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0篇背得牙痛,“过来人”总结出五点好处……

教育   2024-09-08 22:31   湖南  


昨天推送了一篇《默写动员文章》。
有些进入大学的“过来人留言,都觉得高考60篇确实难背,过程很煎熬,且有十篇左右在高一高二都没学过,比如《报任安书》等,但不得不背,过后发现,受益挺大。
而且,前些年高考古诗文默写相对独立,实打实的6分,大不了不要。但这几年流行“教考衔接”,很多试题都链接到课内古诗文,一篇诗歌没背熟,可能3分的文言实词题做不对,6分的诗歌鉴赏简答题也答不出。
一起来,总结下“五点好处”,给自己打点鸡血。
一.搞定默写6分,省下做题时间。
高考时间很紧,留给作文通常只有45到55分钟。前面基础题难度也不小,平均1分耗时1分钟,最能省下时间的,一个是文言文,多积累实词,文言文19分大概只要8到12分钟,一个是古诗文默写,熟背后能在领到试卷1到2分钟,也就是动笔答题之间,就可以搞定。
二.积累文言词汇,提升文言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经意间,我们积累了不少文言词汇,夯实了语言文字功底,熟识了常见文言句式,提升了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比如,2016年全国Ⅱ的文化常识题考了“东宫”一词,这个词就出现在我们熟背过的《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课本注释明确写着:东宫就是借指太子。  

比如,2014年湖南卷要求翻译“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其中得分点“得无……乎”是常见句式,在64篇背诵古诗文的《岳阳楼记》中,就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相同句式。

三.古诗教考衔接,课内外相关联。
  这几年高考命题流行“教考衔接”,喜欢把课外诗歌和课内诗歌对比关联考查。如果没背好课内诗歌,自然拿分很难。
比如2022年全国乙卷古代诗歌鉴赏简单题——
本诗(王勃《白下驿饯唐少府》)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内初中背诵篇目)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比如2015年全国I古代诗歌鉴赏简单题——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内初中背诵篇目)相比,本诗(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四.积累优质素材,提升作文文采。
很多经典文言文篇目就是凝练雅致的素材,背好了,在作文里学以致用,是一种超出死记硬背的运用能力,这种能力是为阅卷老师所肯定的。
比如2022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题是“本手妙手俗手”,刚好60篇里有《谏太宗十思疏》,如果能引用其中一两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更新颖点的“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或者“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等等,效果还是不错的。
再举个真实的改卷经历。
2020年全国Ⅰ卷的作文题材料有关“齐桓公、管仲、鲍叔牙”,湖南有篇57分佳作《应慕鲍叔高义》,标题简洁明了,切中材料,且用词雅致,不落俗套,让阅卷老师们一致叫好。不难看出,作者是受64篇之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启发,里面有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但只有读得滚瓜烂熟,才能在紧张的考场里灵感爆发,信手拈来。
当年还有一篇56分佳作《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文章标题来自必背篇目——曹操《短歌行》(引自《诗经》),写齐桓公大度容人、求贤若渴,非常贴切,且不失新意。  
五.磨砺毅力意志,摒弃浮躁心态。
说白了,背好60篇,其实反映的是学习态度。语文学习是稳扎稳打的,是“死去活来”的,没有牢固基础,就是空中楼阁。
借背默古诗文来磨砺心性,锤炼意志,懂得学语文贵在点滴、积少成多的道理,摒弃贪多图快、投机取巧的浮躁心态。
相关课件《2025高考古诗文背诵总动员(六年真题检测)》,可微xiangyuwen1获得。
欢迎 【点赞 在看 转发 留言】

湘语文
将语文的外延,再拓宽一点点。湘语文系列公众号:精品素材“鲜素材”、教学资源“语文好”、名句分享“金句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