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文风不正”的八个表现

教育   教育   2024-08-15 12:00   湖南  


图源:新华社

相关阅读《“文风不正”,就是死罪?(兼答张同学)

这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相比前几年的宏大主题,有一些变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点评是:贴近学生生活,彰显青春气象;解决真实问题,学会沟通、善于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性写作;体现思维的形象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特别是2024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坦诚交流与真正相遇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掌控时间与时间仆人),明显有从“大”回归“小”的趋势。

多年来,高考作文评价有个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大致地,分别对应内容、形式、表达。

短短十二个字,涉及很多问题。

比如,审题准确、立意新颖、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用例精到、语言丰富。

比如,言之有物,抒发真情,表达真我,不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

而本文标题里的“文风不正”,比较宽泛和笼统,更多是从作文套路的角度说,也就是在阅卷老师印象中,较突出的八种套路化表现。且只是列举,并非全含。

有一年高考阅卷,核心组教授很是鄙夷与忧心:现在中学作文教学,就是个“文风不正”啊。谁的作文被认定为“文风不正”,可能命途多舛。

当然,要做点特别说明。

考生在四五十分钟内写出800字文章,也不容易。文风正也好,歪也好,总比“倒地不起”要好。

层次较差的学生,写够800个字,拿到42的基准分,已值得庆幸。那么学学套路,写出文风不那么正的作文,也不失为一种应试捷径。如果不屑于套路,只想着求新求异,结果离题万里,害了自己。

但如果是语文绩优生,要拿高分,还是要有一定新意,有一些突破,避免一眼望穿的套路感,避免被扣一顶“文风不正”的帽子。

或者,熟悉应试技巧,又有个性发挥,在应试能力和语文素养之间,找到一个好的结合点。


一、万能标题对称式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对称标题满纸皆是。有的学校还叮嘱,把对称标题分成两行,字体大一号。

当然拟得贴切,自然也好。但很多为了对仗,强行掰扯,文辞不通,表意不明。

比如一些所谓“万能标题”:“诵团结之诗,歌合作之章”“以互助为帆,渡共赢之海”“创新与传统齐飞,文化共时代一色”“乘时代之风,踏革新之路”“淬责任之火,铸理想之剑”“执传承之灯,照文化之路”“树理性之帆,掌激情之舵”“展科技之翼,渡时代之海”“奏青春之号角,赴时代之前沿”“以信念之朝阳,照人生之大道”……

把它们背好,替换下作文主题词,满满的套路感。老师再也不担心我的标题了!


二、滥用排比句、段



很多考生觉得,多用排比句排比段,就是有“文采

十几年前的“盈盈月光……灼灼红叶……萋萋芳草……”过时了,就总结出各种“高考狂背排比句”“满分作文文采段”。

比如写“幸福”幸福是一份深深的牵挂……幸福是一场满满的收获……幸福是一种淡淡的闲适……

修饰一下: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不是不可用,不要滥用。


三、动辄拿名人说事



文章写不够,背素材来凑。尤其是一些古代名人,出镜率极高。

可怜的太史公受了一回又一回宫刑,勾践尝了一颗又一颗苦胆,屈原跳了一次又一次汨罗江,苏轼被贬了一处又一处地方,达·芬奇画了一枚又一鸡蛋,爱迪生做了一个又一个灯泡,居里夫人做了一次又一次的镭实验……

若他们地下有知,肯定不得安宁。


四、堆砌一大摞金句


考生没空读书,只能背名言金句。那些“一眼万年”“落入凡间”“惊艳时光”“清雅绝尘”的金句,就成了考生们的最爱,包括学霸也在背。

比如,2023河南高考文科状元的作文,被诟病的原因之一,就是全文不少于17处引用,有感动中国颁奖词,有人民日报时评,有考场高分作文,有媒体新年献词,有各界名人名言。

先背再用,“死去“活来,是学语文的必由之路。但不能一篇作文,除了背诵的,引用的,剩下就没几句是自己的。


五、题记后记不沾边



不切题的题记,纯粹多余,或者来一段后记,补充自己“巧妙”的作文意图,就更是画蛇添足了。


六、分论点结构呆板



三个分论点式结构,简直是考生快速架构文章的“神器”“法宝了。整齐对称,一字排开。每年高考考场,这种作文大行其道。

有的分论点不仅形式呆板,而且缺乏内在逻辑,没有思维层次,就是几组含混杂糅的词组,玩文字游戏,绕来绕去。
比如写2022高考,某省41分插标作文的分论点:①本手是成长的阶梯;②本手是发展的前提;③本手是创造的必经之路。显然,“成长”“发展”“创造”的涵义就纠结不清,含糊杂糅。


七、衔接过渡太雷同



举事例就是“君不见”“君可见”,或者“君可抬头见”“君可低头见”;称赞观点就是“诚哉斯言”。

写古代就是回溯历史”“向历史深处漫溯”,回到现实就是“揆诸当下,联系个人就是“观照自我”。

或者:“于个人而言”“于国而言”“于世界而言”“忆往昔……看今朝……思未来……”

最早用这些词的,是“百用不腻,但过度曝晒,就显得“油腻”了。

尤其把“揆诸”写成“葵诸”或者“睽诸”,简直是引颈受戮了。


八、空喊口号讲套话


       当然,这个不能完全怪学生。近年高考作文命题以宏大题材、主旋律叙事为主,考生很难做到完全不讲空话套话,但应当有节有度,尽量有点真情实感。同样写宏大主题,也可以以小见大、小大结合。

湘语文
将语文的外延,再拓宽一点点。湘语文系列公众号:精品素材“鲜素材”、教学资源“语文好”、名句分享“金句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