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语文·李刚专栏】小生活(215)800年的石桥沉默不语,70年的房产喧嚣不已

文摘   2024-11-09 17:41   重庆  


800年的石桥沉默不语,70年的房产喧嚣不已


文/李刚

小区附近这个公园之所以叫景德公园,是因为公园里有一座桥,叫“景德桥”。

历史记载,景德桥又名沁阳桥、西关大桥,是晋城城区通往阳城、沁水的交通要道,是我国现存历史悠久的古代珍贵桥梁之一。该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昌二年(1191年)落成。全桥用15道立券石并排砌成,大券两肩各有一小券,既可在洪水季节分流水量,又能减轻桥身券脚的荷重,还增添了桥自身的美感。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桥西兴建景德庙,从此改名为景德桥,是全国继河北赵州桥之后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拱桥之一,也是山西省现存年代最久远的石拱桥。1965年被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桥800多年了,桥面凹凸不平,栏杆坚硬冰凉。

公园改造前,它还发挥着通车走人的功能,周边环境也不好,住户们私搭乱建,河道里垃圾成堆。近几年城市改造,它成为公园的一部分,保护起来,桥两头也进行了修缮。东头建了亭子,将几通石碑遮盖起来。那碑也历经风化,有些字模糊不清了。

改造前后,我无数次走过这座桥,无数次将栏杆拍遍。我由衷地欣赏它的现状,围绕它建一座公园,突出它的文化核心地位。好东西就应该好好珍惜,不能置之不管,更不能人为破坏。现在,没有重车辗轧,它作为悠久历史的见证,传递文化,传承文明。

这座桥很沉默。以前脏乱,它不言语,如今净美,它还是不说话。

可是,每次走过它,踩在破损的青石块上,触摸带着岁月凿痕的栏杆,我一遍遍听到它的声音。

那是骡马踏过的嘚嘚蹄声,是木质车轮轧过的吱呀响声,是车把式抖甩鞭子的啪啪声,是来往膀挑肩扛者忽高忽低的吆喝声,是贩夫走卒的叫卖声,是引车卖浆的问候声,是鸡鸭猪狗的叫唤声,是风雨雷电的怒吼声,是桥下河水的流动声,是夕照时分的鸟鸣声。

800多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承载着这些丰富的声音。然而它本身,无论如何不出一声。水大了,它沉默。水干了,它还沉默。作为昔日进出晋城的干道,它沉默。而今如老人安度晚年一般,还是沉默。

沉默是它的本性,也是它的宿命。我喜欢这份沧桑的沉默,和这份沉默的沧桑。好多次在这里拍照,想借着黄昏落日,拍出它的古旧厚重,或者倚着枯树蓝天,拍出一份空灵幽远。有一次专门和殷老师来拍照,前后拍了二三十张,选定一张,配了一行字:桥上走的那一句,我没到,你别起韵。

这张照片,包括在这里拍的每一张照片,都避不开临近的住宅高楼。那些楼太高了,高得不像话,高得很虚假。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不是栖居在半空中。

鸟靠翅膀生存,它们可以活在空中,人靠脚行走,怎么可以离地那么远呢?一套房子,除了边户,屋里的东西是你的,上下左右前后哪堵墙都不能说是你的,顶多是和别人共有。面积还有公摊,水分更大。这么假,我们都信以为真了。

因为附近就是市二中,楼盘属于学区房,尽管不如市一中那边价高,但依旧是追求者无数。小区的名字也不拐弯抹角,就叫“书香门第”。旁边还有两个小区,名字挺雅气。这都在路对面。公园紧挨着就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楼盘,名字叫“湖畔上境”。位置呢,真是湖畔,是不是上等境界,估计要看住的人了。

中国古代是讲究居住者品味,而不太重视居所环境的。《陋室铭》里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包括作者刘禹锡,都是居所因人而贵。现在反了,是人因房子而贵。似乎住进一间贵房子,人就高尚了。不过,住在再好的地方,倘若骨子里缺少文明,还是少不了粗俗之举。

房地产是文案高地。最具表现力的文字,最有诱惑力的形容词,最富感召力的虚景描绘,尽在房产广告。不信你随便在某个城市找个楼盘,拿过他们的宣传彩页,或者看看售楼处的巨幅标语,便会惊诧于汉字组合的冲击力。

房子要建,就要叮叮当当,咚咚锵锵,哗啦哗啦。巨大的金属撞击声回荡在夜空里,或是载重卡车猛踩油门的轰鸣声,好多次把我从梦里推醒。我按照快慢的节奏数着,等着下一声巨响,或用意念发力,推着卡车快速走远。

房产70年产权,70年后呢?

石桥修建之初,或许人们并未想过它能挺立多久。风吹日晒,雨淋霜侵,而今800年过去,它依旧牢固。

房子是用来住人的,使用年限必须有严格限制。因为时间短,要实现价值最大化,所以它尽可能喧哗造势。

石桥是用来通行的,坏了再修,毁了再建,历来如此,除非战略工程,没有时间要求。因为绵绵无期,所以它默然若无。

做人是不是应该像石桥一样,内敛,低调,平实,不事张扬,朴素,可靠,坚守,不随波逐流。这样固然好,也距离市井远一点。

可是,房子就不好么?每个楼盘都是精心设计的作品,也是保质保量的成品。那稳固的地基,坚硬的钢筋水泥,也是品质的保障。热热闹闹,活在当下,在有限的时间内活得更精彩,像房子一样,是不是应该被鄙夷?

我迷惑了,有时候分不清这两者之间的优劣,也辨不出孰真孰假,谁对谁错。

真真假假,原本相对而言。也许,这世界上本来没有对错,争执的人多了,也便有了对错。




END





作者简介:

李刚,山西省泽州县教师,语文湿地栖居者。根不深挚爱大地,叶不茂迷恋春风,信奉“死磕就能靠近,硬抗终会抵达”。




郑重声明


本期内容为“语文湿地”(微信公众号:yuwenshidi。以下简称“湿地”)原创首发内容,任何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载、复制、摘编前,必须得到“湿地”及原创作者的共同授权许可;未经“湿地”和原创作者本人的共同授权许可,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转载、复制、摘编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一经发现,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规的相关规定,追究其侵权行为。






感谢阅读,点个“在看”再走吧~~~


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
青春语文,不仅仅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活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