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登录商标大全精选》的记载,1905年大阪市东区东平野町的土井吉三郎,申请获取“人有餘”火柴商标的使用权。
卷标式样的老火花,正面图案是一名渔人双手抱着一条大鱼的情景,左右两侧分别以展开翅膀的蝙蝠作为装饰。侧标“天下一品”,表明火柴的品质之高。背标上,自右至左的“人有餘”三个字,是以鱼的外形为视觉引导、通过谐音的字义融通,进而传递出“餘”字所包孕的宽裕和丰足的美好寓意。
一枚经过专门修补的残标,尺寸6.5 x 8.0厘米的大小,显然这是一封火柴的外包装所贴用的标记。人物从头到脚的高度有3.4厘米,可见面部表情和胡须以及沉甸甸大鱼的眼睛和鱼鳞等细节,全都刻画得精巧别致、栩栩如生。
封标下半部分的“人有餘”三个字,餘是繁体的写法。余餘二字,古时通用。余,始见于殷代甲骨文,本义为茅屋,后引申作剩余、多余,又作姓氏。餘,最早见于秦代小篆,本义为多余、剩余,后引申为宽裕,也为姓氏。人有餘的“餘”,确为渔人怀抱大鱼所期待的宽裕和富裕的真实写照。
二十世纪初年,民族火柴工业在广东、江浙、四川等地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以“洋火”为名的火柴,依然以海外输入的数量占主导地位,特别是近邻日本制造的火柴,在品质、成本、时效、渠道等方面,更是略胜一筹。
以“人有餘”的商标为例,土井吉三郎于1905年4月11日取得的注册商标,大概率是往中国出口的产品。其中,必然有某家或在日本的华商、或在中国的贸易商的代理机构,作为日本火柴进入中国市场的一条销售途径。
细观繁体的餘字,以楷书特有的笔画,自右至左可以读出“人未食”的另类观察世界的独有视角。当人有余成为一种人人期盼的愿景时,人未食则指向特定社会群体可能面临的困境和忧虑。有余和未食,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和强烈的反差。
毕竟,当年年有余成为众人所盼时,人人无忧就是期待的美好结局。人有余、食无忧,权当就算是火柴标贴暗藏的一层深奥哲理。
二〇二四年十一月十六日