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语文•艳红专栏】把脉统编教材特点,高效提升阅读能力

文摘   2024-11-11 06:00   中国  


 把脉统编教材特点   
 高效提升阅读能力

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 刘艳红

宣传海报


【推荐语】
本期汇集了刘艳红老师43个精品课例,它们分别是七上《写人要抓住特点》《细节描写》《狼》《皇帝的新装》《走一步,再走一步》《动作描写》《猫》《植树的牧羊人》《再塑生命的人》《作文指导课:如何写好作文开头》《作文升格课:借助景物描写,巧妙表达心情》《作文升格课:巧用侧面描写,凸显人物形象》《曹操群诗整合》《跟着<春>学写景》八上《背影》(主题型)《背影》(诵读型)《抓住细节》《愚公移山》(一字立骨型)《春望》《作文指导课:如何写好作文结尾》《景物描写》《跟着‘飞天凌空’学描写》《愚公移山》(主题型)《愚公移山》(诵读型)《白杨礼赞》《记承天寺夜游》《昆明的雨》《三峡》《学习仿写》《<渡荆门送别><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整合》《周亚夫军细柳》《富贵不能淫》《藤野先生》《“成长类”作文指导课》《借助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九上《水调歌头》《我的叔叔于勒》《作文升格课:如何使情节曲折波澜》《行路难》《敬业与乐业》《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李清照群词整合》《我爱这土地》,欢迎大家订阅。

刘艳红老师聚焦课堂“艺术微镜头”,记录课堂,匠心筑梦,追寻语文教学的诗和远方。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她寻找出了一条独特的更自然生态、灵活生动的语文教学之路。在她的课堂上,无论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优质课,学生总能被点燃,在课堂上活起来,火起来。下面展示的是她的论文《把脉统编教材特点,高效提升阅读能力

》。




精品课例

      




语文是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课程,而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最重要同时也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学会阅读,才能高效吸收知识,做到活学活用。而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从统编教材特点出发,就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阐述几点拙见。


一、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特点


(一)按照“双线组元”方式编排,强调阅读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教材中的课文编排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致和效果。上个世纪中期,受苏联影响,我国语文教材按照文学史的时代顺序对课文进行排列和编制;到上世纪末,又开始按照文体类型对课文进行编排。但这些编排方式均不能很好地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而统编教材却不一样。该教材的课文结构方式为“双线组元”,每个单元都有“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两条线[1]。


其中,“人文主题”让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是相同的文体,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语文要素”这条线则凸显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必备语文素养,使“必需能力、语文知识、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在教材中均有体现,为教师解决了“教什么”以及“如何教”的问题[2]。


(二)课型区分明显,强调学生能动性的发挥。


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仅让学生“懂得道理”并不够,更要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其中,自主阅读、反复阅读,读深读透。统编教材很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编者对课型进行了明显区分,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真正发挥能动性参与阅读。统编教材的课型有“教读”和“自读”两种,指导性十分明确。顾名思义,前者主要依赖语文教师的“教”,而后者主要依赖学生的“学”。


对这两种的设计,编者也进行了区分:“自读”课文有“旁批”和“阅读提示”,而“教读”课文有“思考探究”和“预习提示”。更重要的是,统编教材中自读课文的编制也花费了教材编写者一定的心思,这些课文不仅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心理,而且将读书方法藏在其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3]。


(三)纳入课外阅读,强调学生阅读面的拓展。


要想提升阅读能力,仅仅依靠教材中有限的几篇文章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面和阅读量。统编教材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课文的编排上,除了有“自读”和“教读”,还有“课外阅读”。纳入课外阅读这一模块,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语文素养这一目标不致于落空[4]。


统编教材的每一个单元基本上都编排了课外阅读这一模块,尤其是在一些“自读”课文中,“阅读提示”通常都会明确要求进行课外阅读。如《昆明的雨》中,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我的家乡》《翠湖心影》《故乡的食物》这几篇作品。此外,“名著选读”也是统编教材的一个亮点,鼓励学生每个学期阅读两种经典名著,并且以整本书的方式阅读。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统编教材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尤为重视。


二、结合统编教材特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教读课文:引导学生有效阅读,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从本质上来说,统编教材中的“教读”即以往所说的“精读”“讲读”。但二者在内涵上却有着天壤之别。“讲读”是教师细细咀嚼、条分缕析,然后“喂”给学生,但“教读”则不一样,“教”所强调的是教给学生策略、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使学生自主获得体验和感受,从而掌握阅读方法[5]。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教读”课文时,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阅读,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那么,有哪些具体的阅读方法呢?统编教材“双线组元”这条线中的“语文要素”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的“单元说明”,这有助于教师的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助学系统”充分利用起来,包括资料链接、读读写写、注释、积累与拓展、思考与探究、预习。尤其是最后三个,教师要格外关注并积极利用。


以教读课文《纪念白求恩》为例,通过“单元提示”可以知道,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崇高人格、道德修养、人生信念和理想,而语文要素则是要求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进行标注勾画,通过抓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梳理作者思路。有了这样的目标,阅读这篇文章需要解决的“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师也不会产生“讲解这篇议论文是否需要给学生讲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这样的困惑。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如下指导:


首先,在预习环节,给学生布置两个前置性作业:第一,参考题注,默读课文,并通过课外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白求恩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主人公。第二,这篇文章曾经在中国产生很大影响,问问身边的祖辈、父辈,看看他们是否了解这篇文章,以及这篇文章在当时的影响。这几项前置性学习任务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6]。


其次,在“思考探究”环节,教师应立足文本,认真设计,尽可能通过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文章的主题,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精神。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第一,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各个段落的内容要点,并说一说段落之间的关系。第二,文章的第二段和第三段使用了对比手法,将白求恩的高尚的精神凸显了出来。


默读这两段,并将相应的文字勾画出来,说一说对比手法的使用效果。课文的第四段分成两个层次,仔细阅读第四段,说一说这两个层次是如何有效过渡的。在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讨论这些问题,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最后,在“积累拓展”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下阅读宋庆龄、朱德等人写的纪念白求恩的文章。这样的指导性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有效理解并掌握文本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成功构建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读课文:强化学生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做到独立阅读。


对于自读课文的讲解,教师要采取“少教多学”的原则,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若是将“教读”课文的阅读指导比喻成“授之以渔”,那么“自读”课文则应当注重以“渔”求“鱼”。换言之,对于这类文本,教师应当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阅读策略、阅读方法以及积累的阅读经验,做到自主、有效阅读,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实现个性化阅读、独立阅读。


对于自读课文,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由阅读,而不布置习题等附加任务。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的自读效果,同时也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即多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先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各自分享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收获,也可以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问题,以寻求帮助。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感到轻松、自在,同时也充分体验到了阅读的魅力,其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均会得到改善[7]。


目前,对于自读课文,并没有明确、统一、现成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自主探索。但无论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均要坚持一点,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过多干预,而应做到真正放手,鼓励学生去构建、去思考。


在自读课文阅读中,笔者始终坚持做以下两点:第一,真正让学生独立阅读。笔者让学生先“素读”课文,可以读一遍,也可以多读几遍,获得阅读感受,然后再参考“阅读提示”,将自己的思考、感受与其对比,再读课文,看看是否会有新的收获。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笔者随时进行巡查,不断有学生向笔者提出问题,笔者均一一为其解答。


第二,充分利用旁批。旁批中可能有一些关于文章关键处、重要处的提示,也可能指出文章的疑惑处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此,笔者会提示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尽量结合旁批,从而做到有效阅读。长时间阅读之后,笔者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了,尤其是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课外阅读:建立连通课内课外的通道,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统编教材的“课外阅读”模块帮助学生拓展阅读面,让学生阅读更丰富的内容。统编教材的编写者温儒敏教授一直在倡导“1+X”的阅读理念。


其中,“1”是指单元中自读课文或者教读课文中的某一篇,而“X”则是指与这一篇课文有关的课外内容,或者是同一题材、同一体裁、同一主题的课内内容。例如,在指导学生学完冰心、泰戈尔的《散文诗二首》后,教师可再为学生搜集两位作者的其他作品,如《繁星》《春水》和《泰戈尔诗选》等,要求学生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感受这些作品的风格并找出相同之处。


为了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教师还可以设置奖惩制度,比如在每次交流会上由全班学生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表现最佳的学生,教师再给予该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8]。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为导向的阅读课上,教师要把握统编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类、有效的指导。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读课文、自读课文以及课外阅读的特点,辅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读”课上学习并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在“自读”课上得到强化,同时还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这样的教学指导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积极性也有了明显改善。在此,笔者希望通过个人教学经验的分享,与同行共同经营好语文阅读课,以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宗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9(5D).

[2]靳彤“阅读.方法”是什么?——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预习设计为例.

[J]语文建设,2018(13).

[3]万亚峰.优化导学追求高效——从统编教材自读课文导学说起.[J]江苏教育,2019(75).

[4]陆艳.齐梁故里聚四方英杰知行合一论统编教材——全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纪实.[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35).

[5]徐保国.新课改背景下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83).

[6]蔡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6(34).

[7]潘海生.浅谈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8).

[8]余志明.深度学习观照下的语文课外阅读拓展——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9(12B).




刘艳红老师43个精品课例链接




一键


购买















作者简介


刘艳红,邹平市魏桥实验学校高级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评审专家库成员。滨州市名师、滨州市教坛新星、滨州市教学能手、滨州市学科带头人、滨州市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滨州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滨州市初中语文兼职教研员、梁邹英才。滨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

郑重声明


本期内容为“语文湿地”(微信公众号:yuwenshidi。以下简称“湿地”)原创首发内容,任何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载、复制、摘编前,必须得到“湿地”及原创作者的共同授权许可;未经“湿地”和原创作者本人的共同授权许可,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转载、复制、摘编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一经发现,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规的相关规定,追究其侵权行为。






感谢阅读,点个“在看”再走吧~~~

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
青春语文,不仅仅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活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