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鸿雁来。是月也,以立春。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禁止伐木,毋覆窠,毋杀孩虫。
仲春之月:始雨水,桃李华,苍庚鸣。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是月也,毋作大事,以妨农之事。毋竭川泽,毋焚山林。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
季春之月:虹始见,萍始生。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廪①、赐贫穷;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修利堤防,道达沟渎②,开通道路,毋有障塞。”是月之末,择吉日,大合乐③。
(摘自《礼记·月令》《吕氏春秋·仲春》,有改动)
【注释】①仓廪:储藏谷米的仓库。 ②渎:小水沟,小水渠。 ③合乐:许多乐器合奏。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蛰虫咸动 (2)祀不用牺牲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
9.读完本文,围绕“古人的智慧”谈谈你的理解。
(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文言文真题)
参考答案
7.(1)都 (2)祭神用的牲畜
8.天子广布德令,实行恩惠,命令有关官员打开储藏谷米的仓廪,把粮食赐给贫穷的人。
9.古人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对自然规律的把握和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还体现在生态环保、信仰精神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这些智慧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解析】
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各种冬眠的虫子就都开始活动了。咸:都。
(2)句意:祭祀不需要用牲畜作为祭品。牺牲:祭神用的牲畜。
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本句重点词语:布:广布。行:实行。有司:有关官员。发:打开。
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结合“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鸿雁来”“仲春之月:始雨水,桃李华,苍庚鸣。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季春之月:虹始见,萍始生”可知,古人他们根据自然界的变化,如季节的更迭、动植物的行为等,总结出了“孟春”“仲春”“季春”的物候规律。这种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认识,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智慧。
结合“禁止伐木,毋覆窠,毋杀孩虫”“毋竭川泽,毋焚山林”“时雨将降,修利堤防,道达沟渎,开通道路,毋有障塞”可知,古人根据物候规律,安排了相应的农业生产活动,如“禁止伐木,毋覆窠,毋杀孩虫”,保护生态环境,以确保农作物的生长。这种生态环保意识,在古代农耕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可知,古人通过祭祀活动,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他们在重要的节气中举行祭祀仪式,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天地神灵的敬畏。这种信仰和精神寄托,也是古人智慧的一部分。
结合“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以及“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体现了他们对社会公平、教育培养和人才引进的重视。这种治国理念,无疑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远见。
参考译文:
孟春之月(正月):东风带来温暖,使大地解冻,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振动身体,鱼儿也游到冰面上来透气,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这个月,以立春为标志。立春这一天,天子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和大夫们,到城东郊外去迎接春天的到来。同时,天子还会在元日(正月初一)向上天祈求五谷丰登。此时,禁止砍伐树木,不要捣毁鸟巢,也不要杀害幼小的虫类。
仲春之月(二月):开始有雨水降落,桃花李花竞相开放,黄鹂鸟也开始鸣叫。这一天昼夜平分,雷声开始响起,天空中出现闪电。冬眠的动物全部苏醒,打开洞穴的门开始外出活动。这个月里,不要兴办大型事务,以免妨碍农事活动。同时,不要使河川干涸,也不要焚烧山林。这个月里,祭祀时不用牺牲(指宰杀的牲畜),而是用玉器(圭璧)作为祭品。
季春之月(三月):彩虹开始出现,浮萍开始生长。天子会颁布德政,施行恩惠,命令有关官员打开粮仓,救济贫穷的百姓;开放府库,拿出钱币布帛,周济天下;勉励各诸侯国,聘请有才能的人,礼遇贤德之士。天子还会命令司空说:“即将迎来雨季,要抓紧修缮加固堤防,疏通清理水沟渠道,确保道路畅通无阻,不要有任何障碍。”到了这个月的末尾,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举行盛大的音乐合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