始离散,所以说话容易出错;九十岁时,肾气枯竭,四脏经脉空虚;一百岁时,五脏都虚弱,神气离去,只剩下形体躯壳而最终死亡。

《素问》说:人到了四十岁,阴气就减少了一半,起居动作就开始衰退;五十岁时,身体变得沉重,耳朵和眼睛不再灵敏;六十岁时,阴气痿弱,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鼻涕眼泪都流出来了。

年老无子

人年老而没有子女,是因为精力耗尽了吗?还是天命如此呢?岐伯回答说:女子七岁时,肾气旺盛,牙齿更换,头发开始生长;十四岁时,天癸(指促进人体生殖机能的物质)产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所以能怀孕生子;二十一岁时,肾气平衡,所以智齿生长,身高达到极限;二十八岁时,筋骨坚固,头发长到最长,身体非常强壮;三十五岁时,阳明经脉开始衰退,面部开始憔悴,头发开始脱落;四十二岁时,三阳经脉在面部都衰退,面部憔悴,头发开始变白;四十九岁时,任脉虚弱,太冲脉衰微,天癸枯竭,地道不通,所以形体衰败而不能怀孕。男子八岁时,肾气充实,头发开始生长,牙齿开始更换;十六岁时,肾气旺盛,天癸产生,精气充盈而能外泄,男女交合,所以能怀孕生子;二十四岁时,肾气平衡,筋骨强劲,所以智齿生长,身高达到极限;三十二岁时,筋骨隆盛,肌肉丰满健壮;四十岁时,肾气开始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干枯;四十八岁时,阳气在面部开始衰退,面部憔悴,鬓发开始变白;五十六岁时,肝气衰退,筋骨不能活动,天癸枯竭,精气减少,肾脏衰退,形体各部分都极度衰弱;六十四岁时,牙齿和头发都脱落了。肾是主宰水的脏器,接受五脏六腑的精气而储藏起来,所以五脏功能旺盛,肾才能排出精气。现在五脏都已经衰退,筋骨懈惰无力,天癸已经耗尽,所以鬓发变白,身体沉重,行走不稳,而且没有子女了。

黄帝问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而且行动没有衰老的迹象;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现在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方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过度淫乐而耗散真元,不知道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虞抟说:人的寿命长短,各有天命存在。所说的天命,就是天地父母赋予的元气。父是天,母是地,父亲的精和母亲的血盛衰各不相同,所以人的寿命长短也不一样。那些在出生之时,禀受父母元气双方都很强盛的,应得到上中等的寿命;禀受父母元气一方强盛的,应得到中下的寿命;禀受父母元气双方都衰弱的,如果能够注重保养,也可得到下等的寿命,如果不善于保养,那就多半会夭折了。虽然说有时会受到外界风寒暑湿的伤害,或受到内在饥饱劳役的影响,但哪个人又能完全避免得了呢?这完全取决于他所禀赋的元气如何。所以上古时代的圣人,曾尝试百草,研制医药,其目的就是为了扶助百姓都能达到自然寿命。古书说,修身养性以等待天命,必须尽人事以符合天意,那么凶险就可以变为吉祥,死亡也可以转化为生存,并不是让人一切听凭天命安排。所以,医生是可以通晓神明、掌握生命规律的人,他能够使短命的人长寿,使长寿的人更加健康,医道怎么可以轻视或废弃呢?

形体的强弱和元气的盛衰决定寿命的长短

形体和元气相称,就能长寿;不相称,就会短命。皮肤和肌肉紧密结合,就能长寿;不紧密结合,就会短命。血气经络的盛衰胜过形体的,就能长寿;不能胜过形体的,就会短命。形体充实而皮肤舒缓的人,能够长寿;形体充实而皮肤绷紧的人,就会短命。形体充实而脉象坚强有力的人,这是正常的现象;形体充实而脉象细小无力的人,是元气衰弱的表现,元气衰弱就会危险了。形体充实而面颊上的颧骨不突起的人,是骨骼弱小,骨骼弱小的人就会短命。形体充实而肌肉丰满坚实,并且肌肉纹理清晰的人,是肌肉坚实,肌肉坚实的人就能够长寿。形体充实而肌肉没有纹理、不坚实的人,是肌肉脆弱,肌肉脆弱的人就会短命。《类纂》说:饮食水谷之气胜过元气的,其人虽肥胖但不长寿;元气胜过饮食水谷之气的,其人虽瘦但会长寿。虞抟说:性情急躁的人,脉象也急;性情和缓的人,脉象也缓。一般来说,脉象缓而迟的人,多长寿;脉象急而快的人,多短命。《内经》说,根源于内的,叫做神机,神离开了,生机就会停止。因为气血是人身的神,脉象急而快的人,气血容易亏损,神机就容易停止,所以多短命;脉象缓而慢的人,气血平和,神机不容易受损伤,所以多长寿。先哲论述江海潮水时说,它是天地的呼吸,昼夜只有两次升降而已。人的呼吸昼夜有一万三千五百次,所以天地的寿命,长久而没有穷尽;人的寿命长的,也活不到一百岁。

抱朴子说:一个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国家的象征。胸腹的位置,就像宫室;四肢的分别,就像郊境;骨节的分布,就像百官。神,就像君主;血,就像臣子;气,就像百姓。懂得治理身体,就能治理国家。爱惜百姓,就能安定国家;爱惜元气,就能保全身体。百姓离散,国家就会灭亡;元气耗尽,人就会死亡。人死不能复生,国家亡了不能再存。所以,最高明的人消除未发生的祸患,治疗未发生的疾病,在无事之前讲求养生之道,不追求事后的治疗。人难以驾驭而易于危难,元气难以清澄而易于浊乱,所以能明察威严与德行,就可以保全社稷;割舍嗜好与欲望,就可以稳固气血。然后真一之气就能留存,三一就能固守,百病就能退去,寿命就能延长。《素问》说:心是主宰全身的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犹如宰相辅佐君主,治理和调节全身的气血营卫,使之运行输布;肝是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胆是中正之官,决断能力由此而出;膻中是臣使之官,喜悦的心情由此而出;脾胃是仓廪之官,五味由此而出,并将水谷化为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大肠是传导之官,能传送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出体外;小肠是受盛之官,承受胃腑下传的食糜盛纳之,并盛受经胃腑消化吸收后的精微物质;肾是作强之官,人的聪明智慧及技巧能力由此而出;三焦是决渎之官,能够通行水道;膀胱是州都之官,津液在这里储藏并气化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以上这十二官,相互协调则身体安康,如果主心不明,则十二官都会发生危险,导致经络闭塞不通,形体受到严重伤害。用这种方法养生则必遭祸殃,把这种做法用到治理国家上,那国家就危险了,必须十分警惕啊!

丹田有三个

《仙经》说:脑是髓海,为上丹田;心为绛宫,为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是藏精之府;中丹田,是藏神之府;上丹田,是藏气之府。《悟真篇》注释说:人的身体,禀受天地间的秀气而有了生命,依赖阴阳二气的陶冶铸炼而形成形体。所以,在人的身体中,以精气神为主宰,神由气生,气由精生。因此,修真养性的人,如果执守自身而修炼,不过是锻炼精气神三者罢了。邵康节说:神统率于心,气统率于肾,形统率于首,形与气交互作用而神主宰于其中,这是天、地、人三才之道。

背部有三关

《仙经》说:背部有三关。脑后叫玉枕关,夹脊叫辘转关,水火交汇的地方叫尾闾关,都是精气升降往来的通道。如果能掌握北斗七星斗柄运转的机制,进行修炼,则精气能在体内上下循环,像天河一样流转不息。《翠虚篇》说:采气炼气没有多久,一气渺茫通过了三关,三关之间精气往来无穷,一道白脉朝向泥丸,泥丸之上有个紫金鼎,鼎中有一块紫金团,化为玉浆流入口中,香甜清爽布满舌端。《参同契》注释说:人身的气血往来,在上下循环,昼夜不停,就像江河之水向东流去,到达大海而不枯竭。殊不知名山大川的孔穴,都是相互贯通的,水在地下流通,是循环往复的,日月的运行也是这样。

保养精气神

曜仙说:精是身体的根本,气是神的主宰,形是神的寓所。所以神使用过度就会衰竭,精使用过度就会枯竭,气过度劳累就会耗绝。因此,人的生命靠神来维持,形体靠气来充养。如果气衰弱了,形体就会消瘦,而想要求得长生的人,是没有听说过的。有是从无中产生的,形必须依赖神才能存在。有是无的寓所,形是神的寓所。如果不能保全寓所来安定生活,修养身心来涵养神气,那么免不了元气耗散而生命归于空虚,游离的灵魂发生变异。拿蜡烛来比方,蜡烛烧完了火就不能留存;拿堤坝来比方,堤坝毁坏了水就不能留存。魂属阳,魄属阴,神能服气,形能食味,气清则神爽,形劳则气浊。能服气的人千百次都不会死,所以身体能飞到天上;吃五谷的人千百次都会死,所以形体归于地下。人死后,魂飞到天上,魄落入地下,水火分离,各自回归本源。活着的时候同在一个身体里,死后就各自分散了,飞升和沉沦各不相同,这是自然赋予的本性。好比一根木头,用火烧它,烟就上升,灰就下沉,这也是自然的道理。神明是生化之本,精气是万物之体。保全了形体就能生存,养足了精气就能性命长存。

古代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真人,他们能把握天地自然规律,掌握阴阳变化的微妙,呼吸吐纳,吸收天地间的精气,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所以他们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是他们修道养生的结果。中古的时候,有至人,具有淳厚的道德,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和调于阴阳四时的变化,离开世俗社会生活的干扰,积蓄精气,保全精神,使自己在天地之间自由畅行,视听八达之外,这是他们能延长寿命而强健身体的原因,这种人也可以归属在真人行列。其次有圣人,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情;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举动也不超越世上的事情,在外,他不使形体因为劳累而受到损害,在内,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以安静、愉快为目的,以自得为满足,所以他的形体不衰老,精神不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以上。其次还有贤人,他们能够依据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以顺从阴阳的消长和适应四时变迁,追随上古真人,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能增益寿命,但有终结的时候。(《内经》)

上古时代那些有修养有道德的圣人教育民众时,总是告诉人们,对于四时阴阳中不正之气即所谓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同时,心情要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了。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大家都能吃到自己想吃的食物,穿着舒适漂亮的衣服,享受习俗节日的快乐,地位高低都不相倾慕,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因而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淫邪乱心的刺激也不能动摇他们的心志。无论愚笨的,聪明的,贤能的还是低劣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能够年龄超过百岁而动作不显得衰老,正是由于完全掌握了养生之道,身体不被疾病所累的结果。(《内经》)

适应四季调养精神

春天的三个月,是万物萌生、推陈出新的时节。天地间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披散开头发,舒缓形体,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这是顺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个方法,就会损伤肝脏,供给夏季盛长的养料就会减少,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与地气上下交合,万物成熟结果。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夏日天长,应使心中没有郁怒,使容色秀美,并适当调畅情志,使体内的阳气能够向外宣通发泄,这就和自然界阳气相应地旺盛起来,是与夏气相适应的保养生长之气的方法。违背了这个方法,就会损伤心脏,到了秋天,就会患上疟疾,这样,供给秋天收养的能力也就差了,冬天还会再发生疾病。

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此时,天高气爽,秋风劲急,地气清肃。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和鸡同时作息,使神志安宁清净,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身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意志外驰,以使肺气保持清肃。这是适应秋气、调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损伤肺脏,到了冬天,还会发生完谷不化的飧泄病,供给冬季闭藏之气的能力也就差了。

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人们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埋伏、深藏,就像军队埋伏、深藏而不暴露一样,就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得到了什么一样。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就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损伤肾脏,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供给春季生发之气的能力也就差了。

四季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发、滋长、收敛、闭藏的根本。懂得养生的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秋冬两季保养阴气,以顺从根本,所以能与万物一同在生发、滋长的门道上生机盎然。如果违背了这一根本,就会摧残人体的本元、毁坏人的真气了。因此,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背了它,就会发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有重病发生,这样才可以称作掌握了养生之道。(《内经》)

用道来治病

曜仙说:古代神圣的医生,能够治疗人的内心,预先使人不至于生病。现在的医生,只知道治疗人的疾病,却不知道治疗人的内心,这就像舍弃了根本而追求细枝末节,不去追究病的源头,却去攻击病的症状,想要疾病痊愈,不是太愚蠢了吗?即使一时侥幸治好了病,但这种医生只是世俗的庸医,不值得效仿。太白真人说:想要治疗疾病,先要治疗内心,必须先端正内心,然后才能依靠道,让病人除去心中的疑虑和思想负担,抛弃一切妄想、一切不平、一切人我之分,悔悟平生所做的过错和恶事,就应当放下身心,用我的天性与所追求的天道相合,久而久之,精神就凝聚了,那么自然心君安宁,性情平和,知道世间万事都是空虚的,终日劳作都是妄想,知道我的身体都是虚幻的,祸福都是没有的,生死都如同一场梦。感慨地领悟,顿时明白,那么心地自然就清静了,疾病自然就痊愈了,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药还没入口,病就已经忘了。这是真人用道来调养内心,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又说:至人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治疗,医生是在疾病发生之后才进行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治疗,叫做调养内心,叫做修养;在疾病发生之后才进行治疗,叫做用药,叫做针灸。虽然治疗的方法有两种,但疾病的源头却只有一个,未必不是由内心产生的。

虚心合道

白玉蟾说:人如果没有杂念私心就能与道相合,有杂念私心就与道相违背。只有这个“无”字,包含了所有的“有”而没有遗漏,能生出万物而不会枯竭。天地虽然广大,但能被无形之气所役使。五行之精,能役使有限的事物,但不能役使无限的事物;各种念头纷纷涌现,能役使有意识的,但不能役使无意识的。现在修行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先修炼形体,修炼形体的妙处在于凝神,精神凝聚则气就聚集,气聚集则金丹就炼成,金丹炼成则形体坚固,形体坚固则精神完备。所以宋齐丘说:忘却形体以养气,忘却气以养神,忘却神以养虚,只有这个“忘”字,就是无物。本来就没有一物,哪里会有尘埃?就是这个道理吧!

学道无早晚

《延寿书》说:人是万物之灵。人的寿命本来有一百二十岁(《洪范》上说:寿命是一百二十岁),元阳真气本来重一斤(即三百八十四铢),与八卦中的乾卦相对应。乾卦,是纯阳的卦象。人白天黑夜不断活动,元气耗散,不能享尽天年,等到六阳都耗尽,就成了纯阴之人,容易死亡。年龄到了八八六十四岁,卦数已到极限,汞少铅虚,想要恢复真元,不是太晚了吗?唉,阴不剥尽阳就不复生,阳不剥尽阴就不再生,如果能遇到明师指点,诚心苦求,那么即使一百二十岁也可以还乾,就像老树用嫩枝嫁接,才能重新活过来。人老了用真气还补,就能返老还童。从前马自然到了六十四岁,怕老怕死,急切地寻求道术,遇到了刘海蟾,传授他长生之术,于是得以无穷尽地延长寿命,他是什么人呢?真是令人羡慕啊,关键在于一觉之间。《悟真篇》的注释说:吕纯阳六十四岁时遇到正阳真人,葛仙翁六十四岁时遇到郑真人,马自然六十四岁时遇到刘海蟾,他们都开始修炼金丹之道而成仙,三位仙人都是在晚年修道而成的。大概是因为他们在壮年时就仰慕道术,持戒积善,到了六十四岁才得到金丹真传,所以才能得道。至于世上的人,因为嗜欲而丧失精气,因为思虑而损伤精神,因为疲劳而耗散元气,真阳已经丧失,即使在六十四岁之前听到了大道,也难以成功。如果能早年断绝嗜欲,壮年时开始求道,在身体还未衰老,精气还未耗散时,遇到老师得到真传,迅速下手修炼,或许还可以希望像三位仙人一样得道。

人心与天机相合

《还丹论》说:道是以心为作用的,能知道如何运用的人,会用道来观察心,这时心就是道。用心来贯穿道,道也就成了心。这个心,不是人的凡心,而是天的本心。天位于北极,是造化的关键所在,就是这个心。所以北斗星勺柄一转,四季就顺应时节,五行按顺序运行,寒暑适中,阴阳也得以平衡。《橐箭歌》说:天上的太阳在地下运转,海底的月亮在天上飞。乾坤日月本来是不动的,都是因为北斗星勺柄转动了天机。人的心如果能和天心相合,颠倒阴阳就只是一瞬间的事。《仙经》注释说:璇玑就是北斗,天以北斗为机,人以心为机,心在心中运转,就像北斗在天中运转一样。又说:天机,指的是半夜子时阳气初动的时候。天机将要到来时,人能启动自己的心机来响应它,那么天和人就会同时发动,内外相符,结合而成为金丹。上阳子说:人有真气,降入丹田中,那么一阳就会再次复苏。人想要知道初阳回归的征兆,应当以暖气为信号。

搬运与服食

《养性书》说:凡人修养养生之道,各有各的方法,大致上不要损伤精、气、神。这三者,道家称之为全精、全气、全神。每当鸡鸣时就可以起来打坐,拥着被子调息,叩齿聚神,过一段时间后神气稳定了,再行火候,搬运数十遍,就会感觉浑身舒畅,血脉自然流通。这个时候,口中的华池会生出津液,神气充满,就应当大力漱口并咽下,纳入丹田,以补充元阳。如果搬运完了就吃平时补养的药饵,要用两手摩擦使之发热,然后行导引之法,行完后方可梳头洗漱,然后焚香默诵洞章一遍,逍遥地在庭院里走约百步,等到太阳升到三五丈高时,才可以吃粥,吃完后用手按摩腹部走二三百步。这是养生的大致方法,不可不知。《胎息论》说:凡是服食,必须在半夜子时之后,闭眼盘坐,面朝东呵出腹内旧气两三口,然后停息,再从鼻内微微吸入清气数口,舌下有两个穴位,下通肾窍,用舌抵住上腭存息一会儿,津液自然流出,灌满口中,慢慢咽下,自然会灌注到五脏,这就是气归丹田了。如果在子时之后、寅时之前做,也是可以的,躺着做也行。又说:人能经常服食玉泉,可以长年面色有光泽。玉泉,就是口中的唾液。鸡鸣时、早晨时、日出时、临近中午时、中午时、下午三到五点时、日落时、黄昏时、半夜时,每次漱口并咽下一口唾液,共九次。曜仙说:汉代的蒯京活到一百二十岁,气力仍然很壮,他说自己每天服食玉泉,叩齿十四次,名叫炼精。还有杜景升、王真常,他们漱玉泉并咽下,称之为胎息。

按摩与导引

《养生书》说:晚上睡觉时经常叩齿九次,咽唾液九次,用手按摩鼻子的左右上下数十次。又说:每天早晨早起叩齿,并漱口使津液满口然后咽下,缩鼻闭气,用右手从头上拉左耳十四次,再用左手从头上拉右耳十四次,这样可以让耳朵灵敏,延年益寿。又说:热摩手心熨两眼,每次二十遍,可以使人眼睛自然没有障碍,明目去风。频繁地试着按摩额头,称之为修天庭,连着发际按摩十四遍,面上自然会有光泽。又用中指在鼻梁两边按摩二三十遍,让表里都热起来,这叫做灌溉中岳,可以润肺;用手摩擦耳轮,不拘次数,这叫做修其城部,可以补肾气,防止耳聋。曜仙有歌说:闭目冥心坐(盘腿坐),握固静思神(握固就是大拇指在内,四指在外握拳),叩齿三十六(以集中心神),两手抱昆仑(昆仑指头,又用两手向项后九次呼吸,不要让耳朵听到),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间(用两手心掩住两耳,先用第二指压住中指,然后弹脑后),微摆撼天柱(摇头左右看,肩膀随着动二十四次),赤龙搅水浑(赤龙指舌头,用舌头在口中搅动,等津液生出后咽下),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神水指口中津液),一口分三咽(所漱的津液分作三口,发出汩汩声咽下),龙行虎自奔(津液为龙,气为虎),闭气搓手热(用鼻子吸入清气,闭住一会儿,搓手使之非常热,然后鼻中慢慢放出),背摩后精门(精门指腰后的外肾,用手心摩擦后收手握固),尽此一口气(再闭气),想火烧脐轮(想象心火下烧丹田,感觉非常热后就用后面的方法),左右辘转转(转就是摆动,两肩摆动三十六次,想象火从丹田透过双关进入脑户,用鼻子吸入清气,闭住一会儿),两脚放舒伸(放直两脚),叉手双虚托(叉手相交向上三次或九次),低头攀足频(用两手向前拉双脚心十三次,然后收脚端坐),以候逆水上(等口中津液生出如急流般,急忙搅动取水如前),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一口三咽,三次就是九次),咽下汨汨声,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摆肩并身二十四次,以及再转辘转二十四次),发火遍烧身(想象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全身,这时口鼻都闭气一会儿),

邪魔不敢靠近,梦中也不会昏沉,寒暑不能侵入,灾病不能近身,子时后到午时前做,造化与乾坤相合,循环依次转动,八卦是良好的原因。

养生要诀

太乙真人的《七禁文》说:一是少说话,养内气;二是戒色欲,养精气;三是饮食淡薄,养血气;四是咽精液,养藏气;五是不嗔怒,养肝气;六是饮食美好,养胃气;七是少思虑,养心气。人由气生,气由神旺,养气全神,可以得到真道。在万种形态中所要保全的,没有比元气更重要的。《黄庭经》说:你想要不死就修炼昆仑,就是说头发应该多梳,手应该常摩面,牙齿应该经常叩,津液应该常咽,气应该精炼,这五者就是所谓的修昆仑。昆仑指的是头。葛仙翁的《清静经》说:人能遣除欲望心自然静,澄清心神自然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人心虚就澄清,坐定就静,少说话少听,存神保命。因为多说话就损气,多喜就放纵情感,多怒就触动意志,多悲哀思虑就伤神,多贪欲劳困就伤精。这些修行的人都不应该有。又说:养性的人,唾液不随地吐,远行不疾步,耳朵不过度听,眼睛不过度看,不要等到极饿时才吃,吃时不可过饱,不要等到极渴时才喝,喝时不想过多。嵇康说:养性有五难,名利不去除是第一难,喜怒不消除是第二难,声色不去除是第三难,滋味不断绝是第四难,神虚精散是第五难。这五者不在胸中,那么信顺就会日渐提升,道德日渐完善,不祈求善而自然有福,不求长寿而自然延年,这是养生的大旨。《类纂》说:养目力的人,经常闭眼;养耳力的人,经常吃饱;养臂肘的人,经常屈伸;养大腿小腿的人,经常走路。孙真人说:虽然经常服药,但不知道养性之术,也难以长生。养性之道,经常想要少劳,但不要过于疲劳以及强行做不能承受的事。流水不腐,门轴不蛀,是因为它们运动的缘故。养性之道,不要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这些都会让人减寿。又说:凡是说到损伤,也不是立刻就能感觉到的,是说时间久了就会减寿。《洞神真经》说:养生以不损伤为延年的方法,不损伤再加上有补益是卫生的经典,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即使少年时有所损伤,导致气弱体枯,但到了晚年领悟,防患补益,那么气血就会有余而神自然足,自然就能长生。

还丹内炼的方法

《金丹问答》一书中说:金液,指的就是金水。金是水的本源,本源隐藏在水的形态之中,因此有了还丹的称号。先前的贤者曾说:丹,指的是丹田;液,指的是肺中的津液。将肺中的津液归还到丹田中,所以称为金液还丹。赠给湛高士的歌中唱道:请您听我慢慢说,话语不多但真是妙诀。深夜时分,当龙吟虎啸的声音响起,赶紧驾驭河车不要停歇。片刻之间,将它搬运到泥丸宫的顶部,进入火炉中烹炼,像雪一样洁白。华池中的神水清澈明净,用它来浇灌黄芽,顺应时节的变化。琼浆玉液频繁地吞咽,四肢被熏蒸得颜色与众不同。旁门小法有成千上万种,但只有这条道路最为直接。《易真论》中说:大修行人,在得到丹药入口后,运用自身的真火来滋养它。在运用火候的时候,忽然感觉到尾闾有东西直冲脊背,双关处沥沥有声,逆流而上到达泥丸宫,再从泥丸宫触及上腭,一颗颗降入口中,味道像冰酥一样,香甜软美。感觉到这种状态,就是金液还丹了。慢慢咽下,让它回归丹田,经常这样做不间断,那么五脏就会清虚。闭上眼睛内观,脏腑清晰可见,就像被烛光照亮一样。渐渐地,有金光笼罩全身,这才是真正的景象。《问答》一书中说:还丹的关键,在于神水和华池。神水,就是津液;津液在口中,就称为华池。邵子曾说:天的神灵,发源于太阳;人的神灵,发源于眼睛。我认为,眼睛所到之处,心也会跟随到达。所以内炼的方法,是用眼睛看着鼻子,用鼻子对着肚脐,将心火降入丹田,这不过是片刻的功夫而已。

养生的禁忌

《养性书》中说:善于养生的人,不会触犯日月的禁忌,也不会失去岁时的和谐。要知道一天的禁忌是,傍晚不要饱食;一个月的禁忌是,月末不要大醉;一年的禁忌是,冬天不要远行;终身的禁忌是,夜晚不要点烛行房。书中又说:喜怒会损伤志气,悲哀会损伤性情,荣华会迷惑德行,阴阳过度会耗竭精力,这些都是学道的大忌。《真诰》中说:眼睛是身体的镜子,耳朵是身体的窗户。看得多了,镜子就会昏暗;听得多了,窗户就会关闭。面部是神灵的庭院,头发是脑髓的精华。心里忧虑,面部就会显得忧愁;脑髓减少,头发就会变白。精气是人的神灵,明亮是身体的宝藏。劳累过多,精气就会消散;过度追求,明亮就会消失。抱朴子说:善于养生的人,常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践行这十二少,是养生的根本要诀。多思则精神疲惫,多念则志气散漫,多欲则志气昏乱,多事则形体劳累,多语则气息缺乏,多笑则年岁受损,多愁则心灵惊惧,多乐则意志放纵,多喜则妄动错乱,多怒则百脉不安,多好则专心迷恋,多恶则憔悴无欢。这十二多,如果不除掉,就会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血气妄行,这是丧失生命的根本。

四季的适宜行为

《养生书》中说:春天应该晚睡早起,夏天和秋天,应该等到夜晚降临再睡,早晨早起;冬天应该早睡晚起,这些都对人有益。虽然说早起不要在鸡鸣之前,晚起不要在日出之后。书中又说:冬天应该让头脑受些寒冷,春秋两季头脑和脚都应该受些寒冷,这是圣人的常规做法。经常在月末的日子洗澡,月初的日子洗头,这是吉利的。饥饿时忌讳洗澡,饱食时忌讳洗头。凡人睡觉时,春夏季节应该头朝东,秋冬季节应该头朝西,头不要朝北睡。遇到大风、大雨、大雾、大暑、大寒、大雪等天气,都应该避免外出。突然遇到狂风暴雨、雷电昏暗等天气,都是龙鬼神行动经过所致,应该进入室内关闭门户,烧香静坐以躲避。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损害人的身体。《卫生歌》中说:四季之中只有夏天难以调养,伏阴在内导致腹部冷滑。补肾的汤药不可少,食物稍微冷却就不要食用。心火旺而肾气虚,没有什么需要忌讳的,但要特别注意不要疏通精气。睡觉的地方还应该谨慎密闭,静默安静以使志向思虑和心气平和。冰镇的浆果和菜蔬对人没有益处,到了秋天就会引发疟疾和痢疾。曜仙说:夏季是人脱离精神枷锁的时候,心火旺而肾气虚,肾气化为水,到了秋天就会凝结,到了冬天就会坚固。因此,夏季尤其应该保重身体。所以,夏天不论老少,都应该吃温暖的食物,到了秋天就不会发生霍乱、吐泻等疾病。腹部经常保持温暖的人,各种疾病自然不会发生,血气也会壮盛。


武宗·旗下公众号











武宗·武术交流群大全

微信群·QQ群-扫码进入



养生功·往期精选

7 July 2018


武宗·短视频


视 频 号

快手号:ikunfing

抖音号:ikunfing

关注我们

《武宗》——天下武术宗成。每天分享各门派各拳种武学知识,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格式展现传统武术国粹的魅力,同时传承和发扬武术(武品、武技、武功)的实用价值。武宗“以武学打开世界”为宗旨,以“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为目标。学功夫,除了强身健体,掌握真正的技击能力才是武术之魂,武学之精髓!欢迎您的加入~


2024


Read the original text and discover more

“阅读原文”  发现更多 ~ 

武宗
《武宗》——天下武术宗成。每天分享各门派各拳种武学知识。武宗“以武学打开世界”为宗旨,以“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为目标。武学不仅是大道、哲学,还训练人的智、仁、勇、能。学功夫,除了强身健体,掌握真正的技击能力才是武术之魂,武学之精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