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按语:今年是中国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建校100周年,又是《浪里也风流》(平台连载)作者---侍茂崇教授90寿诞暨从事海洋教育65周年;海大/海院还是全体学子接触海洋并有幸成为校友的孕育之地。借此契机,校友们可以将自己创作的与海洋、海洋调查及经历有关的诗作、随笔或者回顾性文章等整理一下,由平台负责编辑、推送,以示纪念与怀念,十分期待!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世纪海大,谋海济国;百年校庆,与有荣焉。一朝海大人,一生海大情,让我们共同为母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我的海洋诗梦
以我个人来讲由弯腰流汗的农民,成为一名海洋科技人员,退休后还能写诗作赋。这些没有党和国家的培养都是不可企及的,就连我自己都没敢想过,又何况别人!
凤城是我的故乡,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凤城市古称凤凰城,亦称龙原城,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城。我国物理海洋学开拓者---赫崇本教授(一支享誉全国海洋普查战役的调查铁军—“赫家军”,曾于2023年6月13日由本平台推送;《一代宗师— 赫崇本》一书,侍茂崇等著,2014年,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平台注),就诞生于凤凰山脚下的西堡村。
我的青少年时期,正处于那个特殊年代。本人于1971年高中毕业后,躬耕农桑近五年,甘愿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做出自己的贡献。
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就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面朝南黄海。这里老早就拥有一所亚洲唯一的海洋学府,我上学时叫山东海洋学院,前称山东大学,更早时称国立山东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还称过青岛海洋大学。不变的是,她们始终矗立于青岛市胶州湾旁。
当时,我们上大学可是一件新事物。起初的70级~72级(指1970年、1971年和1972年上大学的),是存在些参差不齐的问题。所以,从1973年起,开始试行推荐与高考两结合,即德才兼备的选择方法。
尽管某种原因未能普及高考,但此后在文化程度要求上已经暗暗加码,基本见到成效;直至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海洋局下属的海洋研究所,以及国家海洋局下属的几个分局等大单位,又进行了补习基础半年统一学习考试。并且,还会针对工作需要又到大学进修的。我就在大连理工大学进修过计算流体力学课程,1年结业;还有的公派留学。尤其是留校生,多数考研,在本专业领域成为骨干。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一次漫长的考试,一次、两次的成功与失败,都不应该让我们迷失掉方向。历史可以将我们涂抹得五颜六色,哪怕面目全非,只要我们革故鼎新,擦亮自己的心灵,依然可以看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因为我们这帮人能吃苦耐劳,所以国家没有将我们抛弃,并通过教育部正式下文,承认我们为大学普通班学历。后来,有的学校还给换成了本科学历。
不过,记得1975年上大学时,从江苏省来的同学都是经过了全省统考后,才选拔出来的。而我们只是通过了县教育局的文化考核或考试,也算是幸运吧!但当时审核还是挺严、也是很难过关的。
眼看着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一晃40多年过去了。参加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喜忧参半。现在看来这条路也不那么神圣了,大家心态都比较平衡啦。
在岁月的流逝里,青年虽然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它美丽又短暂,但那斗志昂扬的青春精神,却可以永存于你我的心间。前路漫漫亦灿灿,珍惜身边的人,保持好奇的心,活好每一岁的风景,才能将这一生过得无悔无憾。
不管现在处在哪个年龄段,当下的每一天,都是我们最好的“青春”时光,绽开脸上的笑容,握紧手中的希望,提升内在的力量,续写青春的华章,你的人生一定会格外漂亮。
奋斗成就梦想,劳动书写华章,每一滴汗水都不会被辜负,每一分努力都值得被尊重。劳动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财富,五月的第一天,就在以节日的形式提醒着我们,那不曾虚度光阴,一路努力向上的人,必将收获幸福美满的生活!
【风入松·春游海大赏樱花】
(晏几道体钦谱)
下面摘录的这首七言古诗,有感而发,文采飞扬,画龙点睛。没有亲身体验和扎实文学功底是写不出来的。我为在上大学3年期间,聆听过侍茂崇老师的教诲,特别是由他指导的出海实习,以及2015年之后读到他的《浪里也风流》一书,尤其是书内的近30首即兴诗作,而感到无比的荣幸与骄傲,可谓获益匪浅!
大连,位于我国北方的又一座海滨城市,别称滨城、浪漫之都,属于辽宁省辖地级市。她三面环海,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1978年8月,我从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系海洋水文专业毕业后,就分配在位于辽宁大连市海边的中国科学院东北海洋工作站,后整体移交国家海洋局、并扩建成为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现在称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隶属于生态环境部。
本人一直从事海洋水文调查研究工作长达40余年,专项负责“辽宁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项目中海洋水文调查课题;合著《中国海湾志》第一分册(辽东半岛东部海湾),《中国海湾志》第二分册(辽东半岛西部和辽宁省西部海湾),《中国海湾志》河口分册(鸭绿江口和辽河口);发表海洋水文专业方面学术论文20余篇,并获部级、局级科技进步奖4项,所级科技进步奖8项。
【滿江红•忆大洋调查】
(依柳永体龙谱)
这里,我以切身经历与从事海洋调查工作的青年朋友,针对如何战胜晕船交流如下:
1975年,在山东青岛的胶州湾,我与同学们一起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如何观测海流。当时,观测海流采用的是厄克曼海流计和印刷海流计,租用的是渔船;但我上船就晕、连呕带吐,可能是由于船舱油味太大、不适应造成的,使我初尝苦累。后来,在冬季又乘《东方红》号调查船去过东经124°30′附近的南黄海海域,进行过为期半个月的海洋水文调查,更是雪上加霜,免强咬牙坚持下来。
毕业后到了工作单位,出海调查的次数更多了。每年均多次在黄渤海沿岸的各大、小海湾出海观测,直至搞全年四季的大规模海岸带调查,使用的仍是厄克曼海流计和印刷海流计,尽管我均独当一面,但亦然未能克服晕船。
最大的考验是在2001年8月,我随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海洋调查队,乘《向阳红09》号调查船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进行了为期月余的海洋水文调查,使用多普勒海流计,并在调查船上的实验室内直接处理观测数据。当时正值台风期,才有机会见证了什么叫“排山倒海”。
令人惊奇的是,我超常发挥,一点不晕船了。海浪最大时全船近80人,只有5~7个不晕船的,照常吃饭、值班。船长与我一起吃饭时说:你这么不晕船,真是太适合搞海洋工作了!初次参加大洋调查、且不晕船的,屈指可数。我听后,实在太兴奋了、并连喝了两瓶啤酒。从此以后、直到退休,我出海调查再没有晕过船。真是苍天有眼,谢天谢地。
实践证明,晕船是可以练出来的。倘若一开始就被吓倒了,或许永远都站不起来。希望现在攻读海洋学科的青年学子们,都能够战胜晕船,为自己热爱的海洋事业埋头苦干,定会收获满满。
曾经沧海尝苦水,敢到大洋斗龙王。
退休近八年来,我已成为古诗词爱好者,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青年文学家》理事;在多家纸刊和微刊发表诗词超三百首、并在2021年度诗韵中国杯全国诗词评选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一次。
脚步匆匆忙忙中,有太多的人擦肩而过,成为了生命的过客,但也总会有人深深懂得,把你放在了眉间心上。请相信在这尘世里,总会有人知你懂你,予你深情厚谊,让你觉得人间值得。缘分微妙,磁场相吸,只需做好自己,修行自己,提升自己,灵魂相似的人早晚都会相遇。
诗的美不应靠堆砌漂亮的词藻和语句,而应依赖于那些能够叮当作响、有质感的语言背后所营造出的诗歌意境和体现出的诗歌思想。如刚接到“在党五十年座谈会”通知时,我曾有感而发:
之前,我也创作过不少类似的诗词,如:
有人问七律难不难写?实话实说,只要初中毕业就可以写,会基本平仄格式、基础语法和构思巧妙就行。当然,写好并非一日之功。只有在写作过程中,才会感觉到知识面和创作灵感及文字驾驭能力的重要性。
写诗赋词,与亲身经历息息相关。借此,我首先要感谢《东瓯诗谭》184期,给了我坚持不懈吟诗的勇气和毅力。这家诗社虽然地处温州,通常都会存在些地方保护的特色,但我只要向该诗社投稿,一般还是可以收录的。
记得2021年7月,我首次向外投稿时,挑选的就是这家诗社。当时,投七律和沁园春词各一首收录,对我鼓励不小;后来用这类诗词进入多家诗社,并毫无疑义被接收入诗友群。
当时也是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另外与有些诗友对格律诗词的讨论过程中,感觉与我高中时老师所讲的不一致,我还是以当年老师讲的平水韵修改多次后投的稿。
为了写好《丁香树》这首七律,我对这棵树观察了3次后,才动笔创作的。这里还是有技巧的,光平铺直叙不行。
另外,我填《沁园春》这首词,是模仿毛泽东的词写的,一炮打响。各家诗社均认可。实践证明,我的老师是传授真经的,我直接就可以上路,少走了弯路。尤其是年轻时学的东西,容易回忆。
今年是伟人毛泽东诞辰130周年。我们是毛泽东时代的年轻人,尤其是能获得上大学的机会,这是极其重要的转机。十分感谢党和国家及其父母的培养。
【沁园春•建党百年颂伟人】
遥望南湖,百载红船,革命源头。
忆江山破碎,腥风血雨,伟人志士,砥柱中流。
唤起农工,披肝沥胆,只为苍生获自由。
惊雷动,擎锤镰飘荡,主宰沉浮。
精通马列追求,创农运、调查成果稠。
恰春秋鼎盛,雄才伟略,井冈星火,挥剑方遒。
日寇丧亡,蒋军溃败,抗美援朝破帝侯。
功卓著,铸当今华夏,揽月神舟。
尽管我们当时是选送生,较后来全国高考生,在学校学制和教材有些差别,但长期实践经验是当领导干部和独立科研能力关键所在,上大学基础文化程度仅是漫长工作岁月的入门铺垫。回头看看我们自己有几个靠大学的那几本书开展工作的?大多是在实践中丰富积累。当然,我们入了门就相当于先行一步。当初上大学,我感觉很难,所以才懂得珍惜。
我现在才醒悟过来,真正遇到了好老师。通过这几年写古诗词,我发现有比我们早得多的老知识分子,文笔不错、写得东西不少,可写漂亮的古风,当进入格律诗词这道门槛,却一直很难跨越,可能是初中阶段没有接受过这种训练造成的。因为在这个年龄靠自学,再看和研究平仄格式,肯定会艰难些。即使会写了,写出来的东西在短期内也很难通畅。
实际上,这些基础知识掌握起来比较简单,但年事已高,现学现卖就不那么容易啦。由此,十分感谢我的中学老师,没有糊弄我们,使我退休后还能找到新的娱乐圈。
2024年6月,收集了包括本人在内的二十多个省市诗人创作的作品《诗意南丹》,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2,000余首古诗词,约11万字。主编马文俊先生自筹资金出版,功不可没。摘录几首与读者共赏:
在吟诗方面,我还谈不上成功,只能说收获满满,基本上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能用古诗词歌颂伟人毛泽东,二是能馈赠我的中学母校《布衣诗词三百首》,首首是正式发表,且由诗社的著名领军人物审稿,心里也就踏实了许多,至少不会误人子弟。
至今,我已正式发表格律诗词超300首;并汇总成册馈赠我的中学母校以致谢意!书名叫《布衣诗词三百首》。下面是我为本书所写的“序”:
其实,我们每一位都是诗人,都会写诗,但是会写与写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写诗必须具备两点:思想与才情,无思想则诗意单薄,不耐咀嚼,无才情则诗意干枯,缺少韵致。此才情则是作者之笔力,造语之机巧,阐发之角度。两者不可偏废其一,一言以蔽之曰“才思”。
再者,无论新诗还是韵律诗,只要用心去写、去琢磨,肯定能写好,不一定辞藻华丽,只要深入人心即可。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留下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灿若星河的优秀作品。
诵读中华经典,可以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传承中华经典,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民族文化的智慧启迪并支撑民族的脊梁。
愿你我都能在清淡人生中,以清雅为伴,以清淡为友,以质朴为本色,慢品人生,静观岁月,如兰如竹,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活成不一样的景致,收获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作者简介】刘恒魁(网名:三尺琴),1953年11月生,辽宁凤城人。1975年9月至1978年8月就读于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系海洋水文专业二班海浪组,毕业后分配在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从事海洋水文调查研究工作40余年,正高级工程师。专项负责“辽宁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项目中海洋水文调查课题;合著《中国海湾志》第一分册(辽东半岛东部海湾),《中国海湾志》第二分册(辽东半岛西部和辽宁省西部海湾),《中国海湾志》河口分册(鸭绿江口和辽河口);发表海洋水文专业方面学术论文达20篇。获部级、局级科技进步奖4项,所级科技进步奖8项。退休近八年来,成为古诗词爱好者,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青年文学家》理事;在多家纸刊和微刊发表诗词超三百首、并汇总成《布衣诗词三百首》一书;2021年度诗韵中国杯全国诗词评选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