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高考6分默写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默写动员文章)

教育   教育   2024-09-05 21:07   中国  
点上方蓝字关注,设置星标☆不迷路


高考背诵任务重,确实令人头疼




2025届高三进入正轨。以这篇旧文,权当背诵默写动员资

放弃高考语文6分默写的人,后来怎么样了?"这是一个反响挺大的网络话题。

先说一段真实经历:2023年高考,考完语文后,一位语文能力出众、平时考过140左右的女生给我发消息:本来计划考前几天背《报任安书》,但这篇文章没在必修或选必教材,于是心理上有点轻视,加上时间紧疏忽了,结果真的考了两句(2023年全国新高考Ⅰ 卷“草创未就”“就极刑而无愠色”),自然没默出来,考试情绪受到影响,考完后也很沮丧。

我赶紧安慰她,不要担心,也就2分而已,不要影响后面考试。不过,最终她的语文还是拿到了134分,考入顶级985的文学院。如果拿到这2分默写,心态好点发挥好点,她完全有望冲击140分。

明年的高考,大部分地区都是60篇,《从“罗生门”到“大一统”》。

新教材60篇教材PDF版:2023.8.10修订:2024新高考背诵60篇(文末下载,通用版本)》。

新教材60篇文档可复制版:2023新高考背诵60篇原文+助记(17省市适用,湘语文精校版)》。

但有老师埋怨,60篇构成很复杂,有的来自必修,有的来自选必,还有的来自课外选修,有十几篇古诗文没学过。

还有老师说,我们在默写上反正是无为而治,懒得去抓,学生自觉完成,老师的智慧不该耗在这一块,特别是面对层次好的学生。

也有老师说,现在高考默写也就6分,而且新高考这几年还有2分是开放性默写(答案可以来自教材内也可以来自教材外),天天死记硬背古诗文,还有多大必要性?

当然,多数语文老师觉得,语文默写6分,就是学习态度的试金石,就是不看智商看努力程度的题目,必须给我分分抓牢,一个也不放过。




放弃6分默写的,后来怎么样了?




老师尚且有分歧,而学生是背诵默写的实践主体,他们的态度可能就更消极懈怠了。

语文默写区区6分,竟然要背60篇甚至72篇古诗文,而且不少课文佶屈聱牙,艰深晦涩,比如《种树郭橐驼传》《离骚》,起码有10个字不认识。这些课文有多少背的价值?

本来语文学习提高分数就很难,而默写花那么多时间背诵,背了的没考,白背了一通。我有那么多时间,学学数学,学学理综,立竿见影,提分很快,性价比高哪里去了!

于是,每次月考,总有些娃的默写是0分,或者1到2分,无论题目多容易,无论老师如何强调,依然如故。

高考语文6分默写题,真的没有必要抓,真的价值不大吗?

先从老师的角度来说

现在高考没有考标,高考命题又以大学教授为主导,绝大部分内容没有边界,只有默写6分,是实实在在可以把握的。

老师适当重视,学生也会跟着,学习氛围往往更好,一个班的语文成绩的提升,可能就是从这6分开始。

当然,抓默写不一定是喊学生逐个到办公室,让他们面红耳赤地背。也不一定是逐篇默写,挨个批改挑错字,那样,老师确实有些“大材小用”,作了些“低级无用功”。

以下方式可以灵活借鉴。

1.当堂抽查。老师早自习安排具体任务,剩下5分钟随机抽查几位,18岁的姑娘小伙了,大部分还是要面子,也不希望在众目睽睽之下结结巴巴。

2.部分检查。早自习老师统一布置默写任务,任意收其中1到2组检查。

3.相互挑刺。默写完毕后,让同桌相互检查挑刺,一般而言,错字别字、书写不规范都会被挑出来,比老师看认真多了。

4.考后“算账预先告知,每次考完试会全班公开唯一一项分数——默写分数,每次考最后若干名的适当处罚,因为这个基本不考语文能力和学习智商,哪怕成绩很差的考生都有机会拿高分,这样的“分数公开”也不算太违背教学规律。当然,不接受者可告知老师。

反过来想,如果觉得抓6分默写意义不大,那我们确定,花大量时间训练小说散文、诗歌鉴赏,或者辛苦复习120个文言实词,讲作文讲得口干舌燥,就一定有效果?也未必。


事实上,语文哪一部分的提高都不容易。


再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每次考完后,有学生和老师交流考试情况,我都只问一句:默写得了满分吗?

但凡回答是否定的,或者说错了2分3分的,就为Ta捏把汗,其他题目又能拿到多少分?

等高考分数揭晓,几家欢乐几家愁。发现一个大致规律,平时扎实的,默写基本分分必得,高考分数普遍较高,而有几个平时不扎实,默写经常丢分,语文学习态度欠端正的,最后语文也筐了一大瓢。

如果一个学生想当然:花了那么多时间,拿了可怜的6分,我还不如放弃6分,争取剩下144分,反正语文总分150,我只求120+。

那不难想象的是,Ta的字词识记、成语积累、实词储备、素材背记,也不过尔尔,丢三落四,Ta的作业常常敷衍马虎,书写多是乱涂乱抹,上课也是心不在焉,别人牢牢拿到6分默写,而Ta处处失手。




抓牢默写6分,可能无意插柳柳成荫




其实,抓牢背诵篇目,不仅仅得到6分,还可能有“无意插柳柳成荫”之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经意间,我们积累了不少文言词汇,夯实了语言文字功底,熟识了常见文言句式,提升了对古诗文鉴赏的语感,还积累了不胜枚举的作文素材,然后学以致用,关联到相关作文主题。

比如,2016年全国卷Ⅱ的文化常识题考了“东宫”一词,这个词就出现在我们熟背过的《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课本注释明确写着:东宫就是借指太子。

比如,2014年湖南卷要求翻译“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其中得分点“得无……乎”是常见句式,在64篇背诵古诗文的《岳阳楼记》中,就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相同句式。

再举个本人亲历的案例。2020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材料有关“齐桓公、管仲、鲍叔牙”,湖南有篇高分作文《应慕鲍叔高义》,标题简洁明了,切中材料,且用词雅致,不落俗套,让阅卷老师们一致叫好。不难看出,作者是受64篇之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启发,里面有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但只有读得滚瓜烂熟,才能在紧张的考场里灵感爆发,信手拈来。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借此磨砺了心性,锤炼了意志,懂得了学语文贵在点滴、积少成多的道理,避免了贪多图快、投机取巧的心态。



被嘲笑的,不该是认真读书的人




上面这段视频,曾在网络刷屏:湖北恩施一高三学生读书读得投入亢奋,大汗淋漓
有的网友留言评价,颇有不屑:“一顿操作猛如虎,试卷下来二十五。”
而其班主任站出来,做了正面回应,打破很多偏见:“这个孩子从班上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行列到现在稳居班级前三,一本妥妥的,努力还是有用的。
试想,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期间,大部分学生都是睡眼迷离,哈欠连天,读起书来有气无力,而这个男生的精神面貌可以说截然不同,可以想见,接下来的一天,他的学习状态都不会差。
他认真读书的样子,就是努力追梦的样子,不仅不该被嘲笑,反而令人感动,值得激赏。
而被嘲笑的,可能恰恰是看着60篇古诗文就没勇气去面对的人!


湘语文
将语文的外延,再拓宽一点点。湘语文系列公众号:精品素材“鲜素材”、教学资源“语文好”、名句分享“金句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