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2025高考小说:七个鉴赏点(备考套路与应试反套路)》
每一届,都有学生问:高考文学类鉴赏题有没有答题模板?
他们觉得,数理化有公式可以套,语文应该也有模板,背熟了,就可以照着填答案。
网络上,也确实有很多所谓的“高分模板”“答题套路”。
语文是一个千变万化、知识边界模糊的学科,而文学阅读又具有明显的审美特质,如果真有“万能模板”,解锁各种刁钻的高考题,那些苦心孤诣设陷阱的高考命题专家,颜面何存?
现在AI智能越来越强大,占有了海量资料,它可以解答出复杂的数理化题,但实在很难答出那些既要意会又要言传的文学鉴赏题。
那些小说散文诗歌语段,有作者心灵的微颤,有思想情感的轻呓,有幽微难明的人性,有千丝万缕的人情。答题模板形同虚设。
加上高考题有明显的“反套路”“因文设题”倾向,模板的作用就更小了。
那,语文备考就只能指望“语文素养”,而放弃传统的应试技巧?而语文素养又极难提升,更不可能速成,高三阶段更是徒呼奈何。
实际上呢?“反套路”命题,只是废了一些生搬硬套的模板,但并不排斥基础知识总结、解题思路梳理、阅读技巧归纳。
换句话说,不管命题者多么“反套路”,解题人也要了解基本“套路”。
比如2022年高考全国Ⅰ卷的小说《江上》,比如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散文《“九一八”致弟弟书》,题目都“反套路”,但组织答案还是可以遵循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景物、情感态度、主题思想、结构技法、语言特色几个“套路”,再结合文本本身。(相关文章:2022全国卷《江上》精解精析)
再比如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的古代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这道题很不容易做,难度系数为0.30,不少考生得了0分。答案最多的是“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能想到“实写”“虚写”的少之又少。
参考答案如下(红字部分):
(《白雪歌》是直接(正面)描写眼前之景(实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大雪的壮美);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是虚写),从标题可见,作者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边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还得储备景物描写的相关术语:
①多角度写景;正面(直接)描写与侧面(间接)描写
②动景和静景(动静结合、以声衬静、以动衬静)
③实写与虚写(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借助联想、想象等
④多感觉(视、触、听、嗅)写景,视听结合
远景与近景,俯视之景与仰视之景(高、低)
移步换景 定景换点 定点换景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时间、空间角度,主观、客观角度
运用对比、烘托、映衬、拟人、比喻、象征、点染、通感、点面结合等手法
以上①到④点,是最常见的写景角度,如果考生能熟记于心,再对应诗歌,就不难找准答案角度了。
或者碰运气地“套答”其中两三点,拿2到4分也不难。
所以,高考题“反套路”也是相对的,再怎么反,也反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语文能力好的考生,可以也必须在试题“反套路”和答题“套路”间找到平衡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